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种汉语失语症检查方法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国内应用的三种失语症检查量表主要条目的相关性,为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西方失语症检查量表(WAB)、汉语失语症检查表(CRRCAE)以及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对25例失语症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三种量表主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4个因子中,WAB和CRRCAE在标准化平均积分上无显著差异,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在复述和阅读2个因子分上明显低于WAB与CRRCAE。在计算和书写因子分中WAB与CRRCAE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研究显示,在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5个因子中,WAB与CRRCAE有显著的相关性;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在复述、命名、阅读3个因子分与WAB和CRRCAE呈显著相关,听理解因子分与WAB和CRRCAE无相关性,在计算因子分与WAB有显著相关。结论:WAB与CRRCAE在各主要因子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均可作为国内汉语失语症的检查量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系统在听理解、计算、书写因子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等长抗阻训练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以手法整复结合等长抗阻训练,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治疗。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X线张口位片评定疗效。结果:经过5~10次治疗后,总有效率2组相近(96.9%与93.8%),治愈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2.5%与43.8%,P〈0.05)。X线片示寰枢关节齿突与侧块间距差值2组比治疗前减小(P〈0.01),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等长抗阻训练能有效纠正寰枢关节半脱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3.
<正>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康复科学与服务的具体情景要求,制定了首套《康复胜任力架构》(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framework,RCF),由邱卓英等[1]进行翻译与引进。在康复教育机构的具体情境下,RCF可帮助教育机构全面构建康复课程,并综合分析康复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相关教育教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FES-AWD)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矫正仪辅助下的步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20min,每周5d,共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患者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前后的步态时-空参数.结果:①与自由步行相比,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关闭开关)对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无显著影响;②3次访视中,与自由步行相比,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开启开关)均能显著提升足下垂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结论:FES-AWD可以即刻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步态,且可以排除心理影响,以及佩戴设备所产生的各种不利生理影响.  相似文献   
25.
<正>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短期的"休息"或"制动"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损伤的修复,避免损伤进一步的加重。但实际应用时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休息应仅限于损伤的部位及其邻近关节,如上肢损伤并不影响日常步行活动和未损伤侧肢体活动;二是休息应仅限于损伤后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多为1~3天,一般最长不超过7天。过度强调"休息"会导致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6.
根据江苏省卫生厅、省残联联合成立的国家康复医疗队江苏分队编写的《江苏省地震伤员康复档案》,对江苏省9个省辖市接收的地震伤员,开展康复医疗工作。根据ICF分类,从结构与功能、活动、参与三个层面对伤员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质量指数的评估和心理健康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aire 20,SRQ-20)调查,建立康复档案1196份。分析康复档案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旨在为政府决策应对突发重大灾害时做好预案,更加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利用肥胖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核心组套评价我科肥胖康复干预流程。方法:应用标准的ICF联系规则,将我科肥胖的临床康复流程与ICF核心组套相匹配。结果:在"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四大方面,匹配条目数分别为23条,24条,3条,11条,其中客观评价匹配所占比例分别为82.61%、90.91%、79.17%、100%。匹配的总条目数为61条,占肥胖ICF综合组套109条的55.96%。"身体结构"和"环境因素"的评估分别由临床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全部承担,"身体功能"和"活动和参与"的评估主要由康复治疗师承担,也有临床医生参与其中。结论:目前我科肥胖的临床康复流程基本符合WHO肥胖ICF核心组套的要求,在身体结构和环境因素方面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裸足状态(bare foot)、穿戴软式塑料踝足矫形器(sAFO)和硬式塑料踝足矫形器(hAFO)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静态和动态平衡、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52例,男38例,女14例,分别在睁眼和闭眼2种方式下,采用Pro-Kin平衡评估训练仪评估bare foot、sAFO和hAFO 3种条件下的静态站立平衡功能,记录每种条件下双足最适距离站立以及主要测量参数,包括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erformance-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 Tinetti POMA)评估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在3种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和步态功能。结果 静态站立时,bare foot、sAFO、hAFO双足间最适距离分别为(15.46±4.65)cm、(17.87±5.5)cm、(18.43±5.45)cm。使用sAFO站立时,在睁眼状态下,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显著小于bare foot站立条件(P&l...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0.5Hz组、1Hz组和2Hz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对健侧大脑皮质M1区进行不同频率(0.5Hz、1Hz、2Hz)的rTMS治疗,持续治疗20d,于治疗前、治疗第10天及第20天时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各组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①上肢功能变化:治疗后3组上肢功能均明显提高,治疗10d时,0.5Hz组上肢MI评分明显高于2Hz组(P<0.05),1Hz组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0d时,0.5Hz组各项评分均优于2Hz组(P<0.05),1Hz组上肢MI评分优于2Hz组(P<0.05),0.5Hz组与1Hz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后3组MEP皮质潜伏期及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治疗10d时,0.5Hz组CMCT明显短于2Hz组(P<0.05);1Hz组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0d时,0.5Hz组MEP皮质潜伏期明显短于2Hz组(P<0.05),CMCT明显短于1Hz组和2Hz组(P<0.05);1Hz组CMCT较2Hz组缩短明显(P<0.05)。结论:0.5Hz或1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脑梗死患者健侧半球均可明显提高患侧脑区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且0.5Hz的刺激频率对提高患侧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最有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NMES)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侧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直立床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对侧控制组在患侧腕背伸肌、患侧胫前肌给予CCNMES。对照组接受患侧腕背伸肌群、患侧胫前肌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运动力指数(MI)、患侧腕部背伸主动活动度(AROM)、患侧踝部背伸AROM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者NIHSS[(11.24±6.36)分]、FMA[(41.14±13.45)分]、MI[(32.14±9.36)分]、患侧腕部背伸AROM[(15.68±4.51)°]、患侧踝部背伸AROM[(11.57±5.61)°]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NIHSS[(13.34±4.43)分]、FMA[(37.84±14.13)分]、MI[(27.76±11.63)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侧腕部及踝部的背伸A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CCNMES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在腕部及踝部AROM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N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