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4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1106篇
内科学   49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4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1777篇
预防医学   773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831篇
  5篇
中国医学   779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鼠实验表明荆防合剂具有抗组胺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对该药的最大耐受量为200g/kg。  相似文献   
102.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建立大鼠IRI模型,健康WistaI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LMWH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术后1、3、6、24h组。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趋化因子NF-κB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肾缺血再灌注未治疗组造模后1h,Scr水平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ICAM-1、NF-κB表达增多,肾小管坏死积分值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2)缺血再灌注6h以后,两组S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但LMWH治疗组SCr、ICAM-1、NF-κB表达水平及肾小管坏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模型未治疗组(P〈0.05);(3)肾组织中NF-κB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71,P〈0、01);而NF-κB与ICAM-1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r=0.62,P〈0.05)。由此说明:(1)ICAM-1、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瞬时表达,可能参与了炎症早期的白细胞迁移与浸润,与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2)LMWH可通过减少ICAM-1及NF-κB的表达,阻抑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3.
我室自1982年11月至1991年10月在遗传优生咨询门诊中对疑有染色体异常的618例就诊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选择日常工作中到我室进行遗传优生咨询的患者,包括自然流产、妊娠死胎、畸胎、智力低下、两性畸型、原发闭经、不孕与不育及发育不全等疑有染色体不正常者,采用微量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法经G显带处理,需要时采用C显带,N显带以及X、Y染色质检测技术等,每个至少计数30个细胞,分析3个以上G显带核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 β1及补体调节蛋白CD5 9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长期采用铜仿膜 (CU)与聚砜膜 (PSU)透析患者外周血TGF β1水平及CD5 9活性表达。结果 MHD患者血浆TGF β1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5 ) ,其中CU组为 (81.7± 8.7)ng mL ;PSU组为 (6 4 .3±8.3)ng mL ,与正常对照组 (49.3± 6 .1)ng m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 ;而PSU组与CU组相比 ,外周血TGF β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CD5 9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 ,而在尿毒症未透析组及血透组均有表达 ,其中未透析组表达较低 ,而血透组表达较高 ,CU膜血透组较PSU血透组表达要高 (P <0 .0 5 )。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CU组与PSU组内TGF β1水平与CD5 9表达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r=0 .6 4 0 9与 0 .5 83,P <0 .0 5 )。 结论 血液透析通过血液 透析膜间相互反应可活化补体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合成TGF β1增多 ,而增高的TGF β1水平可上调CD5 9基因表达 ,抑制补体异常活化造成的细胞破坏 ,对机体具有代偿性保护意义。然而不同透析膜如CU和PSU对MHD患者TGF β1与CD5 9的影响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医院科级综合管理系统”是依托“军卫1号”工程网络,对数据进行提取、整理分析,从而为医院环节管理者提供方便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医院科室主任通过医疗信息的分析和预测信息来管理科室,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对“医院科级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系统的功能、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CD20scFv嵌合T淋巴细胞靶向杀伤Daudi细胞时杀伤的效果和T细胞活化情况。方法:将两种质粒转染至PA317细胞中,用转染成功的PA317上清液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经800 mg/L的G418筛选1周后去杀伤Daudi、K562细胞,分别在不同时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audi细胞AnnexinⅤ的阳性率 ,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结果:Daudi细胞AnnexinⅤ的阳性率在24 h内两实验组与K562组相比明显增高,而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72 h时CD20scFv-IgGFc-CD28-ζ组比CD20scFv-IgGFc组IL-2(1 509.00 ng/L比220.54 ng/L)和IFNγ(912.16 ng/L比251.42 ng/L)的分泌量有显著增高。结论:①两种CD20scFv特异的T细胞在引起Daudi细胞早期凋亡无显著差异,说明在CD20scFv的靶向杀伤过程中CD28-ζ基因可能不主导Daudi细胞的早期凋亡。②CD20scFv-IgGFc-CD28-ζ组IL-2、IFNγ增幅更加明显,说明CD3ζ和CD28嵌合的T细胞可以自身活化而不受MHC的限制,从而增强了T细胞的活化和杀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7.
