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应用多重PCR方法扩增TCRα链全长序列,分析乳腺癌浸润淋巴结αT细胞受体谱型偏移。方法选取乳腺癌转移淋巴结,提取RNA后逆转录,多重PCR扩增TCRα链全长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澳4序,利用网上TCR资源分析序列。结果2例患者各扩增出3个α链序列。乳腺癌TCRα限制性取用AV1、AV12亚家族。CDR3区序列分析增生T细胞克隆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结论乳腺癌浸润淋巴结扩增的TCR家族存在限制性取用,克隆性增生T细胞CDR3序列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首先将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B27、bFGF及EGF等因子的培养基(诱导液1)中诱导6 d,接着更换诱导培养基,用含适当浓度的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等高糖无血清培养基(诱导液2)诱导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诱导前后用RT-PCR法检测细胞nestin、神经元素3(ngn3)、胰岛素启动因子1(IPF-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抗原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经诱导液1诱导6 d后可分化成nestin 的祖细胞;继续用诱导液2诱导6 d后变圆的细胞逐渐增多,并聚集成团,免疫荧光结果证实经2阶段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结论: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具有胰腺干、祖细胞的固有特征,极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以糖尿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诱导髓外造血以拯救骨髓造血衰竭的作用。方法:采用60Co-γ+氯霉素(CH)+环磷酰胺(CY)的方法诱导小鼠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组于诱导再障前6d肌肉内植入重组人-BMP-4(rh-BMP-4),对照组小鼠肌肉内植入琼脂。观察血象、病理形态等变化以及两组再障小鼠的死亡率。同时,给正常小鼠大腿肌肉内植入rh-BMP-4,动态观察植入后局部的形态变化、形成骨及骨髓的形态特点,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以及基质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在BMP肌肉内植入1周内,在BMP周围有大量间质细胞增殖,2周后才出现软骨化骨和骨小结形成,其骨髓基质细胞的SCF表达明显高于自体骨髓;BMP植入组的再障小鼠,不仅血象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46.7%存活超过3个月,其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骨髓和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恢复正常。对照小鼠除1只存活超过3个月外(占6.7%),其余均死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肌肉内植入BMP-4可诱导髓外造血,其机制可能与BMP-4诱导成年自体肌肉内存在的干细胞向造血分化有关,这一结果将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NAPBSCT治疗6例45~65 岁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白血病2例.以FAC为预处理方案,氟拉达宾(Flud)50mg/d(-6d~-2d)(以造血干细胞输注当日为0d,输注前为"-",输注后为" "),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15mg/(kg·d)(-6~-2d),环磷酰胺(CTX)30mg/(kg·d)(-4~-3d).于 30 d进行第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4周1次,共6次.输注的供体淋巴细胞数由5×104 /kg逐渐增加至1.5×108 /kg.结果 1例患者于移植后56天死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于移植后81天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其余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最长的1例已存活达35个月.6例患者在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后有3例患者形成供体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结论 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较为安全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白血病有效手段,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复发。往往以髓内复发为主,髓外复发较少见。髓外复发以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最常见,单纯髓外复发者罕见。文献报道,单纯髓外复发率为5.1%~12.0%[1],占总复发的17.6%~27.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即起始足量组)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患者中有3例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余35例患者比较显示改良给药组达显效时间短于传统给药组,2组间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开始即给足够剂量的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达显效时间短于逐渐加药的给药方法,其不良反应及总体疗效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侵袭性真菌感染史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可行性。方法: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均有真菌感染病史,2例肺部真菌感染,1例肺部及肝脾真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病情好转后行异基因HSCT。所选供者均为HLAA、B、DR位点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使用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用MTX加CsA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0d开始使用抗真菌药预防真菌感染。结果:随访1年半,3例患者无白血病复发,1例出现肺部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后好转。余2例真菌感染病灶均稳定。结论:通过控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再次预防,有真菌感染史的急性白血病进行HSCT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激酶MEKK2对IL-2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MEKK2和JNK激酶活性测定、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在PHA/抗CD28抗体刺激Jurkat细胞后MEKK2对IL-2转录和翻译的影响结果经PHA/抗CD28抗体刺激后,亲本Jurkat细胞AP1和I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别增加4倍和5倍。而MEKK2功能域灭活的Jurkat细胞AP1和I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仅各增加1倍。经PHA/抗CD28抗体刺激后,亲本Jurkat细胞IL-2 mRNA的转录和I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MEKK2功能域灭活的Jurkat细胞IL-2 mRNA的转录和IL-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增加。结论 MEKK2在IL-2的生成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MEKK2可以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从而筛选有效药物抑制免疫反应,提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表明:pp65抗原、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5%(58/188)、35.51%(76/214)和13.08%(28/214),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7/8和3/8。DNA定量与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和pp65抗原,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两种检测方法虽有关系,但不密切。结论: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通过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小鼠模型,研究GVHD靶器官的器官特异性T细胞受体谱型特点,以及GVHD靶器官克隆性T细胞的TCRBV CDR3分子特征。建立单倍体相合异基因移植小鼠GVHD模型,应用RT—PCR扩增小鼠肝脏、皮肤、回肠等组织移植前后TCRBV20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CDR3克隆性质。对于寡克隆表达的TCRBV家族在长泳道测序胶上电泳,对部分单克隆条带测序,得到一组肝脏、皮肤、回肠在移植后不同时间与GVHD相关的TCRBV CDR3的分子。结果表明: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天临床开始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移植后受鼠肝脏、皮肤、远端回肠等均出现典型的GVHD病理表现,在其T细胞受体谱型图上出现了分属TCRBV家族的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肝脏、皮肤、回肠等GVHD的靶器官中部分克隆性增生的T细胞TCRBV CDR3分子存在一些C’末端保守的CDR3氨基酸基序(motif)。结论:单倍体相合异基因移植后发生GVHD的组织可出现T细胞单克隆及寡克隆增生,GVHD相关T细胞克隆共用一些保守的TCRBV CDR3基序,识别类似的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