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维生素A(vitamin A, VA)水平,探讨其与母亲孕晚期V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至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其母亲分娩前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血清视黄醇、视黄酯(视黄醇棕榈酰酯和视黄醇乙酸酯)及β-胡萝卜素水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与孕母V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新生儿及孕母82对,新生儿血清视黄醇、视黄醇棕榈酰酯及β-胡萝卜素浓度分别是(0.490±0.129)、(0.016±0.016)、(0.038±0.030) μmol/L,明显低于孕母(0.988±0.268)、(0.319±0.314)、(2.196±2.005) μmol/L(均P=0.000);不同VA营养状况的孕母组间(充足组、不足组及缺乏组),新生儿脐血视黄醇、视黄醇棕榈酰酯及β-胡萝卜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7、0.044、0.030),孕母VA充足组脐血视黄醇、视黄醇棕榈酰酯、β-胡萝卜素水平均高于VA缺乏组(均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血视黄醇水平为脐血视黄醇、β-胡萝卜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b=0.149、0. 035;95%CI=0.048~0.251、0.011~0.059)。结论:新生儿VA营养水平总体低于孕母,其视黄醇、β-胡萝卜素水平与孕母视黄醇水平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变是否参与大鼠心衰的发生、发展.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诱导大鼠心衰模型,饲养6周后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并分为2组:心衰组和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两组大鼠血清中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收集两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DNA提取,并行16SrDNA高通量测序,使...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采用的AP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对2008~2014年新诊43例A PL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进入A PL2008方案治疗的28例患儿进行疗效统计,总结治疗方案和现状。结果本组患儿中位年龄8岁4个月,男28例,女15例,以感染、贫血、出血、发热伴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标、中、高危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7.9%、48.8%和23.3%。11例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骨髓形态学检查以早幼粒细胞(PMC)异常升高为主。37例患儿免疫分型共同特征表现为CD33、CD117、MPO高表达。43例进行 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100%,同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37例阳性,其中t (15;17)(q22;q11.2)经典遗传学异常28例,有9例少见核型。43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都死于颅内出血,11例早期放弃,28例可进行疗效分析A PL患儿中,死亡2例,复发2例,失访1例。血液学缓解(HCR)率为96.4%,4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5.9±7.6)%和(80.4±8.8)%,去除不规范治疗患儿,2年OS和EFS率分别为(94.7±5.1)%和(88.9±7.4)%。结论 APL的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发热伴浸润为主要特征。APL的PML/RARa融合基因与形态学诊断、免疫分型及染色体符合率分别为95.3%、90.2%和86.5%。APL2008方案治疗儿童A PL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PSPD)和伴躯体疼痛抑郁障碍( DDPS)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和临床症状,探索PSPD和DDPS之间生化机制和症状上的交叉和差异现象。方法收集PSPD患者( PSPD组)和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 DDPS组)进行血清采集、疼痛评分和量表评定,用ELISA法测其血清BDNF浓度。结果 BDNF血清浓度DDPS组( M=11.86 ng/ml)显著低于PSPD组( M=13.62 ng/ml)(t=-2.655,P=0.00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DDPS组[(4.88±1.17)分]低于PSPD组[(6.29±1.41)分](t=-2.769,P=0.007),贝克量表抑郁评分DDPS组[(18.79±7.21)分]高于PSPD组[(14.57±6.12)分](t=2.457,P=0.022),焦虑评分DDPS组[(36.53±9.83)分]低于PSPD组[(39.81±10.44)分](t=-2.168,P=0.031),差异均有显著性;相关关系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 PSPD 组 BDNF负相关(r=-0.336,P=0.039),与PSPD组BDI分呈正相关(r=0.357,P=0.024)。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不同,生化病理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5.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信息研究服务需求发生改变,结合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研究工作实践,阐述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医学信息研究工作的发展思路,指出服务新医改、转变医学信息研究与服务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meropenem,MEM)分别与依替米星(etimicin,ETM)、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hipledrug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MDRP)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MDR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指数)判断联合抑菌效应。结果MEM与ETM联用后,63.2%为协同作用,36.8%为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MEM与CIP联用后,73.5%为协同作用,21.2%为相加作用,5.3%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上述药物联用后,各药MIC50及MIC90均明显降低,浓度一累积抑菌率曲线均表现为左移。结论MEM分别与ETM、CIP联用对MDRP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求一次性采血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检测方法。方法将矮小症患儿分为A组生长激素缺乏组,B组特发性矮小组,进行晨起空腹采静脉血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IGF-1、IGFBP-3。随机选取C组正常身高健康儿童晨起空腹采静脉血查IGF-1、IGFBP-3,进行化验结果的比较。结果 IGF-1、IGFBP-3检测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GF-1和IGFBP-3的浓度与GH峰值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临床工作中可以用单次采血查IGF-1和IGFBP-3的浓度,明确GH是否缺乏,而不必反复作GH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求一次性采血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检测方法.方法 将矮小症患儿分为A组生长激素缺乏组,B组特发性矮小组,进行晨起空腹采静脉血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IGF-1,IGFBP-3.随机选取C组正常身高健康儿童晨起空腹采静脉血查IGF-1、IGFBP-3,进行化验结果的比较.给果 IGF-1、IGFBP-3检测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GF-1和IGFBP-3的浓度与GH峰值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临床工作中可以用单次采血查IGF-1和IGFBP-3的浓度,明确GH是否缺乏,而不必反复作GH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125例初发ALL患儿(ALL组)骨髓样本中Notch1、Wnt3a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量,并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对...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检测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相关基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动态监测肿瘤患者外周血MDR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含量,探讨是否根据这些基因含量来指导肿瘤化疗。方法: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建立检测MDR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以健康对照组50例,肿瘤(含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卵黄囊瘤等)组262例,化疗不同时期抽取患者外周血950份,提取RNA,检测单个核细胞内MDR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含量,分析这些基因的含量与肿瘤化疗方案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以Taq-Man探针为基础的MDR相关基因荧光定量RT-PCR方法。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PBMC)MDR1基因起始含量较高,尤以神经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为甚,这2类肿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原发耐药性。②对同一肿瘤患者,化疗后PBMC MDR1含量随化疗疗程增加而逐渐增高,以神经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最为敏感。结论:MDR1、MRP1和LRP含量与肿瘤的化疗方案密切相关,PBMC和肿瘤组织中MDR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含量能够动态监测肿瘤患者的MDR,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动态监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MDR相关基因(MDR1、MRP1和LRP)的含量,对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用来指导相关基因底物的肿瘤药物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