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以缓释阿片类药物为背景的滴定方法的剂量调整时机和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评估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2 h滴定方案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24家医院收治的中重度阿片类药物未耐受癌痛患者114例[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 分]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合并1次以上爆发痛且存在中重度以上疼痛(NRS≥4 分)患者87例,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调整的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12 h滴定组,n=45)和对照组(24 h滴定组,n=42)。试验组起始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12 h后根据即释吗啡量调整剂量,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12 h内即释吗啡剂量。对照组起始剂量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q12h,并根据疼痛情况给予即释吗啡补救镇痛,24 h后剂量调整为背景剂量+24 h内即释吗啡剂量/2。比较两组24 、48、72 h的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即释吗啡补救镇痛情况及使用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镇痛满意度。  结果  给药后24 、48 、72 h,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显示出较高的疼痛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48 及72 h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轻中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背景的滴定方案中,12 h调整剂量能有效减少补救镇痛次数及剂量,维持较高的镇痛缓解率和镇痛满意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放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多重逐步Cox回归分析85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回顾分析了3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结果:20例治疗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率7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占85%。治疗后的1、2、3 a生存率分别为65%、25%、5%,中位生存期15个月。而10例未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P〈0.01)。通过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有3项:(1)临床分期,Ⅳ期-Ⅰ期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1.903;(2)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1.041;(3)确诊时或手术时的年龄,35-50岁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2.132,年龄〉50岁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2.920。结论:乳腺癌骨转移行放射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初诊时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初诊时年龄是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明确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骨转移的早期发现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3.
杨新妹  宋斌斌  江一鸣  李侠  朱远  蒋红钢 《浙江医学》2013,35(14):1364-1366
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单一手术治疗复发率高,长期生存率低,目前多采用放化疗和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2007年NCCN指南开始推荐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和术后放化疗均为直肠癌标准治疗方案,选取何种辅助治疗方案更佳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嘉兴市第一医院及浙江省肿瘤医院采用术前和术后放化疗两种方案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并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中重度肺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肺癌中重度疼痛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施康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使用岩舒注射液,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之后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 879,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奥施康定使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奥施康定使用量逐渐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平均镇痛起效时间,平均镇痛时间与平均滴定达到稳态时间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用奥施康定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中重度肺癌疼痛的患者,可以提高疼痛缓解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奥施康定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5.
高敏感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的分析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hs-cTnT的分析性能,了解其生物学变异,建立本实验室参考范围.方法 收集AMI患者100例及表面健康人474名的血清,评价hs-cTnT检测的功能灵敏度和批内、批间不精密度(以CV表示),并与目前使用的con-cTnT进行比较,检测表面健康人血清中hs-cTnT浓度,建立实验室参考范围;评估hs-cTnT短期及长期生物学变异.结果 hs-cTnT的功能灵敏度为0.005 μg/L,低浓度(0.014μg/L)批内、批间CV分别为2.97%和3.64%;高浓度(2.500 μg/L)批内、批间CV分别为0.66%和1.01%.hs-cTnT和con-cTnT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72,P<0.01).本实验室hs-cTnT的表面健康人群第99百分位值为:女性≤60岁为0.003μg/L,男性≤60岁为0.008 μg/L,女性>60岁为0.015μg/L,男性>60岁为0.021μg/L.22名表面健康志愿者hs-cTnT的短期生物学变异分别为:CVa=3.8%、CVi=4.8%、CVg=49.9%和CVt=58.5%;长期生物学变异分别为:CVa=5.3%、CVi=6.4%、CVg=56.6%和CVt=68.3%.天内和天间个体指数(index of individuality)分别为0.18和0.23.结论 hs-cTnT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优于con-cTnT检测方法,达到了导则可接受水平.试验结果为新一代hs-cTnT检测方法应用于AMI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的汉族患者中华法林相关基因SNPs的分布。方法:入选2012年至2013年上海市在中山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汉族患者110例,通过阅读文献筛选得到华法林相关基因及相应SNPs位点(CYP2C9 rs1799853 C/T、CYP2C9rs1057910 A/C、VKORC1 rs9923231 G/A、VKORC1 rs9934438 C/T、CYP4F2 rs2108622 C/T、GGCX rs12714145 A/G、EPHX1 rs1877724 C/T、EPHX1 rs2292566 A/G、EPHX1 rs4653436 A/G)。使用直接测序法检测SNPs,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验证群体代表性。结果:CYP2C9基因rs1799853、rs105791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5%、5.00%;VKORC1基因rs9923231、rs9934438等位基因频率均为91.36%;CYP4F2基因rs2108622等位基因频率为28.64%;GGCX基因rs12714145等位基因频率为33.18%;EPHX1基因rs1877724、rs2292566和rs465343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0%、24.55%、26.36%。结论:探索华法林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GGCX、EPHX1的9个SNPs的频率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人群中的分布,对建立和实施华法林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对于胸闷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预示意义。方法检测急诊入院的288例胸闷胸痛患者的实验室相关生化免疫项目[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NTproBNP、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脂蛋白(a)、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M亚型],采用两组间t检验、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分析出有差异的检测项目,再结合3年后对手术患者电话随访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随访发现术后3年期间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患者其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预示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为1.97[95%可信区间(CI):1.14~3.39,P=0.015]。在心血管高危人群的NT-proBNP四分位组中,NT-proBNP水平对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发生也具有预示作用。NT-proBNP水平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OC曲线显示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95%可信区间为0.504~0.925),可作为预示心血管死亡的指标。结论心血管疾病高危患人群的术前NT-proBNP水平能够预示这一人群中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8.
目的:筛选华法林初始抗凝治疗疗效和华法林维持剂量存在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方法初始抗凝疗效组:选取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汉族患者212例,以术后4 d为观测期限,根据设立初始抗凝疗效的观测指标△INR4-1[即观测期结束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与初始INR的差值],筛选出对于该指标存在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同时观查上述因素与其它终点事件如INR>3、INR>4和3 d内是否入窗等是否相关。维持剂量组:选取服用华法林3个月以上的门诊患者266例,需满足相隔7 d以上、在服用相同剂量华法林的情况下,2次INR检测结果均在治疗窗内。筛选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结果在初始抗凝疗效组中, CYP2C9( rs1057910)、VKORC1(rs9923231)和VKORC1(rs2292566)对△INR4-1有明显影响;CYP2C9(rs1057910)和EPHX1(rs2292566)对3 d内INR是否进入治疗范围有明显影响(P<0.001、P<0.05)。在维持剂量组中,CYP2C9(rs1057910)和VKORC1(rs9923231)对每日及每周华法林剂量均有明显影响(P <0.001)。结论 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和EPHX1(rs2292566)对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有明显影响。 CYP2C9(rs1057910)、VKORC1( rs9923231)对华法林维持剂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改良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检测中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20 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ELISA和改良式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以确证试验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确证试验结果证实,20 000份血液样本中HBs Ag阳性104份、抗-HCV阳性94份、抗-HIV阳性55份、抗-TP阳性100份;改良式ELISA符合率分别为99.04%、97.87%、100.00%、100.00%,均高于传统ELISA(93.27%、91.49%、94.55%、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ELISA的灵敏度为99.72%、准确度为99.43%,均高于传统ELISA(94.00%、9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50.00%,高于传统ELISA(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 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中,改良式ELISA的效果比传统ELISA更佳,值得在今后检测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IL-6指标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近几年相关文献报道,就IL-6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在众多的文献报道中,IL-6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IL-6的改变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结论:IL-6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冠脉事件的预测因子,与心肌肥厚和心衰的进展相关。此外,IL-6与心脏粘液瘤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