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目的分析不同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rn cells,UC—MSCs)的染色体核型,初步评价UC—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UC—MSCs,贴壁培养传代,通过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利用G显带分析第3、5、7代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第3、5、7代UC-MSCs为正常二倍体核型,G显带未见染色体结构异常。,UC—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l05,不表达CD34、CIM5、CD40、CD80、CD86、CDl54、HLA—DR;在特定的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骨、脂肪、软骨分化。结论UC-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7代以内染色体结构稳定,为临床应用UC—MSCs的安全性提供了遗传学方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4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免疫调节作用 ,探讨防治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排斥反应 (HVGR)的可能途径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 ,将MSC分别以 8× 10 4 (A组 )、4× 10 4 (B组 )和 2× 10 4 (C组 )个细胞 孔分别接种于 6孔板 ,并与经分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 7天 ,以单独培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培养 0、2 4、72小时和 7天测定各组T细胞上CD3、CD4、CD8、CD2 5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T细胞和MSC共培养组与T细胞单独培养组相比 ,A组和B组CD4 CD2 5 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CD8 T细胞明显增多 ,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CD2 5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骨髓MSCs在体外可使外周血T细胞表型发生改变 ,CD4 CD2 5 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CD8 T细胞明显增多 ,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GVHD时MSCs的输注数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4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UHSCT后无病存活率、移植相关病死率、移植后复发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GVHD的严重程度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3例于造血恢复前死亡.可评价的42例中,30例(71.4%)发生急性GVHD,其中Ⅱ度以上的急性GVHD 9例(21.4%).移植后复发死亡5例,感染死亡5例,GVHD相关死亡5例,现27例(64.3%)无病存活.Kaplan-Meier显示,无病存活率(58.5±13.2)%,复发率11.9%,Ⅱ度以上急性GVHD发生率21.4%.结论 U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肯定,为解决供者来源提供一个可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5.
蒙药地格达伊苏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蒙药地格达伊苏中8种药材的铜、铁、锌、硒4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借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小鼠血清和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建立模拟aGVHD肠道损伤的体外模型并探索类器官水平aGVHD肠道损伤的规律。方法:以20-22 g雌性C57BL/6小鼠和20-22 g雌性BALB/c小鼠分别作为骨髓移植的供鼠和受鼠。受鼠接受致死剂量(8.0 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后的4-6 h内,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1×107/只,n=20)及脾脏有核细胞(5×106/只,n=20)混合液共0.25 ml,建立aGVHD小鼠模型(n=20)。于造模后d 7麻醉aGVHD小鼠,摘取眼球取血,静置离心后收取血清。分离C57小鼠小肠隐窝,在模拟体内肠道干细胞生长增殖的3D培养体系中培养。分别在类器官培养基中加入5%、10%和20%体积比例的aGVHD血清,培养3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类器官的形成过程,比较小肠类器官形态。为了进一步评估,收集aGVHD肠道类器官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合HE染色进行肠类器官形态评价;结合Alcian Blue染色,观察aGVHD小肠类器官分泌功能;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血清浓度在5%、1...  相似文献   
47.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直是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粘附分子与GVHD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阻断细胞粘附分子可有效地防治GVHD。本文就粘附分子在GVH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与骨髓MSC共孵育的T淋巴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MSC诱导免疫耐受的T淋巴细胞对与MSC同源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以证实MSC诱导免疫耐受的同时,是否也削弱了移植物抗肿瘤的作用。方法 初治的白血病患者留取原代肿瘤细胞,液氮保存,诱导缓解后培养同一患者的骨髓MSC,取异体T淋巴细胞与MSC共孵育,比较与MSC共孵育的T淋巴细胞对MSC同源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否减弱。结果 与MSC共孵育后,T淋巴细胞对MSC同源的肿瘤细胞仍有杀伤作用,但与未共孵育者相比。杀伤活性减弱。结论 MSC在诱导免疫耐受的同时也削弱了GVI,的作用,提示在以MSC诱导免疫耐受预防GVHD的方案中,应考虑同时加强GVL作用,以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9.
首发表现为骨、关节肿痛及杵状指(趾)的肺癌1例报告陈芝史寅奎宁红梅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0391临床资料病人,男,54岁。因右肩关节及右上肢、双小腿及双踝关节肿痛半年,于1997年5月23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吸烟30年,每日20支...  相似文献   
50.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的有效疗法,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一直是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粘附分子与GVHD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阻断细胞粘附分子可有效地防治GVHD。本文就粘附分子在GVH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