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原发膀胱ALK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膀胱ALK-ALC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反复肉眼血尿,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膀胱多发肿块,膀胱外无明显病灶,后经膀胱肿物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LK-ALCL.化疗及局部放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维持无事件生存持续至今.结论原发膀胱ALK-ALCL临床罕见,发病率低,患者病变首发并局限于膀胱,放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血症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中的发生率及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M蛋白检测的16例住院MALT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MALToma患者中,6例初诊时合并M蛋白血症.其中4例为男性,中位年龄56岁(25~82岁),肿瘤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4例),临床分期多为Ⅰ~Ⅱ期(4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多为0~2分(5例).6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4例分泌单克隆性IgM(3例为κ轻链,1例为λ轻链),2例分泌单克隆性IgG(均为κ轻链).6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4例伴有浆细胞分化(PCD),10例未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有1例伴有PCD(P=0.036).此外,3例合并M蛋白血症的患者在获得疾病缓解的同时M蛋白水平均较初诊时明显下降,其中2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M蛋白血症可能在MALToma患者中较常见,可能与伴有PCD有关,且M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与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9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新型靶向治疗等生物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新领域。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同种异体CAR-T、抗体偶联药物(ADC)及靶向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相关报道对MM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是一种高效、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它通过处理、呈递抗原,介导机体的免疫应答[1].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尼洛替尼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实现主要分子学反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新诊断为CML的患者,均接受尼洛替尼300 mg每日两次作为一线治疗,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结果 12个月时获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分子学反应4.5(MR4.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9.3%、22.1%、15.1%;24个月时,获MMR、MR4、MR4.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2%、44.0%、27.4%。中位随访42(21~6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2(9~66)个月,PFS率为93%。BCR-ABLIS融合基因较诊断时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减半时间(HT),HT是CML患者12个月能否达到MMR(OR=0.896,P<0.001)及MR4.5(OR=0.377,P=0.003)的影响因素。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皮疹(37.2%)和头痛(32.6%),大多数为1/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7.9%)和血小板减少(32.4%)。结...  相似文献   
96.
97.
98.
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是独立的疾病,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下: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喘息、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枯草热等。2.寄生虫感染:侵犯组织之寄生虫,如旋毛虫病,包囊虫病、日本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肠道寄生  相似文献   
99.
血浆置换用于ABO血型主侧不合脐血移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髓移植中,ABO血型不合已不是成功的主要障碍,但据报道,HLA相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BO血型不合可发生免疫造血异常并发症者占10%~20%,其中1/5~1/15患者可发生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中供者血型为A型,受者为O型发生率高达90%[1].HLA相合的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997年本院收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型为O,与其胞妹脐血HLA相合,为预防PRCA发生,保证植入脐血干细胞有效成活,笔者对患者在移植前进行大剂量血浆置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16岁,身高178cm、体重35kg、血型O,ccDEe,N,患者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于1999年7月来本院经羟基脲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在术前连续两次大剂量血浆置换,输注其胞妹(血型为A,CCDee,N)HLA相合脐血150ml,回输有核细胞数1.48×109/kg,CFU-GM 2.12×104/kg,CD34+细胞2.38×105/kg.输注顺利,未发生溶血反应.术后两月血型开始转变,210d复查已转变为A,CCDee,N.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芒柄花黄素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2.5、25、50、100和200 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HL-60细胞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出IC50以筛选出合适的作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芒柄花黄素对HL-60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芒柄花黄素对HL-60细胞中miR-21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芒柄花黄素对HL-60细胞中PTEN、AKT和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 μg/ml处理组相比,25、50、100和200 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24 h后HL-6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同时,12.5、25、50、100和200 μg/ml芒柄花黄素分别处理48 h和72 h后HL-6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0 μg/ml处理组(P<0.05);芒柄花黄素作用HL-60细胞24、48和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146.50 μg/ml、120.10 μg/ml和89.00 μg/ml。50、100和150 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后HL-60细胞在G0/G1期的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而细胞在S期和G2/M期的百分比、miR-21的表达水平以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且与0 μg/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L-60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0 μ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柄花黄素可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1/PTEN/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