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 每组30例。两组其他麻醉用药相同基础上, 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 后以2.0 mg·kg-1·h-1速度输注至术毕, 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和同等速度泵注生理盐水。记录术前1 d(D1)、术后1 d(D2)、术后2 d(D3)、术后7 d(D4)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QoR-40)量表评分;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 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 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 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率, 术后24 h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 补救镇痛率, 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与C组比较, L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D1时QoR...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经手术取得股骨头坏死标本30例,采用发射光谱分析,测微量元素的组成变化和红外吸收光谱测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组成变化,讨论了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一种恶性肿瘤,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清楚。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而肿瘤标记物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尽管AFP检测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所以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的肿瘤标记物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就目前临床上正应用的和近年来新发现的肿瘤标记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柱色谱法对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进行富集分离;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蔗糖为底物,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桑叶多组分进行评价;采用等效线法、周-特氏联合指数法和等辐射分析法评价2组分间的药效相互作用及量效特点,为揭示桑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成分分析表明,桑叶提取物中,黄酮质量分数为5.3%,有机酚酸质量分数为10.8%,1-脱氧野尻霉素(DNJ)质量分数为39.4%,多糖质量分数为18.9%。活性评价表明,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均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抑制率随各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个组分中桑叶生物碱抑制活性最强。桑叶生物碱与桑叶黄酮配伍、桑叶生物碱与桑叶多糖配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但多糖与黄酮组配伍未见明显的协同作用,从而证实了桑叶多组分调节血糖的相互作用,为桑叶多组分降血糖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淮安市清浦区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的流行趋势和发病危险因素,为防控HFM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淮安市清浦区2009年1月1日一2012年12月31日期间报告的HFMD病例为对象,用卡方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结果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年均发病率为197.37/10万,城区人口年均发病率为217.19/10万,农村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74.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82,P〈0.00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242.1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52.28/10万,性别比为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5.475,P〈0.001)。1—3岁组发病率最高,6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较低(P〈0.001)。4~6月份最高,1~2月最低(P〈0.001)。淮安市清浦区2009—2012年间的手足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吸吮手指、有HFMD接触史、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低是HFMD的发病危险因素,饭前洗手则是HFMD的发病保护因素。结论淮安市清浦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逐年上升,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应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HFDM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DRE)国内年龄适应证为3岁以上,目前临床在超年龄适应证应用VNS治疗DRE婴幼儿,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很少。 目的:评估VNS治疗DRE婴幼儿术后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疗效相关因素。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癫中心行VNS的DRE婴幼儿,且VNS术后规律程控随访至少1年、程控期间刺激电流参数>1 mA。排除VNS期间接受新增抗癫发作治疗(癫外科手术治疗、生酮饮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各种原因而导致VNS程控关机、中断的患儿。以患儿家长癫日记所记录的所有发作类型的频率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行随访有效率(末次随访点较VNS植入前3个月发作频率减少≥50%)和癫发作减少率、考察临床信息及程控参数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主要结局指标:VNS术后有效率和癫发作减少率。 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VNS治疗DRE婴幼儿25例,男16例(64%)、女9例。癫起病年龄中位数4.9月,癫病程中位数1.7年,VNS治疗前每月发作中位数555次。VNS电极植入中位年龄2.3岁。病程中曾应用抗癫发作药物(ASM)3~10种,VNS治疗前3个月应用ASM及其他治疗1~4种,能明确DRE病因12例(48%),病程中曾诊断癫综合征18例(72%),存在4、3、2和1种发作形式分别为4、5、6和10例,25例VNS治疗的DRE患儿均存在发育迟缓。VNS术后随访中位数2.4年。VNS术后1年癫发作率最高增加1 367%,最低减少100%,中位数减少52.8%,VNS术后2年癫发作率最高增加1 712%,最低减少100%,中位数减少59.5%。末次随访时有效率为64%,无发作率为20%(5/25),最长随访2年5个月无发作。VNS术后1年、2年有效率均为60%(15/25,9/15)。VNS术后1年15例有效病例中1例在VNS术后2年转为无效;VNS术后1年10例无效病例中2例在术后2年转为有效。未观察到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及设备相关不良反应,4例在程控时出现刺激相关不良反应,其中2例为一过性咳嗽,2例为咽部不适,均可在短时间内耐受。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有效组(16例)和无效组(9例)临床信息、末次程控参数和术后ASM调整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DRE婴幼儿VNS治疗随访1和2年有效率均可达到60%,且安全性较好;VNS治疗DRE的年龄下限仍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8.
药物流产(药流)是近几年来终止早孕(<49 d)痛苦小、安全、有效的一种非手术方法[1],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药流后阴道出血较多或迁延不止.用超声检查观察药流是否安全,作出及时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可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360例药流后的超声观察,探讨超声检查在药流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季涛  金燕芬  田风 《云南医药》2009,(6):671-672
随着腹部外科和麻醉学的发展,腹部手术适应症越来越广,加之我国人口步人老龄化,外科医师要面对许多身患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这类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围手术期病死率高,因此,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理腹部手术并发症以降低手术风险,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后果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8岁。因反复黑便3月余,伴呕血半月于2005午1月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解柏油样便,每次量不多,约50ml,多时每天3-4次,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返酸等。未诊治。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痛,并呕吐鲜红色血液两次,量不多,约10ml,仍伴有黑便。曾在当地医院住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广泛糜烂并出血,形态不规则。诊断为:胃癌。故转至本院拟行手术治疗。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尚可,饮食欠佳,小便正常,体重3个月以来下降3公斤。查体:T:37.5℃,BP:114/60mmHg,皮肤稍苍白,无黄染,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止血等治疗,未再发生呕血,黑便。入院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