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探索正常人体步行谐振的内在规律,寻求理想步态频率下能量应用效率最高的运动状态。 方法选择正常青少年男性在校中学生10名,身体健康,无任何步行障碍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年龄(16.2±2.0)岁,身高(1.7±0.1)m,体重(56.1±7.0)kg。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获取步态参数,采用遥测气体分析系统测定氧价,作为能量效率的指标。评测状态为自然步行、80%自然步频(慢速)以及120%自然步频(快速)。 结果正常男性青少年中学生自然、慢速、快速行走状态下的步频分别为(101.3±8.5)、(80.4±8.5)、(121.1±10.0)步/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步速分别为(74.9±9.4)、(57.4±7.8)和(86.8±9.3)m/min,慢速与快速步速分别与自然步速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耗氧量分别为(12.7±4.1)、(17.5±3.8)和(18.1±3.5)ml?min-1?kg-1,慢速与快速步频分别同自然步频比较,耗氧量均出现增加趋势(P<0.01);氧价分别为(0.140±0.011)、(0.193±0.049)和(0.192±0.035)ml?m-1?kg-1,慢速与快速步频氧价分别同自然步频氧价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自然步频的能量效率最高,步频加速或者减慢均使效率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肌肉固有谐振规律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针对不同性质伤口的定向理疗因子干预方案对临床常见伤口愈合进程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3例患者的外伤伤口、术后延期愈合伤口、压疮、烫伤伤口共计29处。在贯彻伤口湿性愈合理念换药、应用康复专科技能干预基础上,严格执行定向理疗因子干预方案,选择针对性物理因子干预,观察各类伤口愈合所需时间,并拍照记录每一伤口治疗前后情况。结果 23例29处伤口中,共21例27处伤口理疗干预后愈合,余2例理疗干预好转后转院,伤口治愈率为93.1%。愈合的慢性伤口共13例17处,其理疗前治疗时间为(73.71±11.12)d,理疗治愈时间为(21.23±1.24)d。愈合的急性伤口共8例10处,理疗治愈时间为(12.30±1.51)d。结论 在合理换药基础上,合理运用物理因子干预能有效加速伤口愈合的进程。针对不同性质伤口的定向理疗因子干预方案能有效促进临床常见伤口及部分难愈性伤口的愈合,可为临床常见伤口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3.
基底核卒中对执行功能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核卒中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学习能力受损的状况,为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底核卒中患者17例, 其中左侧基底核卒中组8例,右侧基底核卒中组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0例。采用汉诺塔(TOH)、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连线测试(TMT)和音素言语流畅度(PVF)分别对左、右侧基底核损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连续3d的测试。结果:基底核卒中组在学习前TOH时间、WCST错误率、完成分类数、TMT-A和TMT-B测试时间显著差于对照组。左、右基底核比较显示学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治疗(MT)对男性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45例男性首次脑卒中住院慢性期患者(病程3~6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15例,在治疗过程中B组有1例患者脱落。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60min MT治疗;B组患者则先给予患侧M1区高频(10Hz)rTMS治疗,再辅以MT治疗;C组则先进行MT治疗,再给予患侧M1区高频rTMS治疗。以上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5d,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上肢运动功能指标,包括上肢Fugl-Meyer评分(FMA)、上肢运动力指数(MI)及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分级等。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均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其中B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较A组明显缩短,CMCT较A组、C组均明显缩短。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MI评分和FTHUE-HK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A组(P<0.05)。 结论 单纯MT或10Hz rTMS联合MT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并以rTMS治疗结束后辅以MT的联合干预方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系统综述获得性异位骨化(AHO)相关动物模型,为研究疾病防治方案提供可靠造模方法。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1月AHO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关键内容,采用文献归纳法对各型AHO动物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最终共纳入20篇动物实验研究相关文献,可归纳为创伤后和神经源性两大类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用于模拟AHO的发生发展过程。创伤后异位骨化动物模型主要有肌肉损伤、跟腱切断、肌肉损伤联合关节制动、髋关节损伤、异位植入、爆炸伤和烧伤7种。神经源性异位骨化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脊髓损伤和脑外伤。目前实验室中常用跟腱切断法和成骨因子植入法造模,此类方法可靠、易行、成功率高,但无法准确解释临床中复杂条件下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基于爆炸伤、烧伤、神经损伤等条件下造模方法正在完善,为临床研究某些特殊病因所致异位骨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防治方案提供了支持。结论 目前存在的几种造模方法各有利弊,但均无法完整复制人类异位骨化的全部特征,因此,临床上在判定模型的选择方面尚无统一标准。针对疾病的不同病因,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不同类型AHO在早期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6.
57.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教育模式逐步兴起,网络课程(简称网课)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并创新,逐渐成为一项不可替代的教学内容~([1])。而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间接促进了网课的迅速发展。为掌握当前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课学习情况,为后期的返校学习制定精准、有效的教学计划,对江苏省南京市5所全国招生高校的4905名在校大学生网课学习情况进行在线问卷抽样调查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糖尿病/肥胖综合评估与康复处方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糖尿病和肥胖同属于生活方式疾病(lifestylerelateddiseases),这不是单纯依靠内科药物治疗就能控制的疾病,而是需要结合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的指导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因此,糖尿病/肥胖的综合康复措施是康复临床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我们根据3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开发了这套软件系统,旨在通过对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饮食结构、营养状况、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提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饮食处方、运动处方以及生活处方,从而有效地指导患者康复治疗。1信息与环境1.1编程…  相似文献   
59.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在言语认知康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生命的本质不在于分子本身而更可能在于分子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源不在于个体或单位本身而在于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关系。这种分子之间和个体或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断、重组的过程构建了新的生物体、新的社会结构和体制,适应了新的变化了的环境。事物间这种相互动态的变化关系形成了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CAS)是指互作用的具有适应性的主体(agent)的集合,每个主体能够根据其本身所处环境的信息采取适当的行为,其目的是保证各生命体的繁衍和进化.保障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自然界,生态系统、免疫系统、细胞、发育中的胚胎乃至蛋白质、基因等存在着复杂系统的调节机制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在人文社会科学,政党、行政管理、社团乃至具有社会属性的蚁群、蜂群等也通过其内在的自适应调节机制保证本系统或族群的生存和发展。构建复杂适应系统必须具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测试阐明上肢抗阻圆周运动训练反馈仪在运动过程中对躯干与四肢肌群活动的影响。方法:11例年龄在20—27岁的健康青年男性在该仪器上进行上肢抗阻圆周运动,同时采用表面肌电仪记录了运动过程中左侧屈肘肌群、伸肘肌群、躯干屈肌,以及躯干伸肌的最大肌电值和肌电活动面积,分析其肌电活动面积和肌电峰值。结果:屈肘肌群在第二、三象限肌电活动面积和肌电峰值均比第一、四象限大;伸肘肌群在第一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二、三象限大,而肌电峰值第一、四象限比第二、三象限大;躯干屈肌第一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二象限大,但是肌电峰值情况差异无显著;躯干伸肌在第二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一、四象限大,第三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四象限大,而肌电峰值第二、三象限比第一、四象限大。结论:该仪器的上肢抗阻圆周运动可以激发躯干与肢体多组肌群收缩用力,适合全身多组肌群弹性抗阻肌力训练及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