钴60放射法制备免疫功能抑制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系统的钴60放射计划,对大鼠免疫功能抑制的合适剂量进行评估,为干细胞移植研究提供合适的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12.5Gy、10Gy、7.5Gy、5Gy4个剂量组,10只/组。计算放射后2个月的死亡率。检测白细胞数量,评价各剂量组动物的白细胞参考值范围。结合死亡率和白细胞参考值范围,确定合适的放射剂量。通过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实验和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实验(MIT),对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行12.5Gy照射的大鼠,3d内全部死亡;10Gy放射后的大鼠在1个月内全部死亡;7.5Gy照射的大鼠2个月内死亡1只;5Gy照射的大鼠没有死亡情况发生。设定95%作为可信区间,计算白细胞数量参考值范围(109个/L),未放疗组:16.978+1.96×6.46;5Gy放疗组:4.93+1.96×0.72;7.5Gy放疗组:2.313+1.96×0.782;10Gy放疗组:1.03+1.96×0.507。t检验表明,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各实验组的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实验结果表明,机体全身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实验(MIT)表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结论7.5Gy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为合适的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108.
噬菌体随机肽库分析HIV-1 p24抗原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分析抗HIV-1核心区抗原p24单抗体在抗原上的识别位点。方法:用抗HIV-1 p24单抗2C7和3H10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肽库进行生物洗(biopanning),并通过DN测序、ELISA效价测定等对所获得的噬菌休克隆进行鉴定,最后对合成的7肽位点通过间接ELISA及免疫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单抗2C7和3H10在HIV-1 p24上的抗原识别表位的保守序列分别为DHPXPXX和XXXXKAF。分别合成这2个7肽氨基酸序列P-C1(DHPSPWG)和P-H3(SPWLKAFGGS),并分析其免疫学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与P-H3相比,单抗2C7的抗原识别表位P-C1的固相结合特性较好,固相P-C1检测血样,13份抗HIV阳性本中,12份为阳性(检出率为92.3%),19份抗HIV阴性样本中,仅1份为假阳性结果(特异性为94.7%),与P-C1相比,单抗3H10的抗原表位P-H3的固相结合能力极差,但液相结合活性较好,血样与P-H3的抑制试验表明,13份抗HIV阳性样本中12份样本对P-H3的抑制率大于60%(12/13),而9份抗HIV阴性样本中仅1份对P-H3的抑制率大于50%,结论:用抗HIV-1 p24单抗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获得单抗在p24抗原上的识别表位的氨基酸序列,血清学结果表明这2个抗原表位存在于p24自然抗原上,在抗HIV-1的感染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抗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抗青霉素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对临床上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过敏原青霉噻唑蛋白进行研究。方法:将半抗原青霉素和载体蛋白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稳定分泌抗青霉素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常规制备腹水,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并对纯化的mAb进行特异性鉴定。通过对不同抗体组合的分析和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过敏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经细胞融合、筛选及克隆化,共获得9株稳定分泌抗青霉素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5株亲和力较高。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相对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达到870 U/L,平均回收率为107.81%,批内变异系数平均为6.7%,批间变异系数平均为9.3%,可用于A群链球菌制剂中青霉噻唑蛋白的检测。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青霉素的mAb,并建立了相对定量检测青霉噻唑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多重耐药(MDRO)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以2019—2020年焦作市某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情况、疾病患者情况,从医院病历信息系统中调取患者手术及术前相关检测指标、用药情况等内容,对出现发热、切口红肿、引流液异常等疑似感染症状体征患者采集感染部位生物样本用于病原学培养及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 82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共发生MDRO菌感染250例,感染率为3.2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34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6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578)、肿瘤(OR=4.135)、贫血(OR=4.701)、入住ICU(OR=5.045)、脏器穿孔(OR=2.414)、切口分类为Ⅱ或Ⅲ类(OR=2.284、3.013)、手术有风险(OR=5.135)、抗菌药物应用≥2种(OR=2.340)、抗菌药物疗程≥5 d(OR=4.759)、再手术(OR=2.036)是成年手术患者发生MDRO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年手术患者手术部位MDRO菌感染较为常见,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围手术管理,减少MDRO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