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减重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周6次,每次15~30min,起始减重量为体重的30%~60%,平板速度0.25m/s;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减重组患者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步行功能、步速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2.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72h和7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脑梗死体积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治疗72h、7d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瘫痪肢体神经功能评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口水膀,有脑保护作用,为应用低温治疗脑梗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脑外伤(TBI)、Parkinson’s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脊髓伤病6例,TBI3例,MS1例,PD1例,经骨髓穿刺采集白体骨髓222~350ml,分离提取MSCs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内一次性或分次注射。干细胞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自体MSCs治疗脊髓伤病6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治疗TBI3例,2例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VS评分由5分提高到8分。治疗PD和MS各1例,PD患者震颤减轻,肌张力明显降低;MS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改善最早出现在治疗后2d,多数患者在治疗后2周有明显改善。MSCs移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7/11例)、头痛(2/11例)、腹胀(1/11例);1例于蛛网膜下腔内注射时出现双下肢麻木、脑膜刺激征。结论 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TBI、PD和MS等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34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均经CT或MRI确诊并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病程、损伤程度(ASIA分级)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治疗,经髂骨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分离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1次性或分次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7、15、30、60、90天进行运动与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膀胱功能评定。结果:①治疗组感觉、运动和膀胱功能均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ASIA分级评定:治疗组共有5例患者在第90天评估中分别提高1—2级,对照组4例患者在第90天评估中分别提高1级;③MNCs移植的不良反应包括蛛网膜下腔移植后出现低热9例,头痛4例,腹胀1例;1例患者在注射后出现双下肢麻木、脑膜刺激征。经对症处理均于72h内消失。结论:自体骨髓MN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近期有一定疗效而且安全,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疾病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低钠血症亦不断被人们所认识,若诊治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5天.因发热,嗜睡,拒奶一天于1986年8月13日入院.患儿系三胎三产,足月顺产,新法接生,生后一般情况好.1天前开始发热、拒奶、嗜睡来诊,门诊诊为“新生儿脐炎”给予10%GS60ml加青霉素40万u静滴.液体于3hr输完后患儿出现抽风,持续约5min后自行缓解.10min复又抽风1次,缓解后出现呼吸衰竭即收住院.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水平改变及其动态变化,探讨神经肽Y、CGRP参与老年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依病情轻重分为轻型12例,中型18例,重型12例。依病灶大小分为大灶组22例,小灶组20例。按病程分为≤24h组19例,1~3d组22例、4~7d组27例、8~15d组21例及>15d组18例。按伴发病积分分为<6分组25例与≥6分组17例。按有无高血压史分为有高血压史组18例与无高血压史组24例。选择30例健康老人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血浆神经肽Y与CGRP浓度。结果:神经肽Y的变化:老年脑梗死组神经肽Y水平犤(590.66±305.45)ng/L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114.76±65.92)ng/L犦(t=5.2846,P<0.0001),于发病后24h内犤(439.13±237.80)ng/L犦显著升高,1~3d犤(668.54±261.44)ng/L犦达高峰,8~15d犤(528.59±215.67)ng/L犦开始下降,15d犤(372.80±200.96)ng/L犦后仍在较高水平;重型犤(698.96±206.85)ng/L犦与大灶组犤(769.61±296.48)ng/L犦显著高于轻型犤(488.60±201.75)ng/L犦与小灶组犤(483.40±312.31)ng/L犦(P<0.01),发病积分≥6分组犤(631.28±286.86)ng/L犦显著高于<6分组犤(573.35±337.64)ng/L犦(t=2.9687,P<0.  相似文献   
47.
电针穴位刺激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手综合征是指脑血液循环障碍或外伤后支配上肢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发生。近年来,我们采用电针穴位刺激加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8.
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训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语言障碍发病机理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2003年2月-2004年1月,我们对96例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急性脑梗死患何时开始康复,目前尚有争议,为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作此对比研究。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每组34例,以2-4周康复为晚期康复组。3组患人院时、康复训练后1,3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3组患康复训练后ADL评分均显提高,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超早期和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超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优于早期康复组,而且无一例病情加重。结论 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提高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