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IL-2、IL-6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为群  费樱  赵明祥  严德凤  付原 《贵州医药》2000,24(10):593-59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脑醒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IL-2、IL-6水平。结果 脑醒死患者治疗前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治疗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52.
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情况。方法选择卒中偏瘫患者31例。分为康复组(13例)和对照组(18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3周,以两个手摇板记录每侧肢体肌张力变化情况、脚板力矩。并以肌电图检测患侧康复前、后屈伸肌群收缩变化情况。采用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徒手肌力检测(MMT)及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训练前康复组SIAS、MMT及Asworth评分各为1.28±0.25、1.42±0.35及3.42±0.68,对照组为1.18±0.04、1.24±0.31及3.21±0.64;训练后评分各为3.85±0.55、3.28±0.66及0.86±0.15,2.63±0.53、2.49±0.62及1.21±0.24。训练后两组比较,P<0.01。关节活动度评定示康复组患者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度增加。结论患侧上肢在经过重复性运动训练后,力量增加,关节活动度扩大,肌痉挛降低。  相似文献   
53.
正阅读是正字法到语音和正字法到语义加工的协同作用[1—2]。在字母文字系统,正字法到语音即形-音映射是非常规则的。形-音加工的神经基础依赖于腹侧枕颞区到颞顶区的连接[3—4],即背侧通路。背侧通路通达至颞顶交界区的缘上回、角回和颞上回后部,主要是基于规则的阅读,负责字母语言亚词汇的形-音或形-义对应加工;而腹侧通路包括枕叶内侧纹状皮层、颞枕交界区下部以及颞叶内侧的下部区域,主要是基于记忆的阅读,负责词典水平词形和语音通达(如整词阅读)。左腹侧通路倾向使用阅读频繁出现的词或例外词,它的发音不遵循典型的正字法到语音映射规则[5—6]。视觉词汇经过早期的视觉和正字法分析后,经由大脑左半球的  相似文献   
54.
正脑卒中因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威胁着人们的生活~([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肺炎发生率升高、运动耐力下降、脑卒中再发风险增加甚至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2—4]),然而,常规脑卒中康复仍较多地关注肢体功能障碍~([5]),忽视了呼吸功能的影响,本文就脑卒中后呼吸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重视程度的同时,为开展呼吸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损伤后器质性木僵状态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损伤后木僵状态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tDCS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假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假刺激模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编制的行为反应及交流能力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行为反应评分及交流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tDCS组患者行为反应评分[(18.50±5.72)分]及交流能力评分[(12.70±3.64)分]提高,且较假刺激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可以有效提高脑损伤后器质性木僵状态患者的行为反应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恢复期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卒中发病3~6个月的失语患者10例。选用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治疗分为A期和B期,A期为常规语言治疗2周,在A期治疗的基础上,B期使用常规语言治疗联合低频rTMS,低频rTMS刺激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2周。在A期治疗前后和B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中的视图命名测试。结果常规语言治疗后,患者视图命名成绩未见明显提高。继续2周低频rTMS加常规语言治疗,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平均提高中位数7个,与rTMS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图命名的反应时间,平均缩短中位数3.95 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患者右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可以提高恢复期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正确率并加快视图命名反应时间。提示低频rTMS治疗对右侧大脑半球失语症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50例,病程< 6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两组均接受上肢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ReConn上肢康复机器人评价体系、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t| < 2.954, P >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t| > 7.551, P < 0.001),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 2.639, P < 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功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8.
不同提示条件下视空间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提示-目标”的视觉实验范式,分别以汉字和范围提示不同等级的搜索范围,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视觉注意脑机制:方法:1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有偿被试,刺激序列为背景-提示-靶刺激:背景由三个同心白色圆形线条组成。刺激材料是随机选取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大、中、小3个同心圆圈。指定“T”为靶刺激,大提示时,目标“T”可能会出现在大中小三个圈内;中提示时,“T”出现在中小两个圈内;当小提示时,目标只出现在小圈内。结果:汉字提示的反应时明显长于范围提示:同时与范围提示相比,汉字提示下的靶刺激引起后部P1的增强和N1的抑制以及P2的增强。结论:范围提示能够加快靶刺激识别或视觉搜索的速度,汉字提示时启动的是内源性注意系统,在早期感知阶段,前额叶资源的利用不够完善,证明了汉字提示与范围提示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59.
正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其基本的实施过程是教师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考虑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组织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阅读、思考、查阅文献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提出点评,从而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CBL教学法突出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及方法  相似文献   
60.
空间忽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表现为单侧脑卒中后(尤其是右侧脑卒中)不能对病灶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刺激(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刺激)做出反应。空间忽略的病灶常位于右侧大脑外侧裂周围,其典型的行为表现是患者似乎觉得病灶对侧的空间不存在。他们可能忽略了左侧的人或物,阅读时可能会漏掉左侧的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