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犬腭骨-上颌骨缝内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颅面部骨缝组织在张力作用下的变化.方法 制作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扩张器,并用口腔矫形测力器测定其最大力值为3.5 N.选择8周龄杂种犬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全麻下,去除硬腭中部后部骨质,缝合口腔和鼻腔侧黏膜,形成宽约8 mm的腭裂模型.实验组将NiTi-SMA安置在硬腭上,分别于牵张后3、7、14、28、56 d处死动物,并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腭骨-上颌骨缝内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 电镜下腭骨-上颌骨缝牵张,首先表现为组织断裂,渗出,细胞死亡,随后是骨和纤维生成细胞群增殖活跃,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功能增强,最终恢复正常缝组织结构.结论 电镜下可以区分缝细胞的类型和功能状态,提示缝牵张是组织修复与再生并存的过程,张力引发细胞反应特别是成骨反应是导致骨缝增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腋窝瘢痕挛缩行腋后方岛部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康复护理进一步改善功能。方法 除手术后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皮瓣成活以外 ,注重功能锻炼。康复训练从术后两周后开始 ,主要包括 :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出院指导。结果  32例皮瓣全部皮成活。经康复训练后 ,随访最短时间 6个月 ,最长 1 2个月 ,所有病人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腋窝后方局部皮瓣转移是修复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其功能改善与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皮肤的物理参数值评价去细胞真皮基质的黏弹性性质。方法将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肤进行3种不同的创面处理,分别为薄自体皮加上去细胞真皮基质移植到创面组(PADM组)、薄自体皮原位回植组(TS组)、正常皮肤真皮组(NS组)。对该3组皮片进行应力-应变关系的实验。结果从PADM、TS、NS 3组皮肤的应力松弛曲线、蠕变曲线和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可知,在一定应力下,PADM组的应变最小,NS组的应变最大,TS组居于两者之间。结论皮肤的黏弹性力学模型是4参量黏弹性模型。用去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皮肤替代物移植到皮肤创面后,该植皮的弹性较差,变形后的恢复能力也较差,与临床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创面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成批危重烧伤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的深度创面,兼顾功能和外观修复的方法 .方法 23例重度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4±6.3(17~46)岁,为深Ⅱ~Ⅳ度烧伤,总面积15.7%±13.9%(6%~75%)TBSA,均伴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23例中气管切开14例;伴少尿性肾功能不全1例;面部严重烧伤12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0.5%~3% TBSA;手部严重烧伤20例(计39只手),为深Ⅱ~Ⅳ度烧伤,面积1%~4% TBSA.伤后3天,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行手部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伤后2~3周,行面部剥痂、自体中厚皮分区移植术.结果 所有患者颜面部和手部皮片成活良好,面部重要器官和手部的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对成批危重烧伤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用美容和整形的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颜面、关节等功能部位的创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成纤维细胞介导的人IL-10基因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IL-10基因疗法的实验模型,并动态观察其体内IL-10分泌水平。方法和结果:构建携带鼠IL-10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小鼠NIH3T3成纤维细胞,筛选到1株高分泌IL-10的细胞克隆株;将此阳性克隆株移植到小鼠腹腔内,可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出IL-10的活性。结论:成纤维细胞能成功地将IL-10基因导入体内并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6.
宋慧锋  詹江红  刘泽萍  陈刚毅 《新中医》2019,51(12):289-291
简版:目的:探讨耳穴埋豆疗法对中医不同证型维掎性透析失眠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失眠患者76例,以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肾为主穴,肝、胆、脾、胃内分泌、耳中为配穴,辨证取穴给予耳穴埋豆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患者总有效率为69.49%,高于实证患者47.06% (P< 0.05)。结论:耳穴埋豆疗法对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疗效更显著,对虚证患者疗效优于实证患者。  相似文献   
17.
基因疗法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基因疗法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改变创伤组织微环境,刺激伤口愈合等,其在临床中应用已展开,但还有许多物理化学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19.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根据面部不同区域的不同生理结构有选择性的进行填充,来实现面部整体的对称及美观。对获取的脂肪进行物理机械加工或添加外源性因子,提高了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延长了脂肪填充的有效时间,对面部美容及畸形修复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目前,脂肪移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自体吸收现象,由于面部生理结构复杂,因此,影响面部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因素也相对复杂。本文就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对皮肤移植术中供皮区创面出、渗血的止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切瘢植皮病人 60例,随机分为 2组,进行前瞻对照研究。血凝酶组病人术前 30min肌内注射血凝酶 1单位,术中于取皮前 15min静脉注射血凝酶 1单位,术后每日静脉注射血凝酶 1单位,连续 3d。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止血药。观察 2组术中出血、渗血量,检测停药后d3凝血功能。结果:血凝酶组供皮区创面出、渗血量为 (0. 20±s0. 09)g·cm-2,空白对照组为(0. 37± 0. 14)g·cm-2,P<0. 01。2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5)。结论: 血凝酶能够有效减少供皮区创面的出、渗血量,是一种安全的止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