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提高骨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骨折局部血管发生,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优化重组真核质粒pEGFP/hVEGF165转染兔成骨细胞的条件,为构建新型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兔成骨细胞。分别应用0.8,1.0,1.2μg的质粒和1.5,2.0,2.5,3.0μL脂质体两两组合,通过脂质体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hVEGF165转染入兔成骨细胞,转染48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转染率。结果与结论:随着脂质体剂量的增加,成骨细胞死亡增多。转染48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发绿色荧光的小颗粒成弥散分布,或在核周浓集成块状。其中,脂质体2.5μL和质粒1.2μg条件下的转染率最高,可达56%。说明质粒与脂质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转染率,脂质体2.5μL和质粒1.2μg是转染兔成骨细胞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2.
外固定支架并死骨再植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孟纯阳1刘洪美2孙明学1王海滨1赵晓伟1(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济宁卫生学校一般资料:收治14例因严重开放性骨折后并发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全部为青壮年男性,平均年龄32岁,右侧8例,左侧6例。患病距治疗时间平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大鼠经低剂量脂多糖预处理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病毒(EV)组、LPS+空病毒(LPS+EV)组、Nrf2干扰病毒(NIV)组、LPS+Nrf2干扰病毒(LPS+NIV)组,每组分别30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模型,于术后1、3、7、14、28 d进行大鼠双后肢BBB(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获取脊髓损伤段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中尼氏小体变化及神经元生存指数;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Nrf2、GCLC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7、14、28 d,LPS+EV组BBB评分显著高于EV组(P0.05,P0.01);NIV组与LPS+NIV组之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V组比较:1~7 d时,LPS+EV组Nrf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P0.01),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生存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1~14 d,LPS+EV组GCL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HE染色显示其脊髓损伤组织病理结构明显改善。结论:低剂量脂多糖预处理能够促进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介导抗氧化应激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低剂量脂多糖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病毒(EV)组、脂多糖联合空病毒(LPS-EV)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干扰病毒(NIV)组、脂多糖联合Nrf2干扰病毒(LPS-NIV)组,每组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模型,术后3 d进行BBB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获取脊髓损伤段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中Nissl体变化及神经元生存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EV组比较,NIV组脊髓组织Nrf2蛋白表达降低,NF-κB、IL-1β、TNF-α蛋白表达增高,与LPS-NIV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EV组、LPS-NIV组比较,LPS-EV组Nrf2蛋白表达上调,NF-κB、IL-1β、TNF-α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生存指数明显提高,脊髓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各组之间BB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LPS预处理对大鼠脊髓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介导Nrf2的表达,下调NF-κB及促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5.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中有明显优势,但骨诱导活性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弊端,国内外学者从仿生学等角度出发,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基础,掺杂、复合有机或无机材料,得到多种仿生复合材料。 目的: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同时,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共检索到文献9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6篇。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研究及引用主要集中于人工椎体、人工椎板及椎间融合器等,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需要解决,如诱导成骨、降解情况都缺少长期而详尽的随访资料,而且目前主要是通过细胞学、组织学等方面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尚未涉及到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