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期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对89例NHL患者进行血清LDH检测。结果: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LD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恶性与中、低度恶性组间LD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水平与NHL分期、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甲酸(ATRA)加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时间、缓解后不同治疗方案融合基因转阴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方法ATRA加(治疗组,55例)或不加(对照组,20例)As2O3治疗初治APL直至CR,根据白细胞计数同时加用蒽环类药物化疗。CR后治疗组采用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3个疗程的化疗巩固,维持治疗采用ATRA、As2O3及巯基嘌呤+甲氨蝶呤(MM)的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A方案2个疗程巩固,ATRA、MM加DA/HA的序贯维持治疗。结果治疗组55例中,50例获得CR,CR率为90.9%,与对照组(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CR时间为(25.7±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6±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期间随访的40例患者融合基因均转阴,无一例复发,与对照组无复生存率(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As2O3及化疗联合治疗初治APL CR率高,获得CR时间缩短,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巩固治疗、ATRA、As2O3及MM序贯维持方案能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中的应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和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20年10月初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CLL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及FISH结果等资料。分析FISH检测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Binet分期、Rai分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CLL患者FISH检测至少具有1种分子遗传学异常者为56例,发生率为75.68%。②各种遗传学异常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 > 0.05),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β2?MG、LDH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 > 0.05)。③就Binet分期而言,12号染色体三体(+12)仅在B期和C期患者中检出,在Binet分期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41);C期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A和B期(χ2=14.242,P=0.001)。就改良的Rai分期而言,ATM基因缺失仅在高危组检出,且此种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 < 0.001);低中危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高危组(χ2=12.393,P < 0.001);单纯del(13q)核型异常的CLL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伴有其他核型异常及复杂核型的患者(χ2=8.138,P=0.017)。结论:CLL为惰性疾病,但其疾病进展和临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FISH检测结果联合疾病临床分期可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宋国齐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1,25(2):210-210,214
<正>血液病学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其疾病分类详细,内容丰富但较抽象。近年来血液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病学逐渐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这也对医学院校的血液病学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就要激发他们对血液系统疾病学习和认识的兴趣,热爱血液病学临床工作,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做出更为准确的结论。方法通过对12篇文章采用meta分析评估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关系。用合并比值比(OR)描述显性模型(Cys/CysvsSer/Ser;Ser/CysVSSer/Ser),主导模型(SedCys+Cys/CysvsSer/Ser),隐性模型(Cys/CysVSSer/Cys+Ser/Ser)。结果Cys/CysVSSer/Ser(OR=1.19,95%可信区间(CI):0.92~1.53)、Ser/CysV8Ser/Ser(OR=1.04,95%CI=0.95-1.13)、SedCys+Cys/CysVSSer/Ser(OR=1.06,95%CI=0.98~1.16)和Cys/CysVSSer/Cys+Ser/Ser(OR=1.11.95%CI=0.90-1.38)无明显联系,此外,在分层分析中,所有基因型未见明显发病风险差异。结论meta分析表明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总发病率无联系。 相似文献
18.
IL1B(Interleukin 1 beta)是一种对抗感染的前炎症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B基因启动子区-31C/T多态性位点通过影响IL1B的转录参与癌症的发生。针对已有的研究存在结论不一致的现状,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47篇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包括11125病例和14415例对照。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I)用来评估多态性位点与癌症风险的关联程度。在所有的对比中没有发现此多态性位点与所有癌症相关联。通过分层分析发现,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比不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肝癌的风险低(CCVS TT:OR=0.87,95%CI:0.77—0.98,Phetermgrenty=0.103;TC vs TT:OR=0.77,95%CI:0.62-0.95,Phetermgrenty=0.734;TC+CC vs TT:OR=0.74,95%CI:0.61~0.91,Phetermgrenty=0.472)。同样,C/C基因型个体相比T,T基因型个体患胃癌风险低(OR=0.87,95%CI:0.77-0.98,Rhetermgrenty=0.103)。运用隐性模型,患胃癌的风险显著下降(OR=0.88,95%CI:0.80~0.97,Phetermgrenty=0.158),在欧洲人群(OR=0.84,95%CI:0.73-0.97,Phetermgrenty=0.070)和感染-配埘研究(OR=0.75,95%CI:0.60~0.94,Phetermgrenty=0.220)中都发现有显著下降的风险;在乳腺癌中有显著增加的风险(OR=1.34,95%CI:1.18~1.61,Phetermgrenty=0.116)。虽然一些适度偏倚不能消除,此meta分析显示IL1B-3IC基因型是癌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特别是在感染人群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环氧合酶2与肿瘤的关系做出更为准确的结论。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共收集了25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包含9482例肿瘤患者,12206位正常个体。通过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使用OR值和95%可信区间(cI)衡量基因与肿瘤的关联强度。结果突变的基因型可以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AA/AGVSGG,OR=1.15,95%CI:1.02~1-31)。按照种群分层显示:突变的基因型增加亚洲人群的发病(AA/AGVSGG,OR=1.28,95%CI:1.12~1.46)。根据肿瘤类型分层,除了在食道癌和“其他”分组中之外,并未发现基因突变与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环氧合酶2—1195G〉A突变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