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中有明显优势,但骨诱导活性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弊端,国内外学者从仿生学等角度出发,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基础,掺杂、复合有机或无机材料,得到多种仿生复合材料。 目的: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同时,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共检索到文献9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6篇。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研究及引用主要集中于人工椎体、人工椎板及椎间融合器等,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需要解决,如诱导成骨、降解情况都缺少长期而详尽的随访资料,而且目前主要是通过细胞学、组织学等方面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尚未涉及到分子水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2.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 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 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5/6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12周X射线证实退变后处死动物取材,切取C4/5椎间盘组织,从矢状面切开,取其髓核组织10 mg,间苯三酚法测定髓核中蛋白多糖的量,另取椎间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C4/5椎间盘髓核脊索细胞减少,被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取代,偶见圆形的软骨细胞,且椎间盘纤维环变得粗糙,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及色素沉着,可见纤维软骨细胞,内外层纤维环之间形成裂隙。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退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中Ⅱ型胶原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颈椎不稳可诱发邻近节段颈椎退变,表现为椎间盘发生形态学变化,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73.
BACKGROUND: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re now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ble to degrade all extracellular matrices. Hypersecre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or reduction in 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leads to destruction of the dynamic balance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were included.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egeneration signals appeared on MRI imaging of the patients. Meanwhile, 20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fracture, mainly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the surgery;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specimens were sequentially collec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erum and tissue level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in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furthermore thos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c degeneratio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disc degeneration (P < 0.05). However, serum and tissue levels of 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disc degener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P > 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ypersecre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is not correlated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疗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岁。椎管狭窄11例,椎管狭窄伴脊椎滑脱7例,椎间盘突出3例,脊柱肿瘤2例。病变节段:C5、6、L1及L2各1例,L4、55例,L4-S19例,L5、S16例。2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3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22例伤口期愈合。23例均获5-24个月随访。1例L4、5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因术中过度牵拉造成术后神经根损害症状加重,其余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无明显排斥反应。CT检查示椎管扩大;MRI示椎管内瘢痕形成及粘连均不明显;CT及三维重建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结论新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瘢痕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有效恢复椎管结构。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临床剂量浓度透明质酸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对其生长、旁分泌和过表达VEGF165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细胞生长曲线测定与细胞分泌VEGF165水平测定均分为4组:A组(DMEM/F12),B组(HA),C组(HA+Ad-VEGF165),D组(Ad-VEGF165),每组6个复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和流式细胞术并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取第3代BMSCs做为实验对象,AdVEGF165转染BMSCs后和或与HA复合培养6 h,然后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VEGF165分泌水平变化。[结果]各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差异和变化;C组与D组细胞生长曲线OD值在第15 d均高于A组与B组;A组(34.52±2.13)与B组(34.90±1.78)均有较低水平的旁分泌VEGF165蛋白,而Ad-VEGF165转然后的C组(1 487.29±36.08)与D组(1 474.48±49.13)VEGF165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A组、B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剂量透明质酸钠对BMSCs生长、增殖、旁分泌及过表达VEGF165蛋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6.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中有明显优势,但骨诱导活性低、力学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弊端,国内外学者从仿生学等角度出发,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基础,掺杂、复合有机或无机材料,得到多种仿生复合材料。 目的:综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同时,计算机检索198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共检索到文献9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6篇。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研究及引用主要集中于人工椎体、人工椎板及椎间融合器等,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尚需要解决,如诱导成骨、降解情况都缺少长期而详尽的随访资料,而且目前主要是通过细胞学、组织学等方面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尚未涉及到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脊髓背角内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 (GTP cyclohydrolase 1,GCH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4只被随机分为CCI组和Sham组,每组32只.对CCI组大鼠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建立CCI模型,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天及术后1、3、7、10、14、21、28天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并分别在术后3、7、14、28天职腰4~6段脊髓,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脊髓背角GCH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CCI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后肢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术后第1天开始疼痛阈值便明显降低,直至术后第28天,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I组大鼠术后脊髓背角神经元GCH1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Sham组相比,术后各时间点GCH1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CCI组术后3天、7天、14天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随脊髓背角内GCH1表达升高而增强,随其表达降低而减轻,可以认为GCH1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带蒂骨膜包裹同种异体脱蛋白骨 (DP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复合体移植后与受体的愈合能力及成软骨能力。 方法 将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 ,每组 10只 ,2 0个膝关节。甲组以带蒂骨膜包裹DPB复合VEGF植入受体 ;乙组以带蒂骨膜包裹DPB植入作实验对照 ;丙组单纯DPB植入作空白对照。术后 2 ,4 ,6 ,8周通过大体形态X线、光镜和电镜检查评判移植物与受床愈合及软骨生长情况。 结果 三组均可获DBP与受体生物愈合 ,甲组DPB与受体愈合速度较乙、丙组显著增快 (P <0 .0 5 ) ;乙组与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甲、乙组均能诱发软骨形成 ,但甲组生成软骨速度和质量优于乙组 (P <0 .0 5 )。 结论 DPB移植后能获与受体牢固生物愈合。将带蒂骨膜包裹DPB后能诱发关节软骨生成。DPB复合VEGF后 ,能增进DPB与受体愈合和软骨形成。  相似文献   
79.
脊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导致的神经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与一般病理性疼痛不同的是,神经性疼痛的产生不依赖于组织损伤的刺激,而通常是由神经损伤或慢性疾病引发的。神经性疼痛大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和(或)刺痛。根据临床统计显示患者长时间使用止痛药镇痛效果并不尽人意,因此治疗神经性疼痛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脊神经受损后胶质细胞(主要为小胶质细胞)即被活化而诱发疼痛产生;若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外周胶质细胞聚集,疼痛亦随之减轻。据此学者们判明胶质细胞在神经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胶质细胞与神经性疼痛的关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0.
脊髓损伤主要是由外伤、脊髓疾病以及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发,往往导致脊髓局部缺血受损从而引起相应支配区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脊髓损伤的修复和治疗一直是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尽管目前医疗技术和手术方法较前显著提高,但现有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依然与临床需求相差甚远。由于脊髓损伤常可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而出现全瘫或不全瘫痪,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疗法以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迅猛发展使得干细胞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成为可能,干细胞治疗作为脊髓损伤的一个重要有前途的领域也已被提出并付诸实践,最近一些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不仅启动,也在不同国度进行了报道,并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脊髓损伤治疗的现状,介绍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来源以及生物学特性,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