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胸部X线影像的变化。
方法:分析7例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胸部X线影像的变化。
结果:7例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5 d后临床症状消失,停用激素后5例患者临床症状并未恶化,但4~7 d后肺部阴影有所进展,未再加用激素,继续观察7~14 d肺部阴影逐渐吸收。2例患者因开始应用的激素量较小,停用激素后体温有所反复,肺部阴影有所进展,增加激素剂量后体温逐渐正常,肺部阴影逐渐吸收。结论:对于非重症SARS患者,如果停用激素后临床症状消失,尽管肺部影像有进展,此时仍可以继续观察病情变化,不需要再给予激素治疗,肺部阴影会逐渐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夏秋花粉症患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夏秋季豚草和蒿草致敏的花粉症患者226例,随机分为ASIT组(107例)及对症治疗组(ST)(119例)。ASIT组ASIT疗程3年,ST组仅行症状性药物治疗。在停止ASIT后进行6年长期随访。评价疗效指标包括:鼻炎和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点刺试验(SPT)、肺功能、血清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鼻炎发展成哮喘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结果 ASIT组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用药评分、血Eos计数和SPT的皮肤指数与ASIT前、ST组比较明显改善(均P<0.01);而停止ASIT后6年随访,分别与3年ASIT上述相同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ASIT组无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8.64%的患者出现新的致敏原,2.43%的患者鼻炎症状复发。ST组85.89%的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69.23%的患者出现新的致敏原。结论 ASIT能明显地改善花粉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停药后持续而稳定的长期疗效,可以防止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防止出现新的致敏原。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估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患儿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136例,随机分为2组,SIT组(66例):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对照组(70例),仅对症治疗。评价疗效指标包括: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点刺试验、肺功能、血清特异性IgE(slgE)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SIT局部和(或)全身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SIT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肺功能指标、屋尘螨皮肤点刺指数与ST组比较明显改善(均P〈0.01)。SIT组无新致敏原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标准化屋尘螨SIT儿童过敏性哮喘安全、有效,可以减低屋尘螨皮肤敏感性,防止出现新的致敏原。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印记基因父系表达基因1(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1,PEG1)与父系表达基因3(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PEG3)在无妊娠并发症孕妇分娩的异常出生体重儿胎盘组织中的mRNA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基因组DNA亚硫酸氢钠处理后直接测序法检测高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4000 g,22例)、低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2500 g,14例)和正常出生体重组(出生体重>2500 g且<4000 g,24例)胎盘组织中PEG1与PEG3的mRNA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并分析其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1)PEG1与PEG3 mRNA表达水平:高出生体重组分别为11.66±9.01与16.45±10.13,低出生体重组0.84±0.49与0.85±0.67,正常出生体重组1.10±0.77与1.11±0.60.两基因高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G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高出生体重组为(49.7±2.3)%,低出生体重组为(50.2±2.1)%,正常出生体重组为(50.3±1.9)%(P>0.05);PEG3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高出生体重组为(13.1±2.7)%,低出生体重组为(16.7±3.5)%,正常出生体重组为(16.2±1.8)%,仅高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出生体重组与低出生体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G3 mRNA的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r=-0.963,P<0.01).结论 PEG1和PEG3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发生高出生体重儿的原因之一,PEG3的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其表达上调,并且可能与高出生体重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66.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46岁 ,因上腹持续性疼痛 1个月 ,阵发性加剧 3天入院 ,并伴有恶心呕吐 ,无发热 ,无黄疸。在外地经抗炎 ,止痛等治疗 ,无明显缓解 ,入我院治疗。查体 :右季肋部压痛 ,墨菲征 (+ )。住院后行超声检查 ,使用ToshibaSSA 3 40B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 .5MHz ,超声显示 :肝脏未见明显异常。胆囊体积明显增大 ,约 10 2mm× 3 8mm ,胆囊壁明显增厚 ,约5mm ,腔内可见一盘曲的条带状回声 ,漂浮于胆囊腔内 ,部分与胆囊壁相连 ,胆囊腔内可见浮动的细点状回声 (见附图 )。腹腔未见明显积液。超声提示 :(1)胆囊腔内条带状回声… 相似文献
67.
麻疹由副黏液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6~19d。患麻疹后其前驱期持续2~3d,患可有发热、咳嗽、畏寒、结膜炎及周身不适等症状。在出疹前.一些患可出现克氏斑,即在颊黏膜上出现发亮红斑,中央有白色的小点。病程第4天开始出现红色斑点状皮疹。皮疹始于发际,大约3d内遍布全身,但主要发生在脸及上身。3-4d后皮疹变褐逐渐退色,疹子消退前热退。麻疹可引起免疫抑制,使感染麻疹后的数月内处于很危险的易感染状态。自然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十年螨变应原诱发的过敏性疾病病种及特征,为东北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我科信息系统数据库,统计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共10年的过敏性疾病人数,并结合数据库中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对尘螨变应原诱发的过敏性疾病的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环境等进行统计及分析研究。结果 10年中来我科就诊的总人数为156 800人次,就诊病种主要为哮喘、鼻炎、荨麻疹、皮炎、湿疹、结膜炎、过敏性结肠炎等。由尘螨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疾病最多的是过敏性哮喘,其次是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皮炎。结论东北地区尘螨孳生多见,易引起过敏,且患者四季均可发病。加强居室环境尘螨类控制,是减轻尘螨病症状和减少过敏发作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调查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迟发反应情况.方法 对2011年全年初诊患者皮肤点刺阳性者随访调查.结果 2011年全年初诊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3321例,皮肤点刺试验阳性1183例,发生迟发反应22例,占1.8%;1小时内出现4例,螨和蟑螂为主;4~6小时7例,分别为真菌、艾草、豚草、牧草和蟑螂;16小时1例,为狗毛,24小时10例,为艾草、豚草、蟑螂为主.发生迟发反应的过敏原累计32种,其中蟑螂最多(10%),其次真菌(4.9%),树木最低(0).结论 除蟑螂和真菌过敏者出现迟发反应较高外,皮肤点刺试验患者总体出现迟发反应率较低,该项检查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阿罗格尘螨疫苗治疗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比较94例尘螨过敏的鼻炎伴哮喘患者在接受3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用药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鼻炎症状及哮喘症状评分等多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应急用药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罗格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