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8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72篇
内科学   20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599篇
预防医学   341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63篇
  1篇
中国医学   332篇
肿瘤学   67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近年来极端高温灾害诱发的各类山林火灾在全球多地发生,灾害应急救援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考验地区乃至国家的应对能力。以2022年中国川渝地区重大山火和2023年加拿大严重森林火灾为背景,阐析灾害条件下应急响应行动的时空差异,反映了急态环境中救灾力量释放状况及不同的应对效能,侧面折射出背后的制度体制深层影响。极端高温引发大规模火灾是一项复合性风险,灾害应对需要强化协同基础上的全过程响应和多维度应急联动。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颈动脉斑块内生血管中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经常规超声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3例,均接受SMI检查,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SMI与常规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回声分级评价的一致性。结果:SMI探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共发现79个斑块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其中低回声斑块47个,混合回声斑块32个,且低回声斑块平均厚度及平均长度均较混合回声斑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SMI与常规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回声分级评价Kappa值为0.525,P<0.001,提示两种方法用于颈动脉斑块评价一致性良好。且在常规超声确诊的6例回声分级0级患者中,4例经SMI评价回声分级1级,2例经SMI评价回声分级2级,可见SMI对于低回声信号评估价值更高。结论:SMI可有效反映颈内斑块新生血管形成,且与常规超声一致性良好,且SMI用于低回声斑块内血流信号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5.
正1病例资料病例1:32岁男性,因头痛头晕12 d、加重伴抽搐4 d入院。入院头颅MRI平扫+增强考虑左侧额叶囊性星形细胞瘤(图1A~C)?全麻下行经左额开颅肿瘤切除术,全切肿瘤,术野仔细止血,未见活动出血后关颅。术后病理为浸润型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Ⅱ级)。术后4 d,头痛加重,复查头颅CT示脑水肿加重(图1D、1E),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l,1次/6 h)脱水治疗,尿量明显增加但头痛无明显改善。术后5 d,无明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降糖3号方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揭示其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C57BL/6N雄性小鼠,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模小鼠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降糖3号方组,每组8只。选取8只标准饲料喂养的小鼠作为正常组。药物干预8周结束后,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多种炎症介质水平,并进行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基因本体(GO)蛋白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肠道黏膜屏障相关的因子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Caspase-1)以及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间肠道炎症介质差异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降糖3号方组IL-1β、IL-6等炎症介质表达下降,降糖3号方可上调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GPR4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2型糖尿病小鼠结肠炎症反应明显,降糖3号方能够有效抑制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炎症,其作用可能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进而影响下游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RN)预测肝内胆管癌(ICC)肝部分切除术(HPx)后辅助化疗(AC)获益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行HPx的85例ICC患者的MRI和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训练集60例和验证集25例。用随机森林算法行基于DWI的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建立预测早期复发(ER)的影像组学模型(RS),并计算的影像组学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临床、病理、常规影像中与ER相关变量建立临床-病理-影像(CPR)模型。筛选出的变量与影像组学评分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RN),评估并验证上述模型的辨别度和校准度。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预后差异。结果 验证集中,基于DWI的RS与CPR模型在预测ER有相似的区分性能(AUC:0.762 vs 0.624,P=0.271),而RN模型(AUC:0.833)预测效能显著优于RS(P=0.012)。RN模型预测的ER高危组患者中,行手术+AC患者的OS与DFS较仅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显著延长(DFS,P=0.035;OS,P=0.020)。结论 基于DWI的RN模型不仅可有效预测ICC患者术后发生ER,还可有效筛选术后AC获益人群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VR)心理旋转系统在临床康复中的可用性和特征参数。方法:招募15例健康受试者、10例脑损伤患者和4名治疗师进行VR心理旋转系统的可用性测试,健康受试者另外接受传统E-prime心理旋转测试。分别采用系统可用性量表(SUS)、模拟器不适感量表(SSQ)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系统的可用性得分、晕动症程度和主观反馈。结果:VR心理旋转与传统E-prime心理旋转相比,平均反应时(t=0.424,P=0.680)与正确率(t=1.865,P=0.6)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相似的反应时-旋转角度变化趋势。健康组SUS为(77.0±11.4)分,患者组SUS为(60.0±12.3)分,可用性处于“Good”水平。健康组与患者组SSQ平均得分为10.22分和6.73分,VR晕动症不明显。半结构式访谈表明系统整体可用性较好,但硬件、反馈、训练等模块需继续完善。结论:基于VR的心理旋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有潜力给临床康复带来全新的运动想象评估与训练形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120例VVC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真菌培养及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单纯型VVC占36.79%,重度VVC占37.77%,RVVC占14.38%,非白假丝酵母菌VVC占11.07%。重度VVC的特征最为严重(P均=0.000),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P=0.000)。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及酮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是VVC主要的病原体,复杂型VVC临床较为常见且临床特征较单纯型VVC严重。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敏感性,制霉菌素、克霉唑抗真菌敏感性较高,可以供临床治疗选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压力袖套辅助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压力衣辅助佩戴组(A组)和单纯淋巴引流组(B组)。B组接受为期11天,每天45min的淋巴引流手法治疗。A组在每天45min淋巴引流手法后予以患肢压力袖套佩戴。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次淋巴引流前(T0)、第1次淋巴引流后(T1)、第2次引流前(T2)、第3次引流前(T3)、第6次引流前(T4)、第11次引流前(T5),第11次引流24h后(T6),测量患者上肢的生物电阻抗(BIS),输出L-Dex比值。并在T1、T6时间测量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定点臂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1)L-Dex值:第1次治疗后,A、B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2次治疗前均开始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A组持续降低(P0.05),B组出现波动;经过11天的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臂围:11次治疗后健患侧臂围差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及淋巴引流手法结合压力袖套治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而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后联合压力袖套治疗,较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