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自拟复脉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46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对症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复脉方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候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过氧化氢酶及相关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2%vs.76.7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候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改善,观察组偏瘫、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不语、气短乏力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1.05±0.22)分vs.(1.63±0.38)分,(0.92±0.19)分vs.(1.47±0.35)分,(0.95±0.19)分vs.(1.41±0.36)分,(1.11±0.18)分vs.(1.57±0.30)分,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26±1.49)分vs.(12.49±2.31)分,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6.36±10.71)分vs.(63.50±7.45)分,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vWF、FIB低于对照组[53.82%±7.06%vs.64.64%±8.80%,105.47%±20.83%vs.124.26%±25.69%,(2.09±0.27) g/L vs.(2.62±0.45) g/L,P<0.05],PT、APTT、TT高于对照组[(14.75±1.97) s vs.(12.59±1.61) s,(43.52±8.26) s vs.(37.65±7.49) s,(18.84±2.09) s vs.(16.10±1.32),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10 s、全血黏度/100 s、PV、EDR低于对照组[(9.80±0.99) mPa·s vs.(11.54±1.42) mPa·s,(5.31±0.40) mPa·s vs.(6.98±0.63) mPa·s,(1.67±0.38) mPa·s vs.(2.10±0.52) mPa·s,(18.93±2.15) mm·h vs.(23.37±3.31) mm·h]。治疗后,观察组过氧化氢酶和相关生长因子水平均改善,观察组过氧化氢酶、VEGF、bFGF高于对照组[(21.93±5.83) pg/ml vs.(18.79±4.20) pg/ml,(327.51±70.36) pg/ml vs.(285.03±61.84) pg/ml,(35.46±4.22) pg/ml vs.(27.68±3.36) pg/ml]。结论自拟复脉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保护神经损伤,促进生活质量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黏稠度指标,可能与该方案对过氧化氢酶、VEGF、bFGF水平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采用64层CT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等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其中有脑缺血性事件患者48例,无脑缺血性事件患者52例;使用64层CT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特征。结果脑缺血事件组共发现斑块113个,其中软斑块、钙化性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分别占35.4%、30.1%和34.5%;无脑缺血性事件组共发现斑块78个,其中软斑块、钙化性斑块和混合性斑块分别占21.8%、51.3%和26.9%;3种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性斑块中,两组以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分别占64.1%和23.8%,2组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100例中共发现有斑块溃疡的病例10例,其中有脑缺血事件组8例,无脑缺血事件组2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溃疡斑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CT可以准确地显示颈动脉斑块性质和形态学特征;软斑块和以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以及溃疡斑块更容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吻合血管腓骨部分联合髂骨移植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1994年1月-1997年1月,收治76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男54例,女22例;年龄24~48岁,平均31.5岁.骨折均为外伤所致.根据Garden分型Ⅱ型20例,Ⅲ型41例,Ⅳ型15例.骨折部位头下型26例,经颈型42例,基底型8例.伤后曾行内固定治疗者65例,皮牵引治疗者7例,单纯卧床者4例.Harris评分52~72分,平均65.6分.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2~24个月.术中采用6~8 cm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加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对股骨颈缺损超过5mm者联合3.0 cm×2.0cm×1.5cm的带旋髂深动静脉蒂的髂骨瓣移植. 结果 术后68例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5例因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余63例获随访10.1~12.4年,平均10.5年.63例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随访10年Harris评分84~94分,平均87.5分.X线片示患者股骨头在术后1年骨密度均增高;术后10年股骨头结构基本正常,植入腓骨和髂骨与股骨头颈部完全融合,无囊变及骨塌陷. 结论 对选择保留股骨颈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吻合血管腓骨联合髂骨移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2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7例采用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加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中,30例术后2周内神经受压症状消失,X片显示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5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者4例,其中3例经治疗症状于3个月内缓解,1例症状未缓解者于术后8个月将内固定钉棒取出后症状缓解;不全瘫者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后症状减轻.2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2~3.5年,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滑脱椎体再次轻度滑脱.1例因跌倒致椎弓根螺钉位置改变,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症状缓解,其余27例椎体滑脱完全复位,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2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5.
21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56~2004年诊治的218例患者369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例资料.结果死亡51例,病死率23.39%;近十年(1994~2004年)死亡4人,病死率4.2%.结论综合利用气管切开正压辅助呼吸、激素冲击治疗、丙种球蛋白静滴及血浆交换可改善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后,且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6.
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满意后,在大转子外下方沿股骨距上缘平行钻入3枚4mm斯氏针,穿过骨折线达到股骨头下方,在大转子外上方向小转子部位钻入相同直径的2枚斯氏针,在体外与外固定器连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3例随访时间3~7年,78例新鲜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35例陈旧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达治愈标准者101例,占89.4%,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2例,占10.6%;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14例,占12.4%。结论:转子间交叉外固定避免了斯氏针穿髋部和股部肌肉群,有利于骨折固定后髋、膝关节的早期活动;外固定器及斯氏针在体外连成一个牢固的弹性固定系统,可阻止固定针在针道内的滑动、退出,并可有效的对抗骨折端的剪应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糠酸莫米松乳膏结合他克莫司对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症状评分与炎症因子水平的 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观察组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 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皮损面积、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 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皮损面积小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E、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糠酸莫 米松乳膏+他克莫司治疗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小皮损面积,减轻炎症因子 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新型动力加压胫骨交锁髓内钉用于胫骨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其在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力学性能优劣。方法对不同方式内固定用于胫骨稳定骨折的抗轴向压缩、抗侧弯、抗旋转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评和对比。结果新型髓内钉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表达出了优良的动力加压功能,其既有良好的抗短缩能力且应力遮挡低;各组试样的抗内→外弯曲能力较抗前→后弯曲能力强,新型髓内钉的抗侧弯性能优于髓内钉对照组,但次于加压钢板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抗旋转性能优于髓内钉内固定,新型髓内钉组较髓内钉对照组的抗旋转性能更优。结论新型胫骨髓内钉治疗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胫骨髓腔形态可对髓内钉抗侧弯性能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弯患病率,对阳性患者进行有效防治,为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弯监控中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2-04/2004-05调查西安市城乡37所中、小学校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男13875名,女11850名。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第一检体检,阳性者进入第二检。第二检云纹摄像,若有1个或1个以上的云纹间距差(脊柱双侧有5mm以上的高度差)为阳性,进入第三检。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者为脊柱侧弯。分析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结果: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中,第一检结果阳性1389名,男702名,女687名。第一检阳性者中1356名进行第二检,第二检阳性607名,男295名,女312名。第二检阳性者中573名进行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者343名,患病率为1.33%(343/25725)。①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7~15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2岁之前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12岁以后各年龄组与12岁以前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②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性别分布:7~15岁脊柱侧弯患病男164名,患病率为1.18%,女179名,患病率为1.51%,男女比例0.78∶1。结论:通过对脊柱侧弯的普查,建立筛选阳性者档案,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对20例成人型脊髓纵裂的分析,提供成人型脊髓纵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成人型脊髓纵裂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疗效。结果:成人型脊髓纵裂是由于脊髓的过屈牵拉,导致间隔撞击裂口下端脊髓,引起发病,常有损伤病史。其主要症状为疼痛,无矫形外科综合征,其症状较儿童型轻,手术可显著改善症状。结论:成人型脊髓纵裂的症状及手术疗效与儿童型脊髓纵裂有明显区别,早诊断早治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