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胃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可引起致命的消化道出血 ,本病少见 ,不易诊断。近年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女 ,6 0岁。间断性黑便 1a,突发呕血 1d入院。患者入院前 1个月突发呕血 1次 ,经急诊内镜止血。本次再以呕血入院 ,面色苍白、贫血外观。脉率 10 5次 /min ,血压10 / 6kPa ,血常规检查 :Hb 48g/L ,经输血、补液、抗休克 ,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探及胃窦前壁似有增厚 ,黏膜有一个0 5cm× 0 5cm的溃疡 ,溃疡底部可见活动性出血灶和血凝块 ,手术行胃远端部分切除术 ,术…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Lumica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构建100对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umican的表达强度。[结果]Lumica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84.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率(42.6%)(P<0.01)。Lumican在腺癌中的表达率(87.2%)高于在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率(68.8%)(P<0.05)。Lumican的表达强度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07959,P<0.01)及线性关系(χ2=5.2148,P<0.05),即随着浸润程度加深,Lumican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加。Lumican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淋巴结是否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Lumican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分型和侵袭能力有关,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检测血清孕酮及β-HCG对评估早孕先兆流产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早孕先兆流产患者及健康孕妇作为样本,分别视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给予早孕先兆流产患者黄体酮+HCG治疗。结果观察组孕妇P(15.89±2.01)nmol/L、β-HCG(12647.69±433.69)mIU/mL。治疗后,孕妇流产率4.88%、死胎率2.44%,92.68%的孕妇,均未见不良妊娠结局,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血清孕酮及β-HCG应用到早孕先兆流产结局的评估中,可有效检出疾病。以检查结果为依据,给予孕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均行手术治疗,男性14例,女性46例。切除病变甲状旁腺74枚。术后病理证实:61枚(82.4%)为甲状旁腺腺瘤,13枚(17.6%)为甲状旁腺增生 ,无甲状旁腺癌结果回报。60例行病变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均降至正常,血钙下降。其中11例术后出现低血钙症状,经补充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钙,血钙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术中精细操作、个体化治疗,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5.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证实胰岛细胞移植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使糖尿病患者由胰岛素依赖型转为非依赖型,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依靠胰岛素治疗时不能防止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此外胰岛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对提高移植肝活力的作用。方法 以肝组织ATP含量及反映ATP产生能力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作为移植肝活力的指标,将行原位肝移植的狗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另一组给予生理盐水。在开腹时、移植前、移植后1h ,测定肝ATP含量及RCR,分别取杆组织2g做生化检验,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肝组织ATP含量和RCR值均高于对照组,且P<0.01。结论 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可提高移植肝组织ATP含量及线粒体呼吸控制率,从而发挥提高其活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观察肝动脉阻断后脾动静脉吻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成年杂种犬分为肝动脉阻断组(HAL组),肝动脉门静脉吻合组(PPAI组),脾动静脉吻合组(PPA2组),每组9只,观察术前、术后1h及4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HAL组术后门静脉压下降,肝静脉PO2下降、PCO2上升,门静脉GOT及GPT明显升高;PPAl,PPA2组术后门静脉压上升,P02及PCO2无明显变化,GOT及GPT术后1h明显升高,4周时恢复正常;PPAl,PPA2组与HAL组指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PPAl组与PPA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1)。结论 脾动静脉吻合与肝动脉门静脉吻合等其它门静脉部分动脉化法一样对肝脏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为普外科提供了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8.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胰岛细胞体外培养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使胰岛大量死亡,而导致移植失败,所以改善胰岛细胞体外培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将大鼠胰岛种植在聚乙醇酸生物支架上,并进行胰岛与支架共培养,观察支架上胰岛细胞的生长状态、胰岛细胞的形态和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寻找胰岛细胞体外生存的良好环境。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培养,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6/20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乙醇酸支架纤维直径15 μm,网孔100~150 μm,空隙率为97%,厚度为1.0~2.0 mm。细胞培养前将支架浸泡入体积分数为75%乙醇溶液中30 min,PBS冲洗3次,吹干后放入2 g/L多聚赖氨酸中浸泡30 min,消毒后备用。 方法:采用胶原酶Ⅴ分离和消化大鼠胰岛,对照组胰岛加入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10 g/L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10 mmol/L Hepes的RPMI-1640培养液;支架组胰岛放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聚乙醇酸支架上,再加入同样的培养基,每个培养皿中细胞浓度为0.6×103,将两组细胞置于体积分数5%CO2、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双硫腙胰岛特异性染色,计算胰岛的数量及检测胰岛的纯度;MTT法检测胰岛的成活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并用扫描电镜对支架上胰岛的黏附生长进行观察。 结果:分离和消化后的胰岛被双硫腙染成红色,胰岛外分泌腺不着色,胰岛纯度≥85%;MTT及胰岛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支架组的胰岛成活率及胰岛功能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扫描电镜观察,胰岛紧密黏附在聚乙醇酸支架上,支架上胰岛成三维立体生长。 结论:聚乙醇酸支架与大鼠胰岛共培养可改善胰岛的成活率、胰岛的功能及形态,并使胰岛体外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9.
介绍13例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手术的配合经验。提出做好术前访视及充足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控制输液量,取出标本后及时送快速病理检查并保护好留存的甲状旁腺组织,密切配合腔镜手术是其配合要点。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妇科宫腔镜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随机抽取120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