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08篇 |
免费 | 519篇 |
国内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4篇 |
儿科学 | 155篇 |
妇产科学 | 105篇 |
基础医学 | 457篇 |
口腔科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1394篇 |
内科学 | 597篇 |
皮肤病学 | 111篇 |
神经病学 | 146篇 |
特种医学 | 5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634篇 |
综合类 | 2348篇 |
预防医学 | 1039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1020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976篇 |
肿瘤学 | 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9篇 |
2023年 | 216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268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221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427篇 |
2013年 | 370篇 |
2012年 | 487篇 |
2011年 | 555篇 |
2010年 | 531篇 |
2009年 | 526篇 |
2008年 | 513篇 |
2007年 | 487篇 |
2006年 | 406篇 |
2005年 | 379篇 |
2004年 | 368篇 |
2003年 | 340篇 |
2002年 | 285篇 |
2001年 | 260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83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8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能量代谢状况,为个体化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美国MedGraphics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代谢车)测定24例好转的ACLF患者(存活组)及9例死亡的ACLF患者(死亡组)入院、住院期间、出院/死亡时的能量代谢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存活组出院时REE/pREE与入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住院期间REE/pREE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入院时两组呼吸商(RQ)值、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均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出院时RQ值及CHO%均有所上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组死亡时RQ值及CHO%均降低,RQ、CHO%与存活组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REE/pREE与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 RQ、CHO%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ACLF患者治疗过程中趋于低代谢的状态有助于病情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呼吸商及三大营养底物氧化比例的变化比静息能量代谢更敏感,是ACLF营养干预治疗中重要的、较好的监测指标;PTA及TC与代谢指标变化一致且灵敏,可间接体现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观察219例尺骨座嘴骨折张力带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19例尺骨座嘴骨折患采用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结果:随访6月-2年8月,平均1年7月,本组骨折全部愈合,按Wolfgang等的后期疗效标准:良好172例,较好45例,差2例(合并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结论: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术中高渗氯化钠羟乙摹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分子CD41影响.方法 将7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输血组(A组)38例、HSS40组(B组)38例.于麻醉前1 h、术后1、3、7 d抽取外周血,细胞检测仪检测CD56和CD41含量;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 组间比较:CD56术后第3、7天B组高于A组,差异显著(25.560±11.026比15.648±6.729;29.040±10.221比15.035±6.758,P<0.01),NK细胞活性术后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39±6.994比15.307±5.107,P<0.05);CD4,术后l d B组明显低于A组(7.740 4-4.101比10.752 4-5.493,P<0.01).组内比较:A组术后第3天NK细胞活性下降(P<0.05),术后第7天下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第7天NK细胞活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术后第3天有所上升(P<0.05),术后第7天上升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41术后1~7 d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结论 手术和输血可导致术后NK细胞活性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明显升高,术中输注HSS40,术后NK细胞活性及数目不同程度升高,且降低血小板CD41含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320排CT(Aquilion One)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在肾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quilion One 320排CT对100例有临床症状患者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容积(VOLUM)扫描或螺旋(HELICAL)扫描,A组病例采用Aquilion One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50例,B组病例未采用自动跟踪技术50例,所有数据在附台随机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然后对CTA图像显示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自动跟踪技术的A组肾CTA的造影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于未采用自动跟踪技术的B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肾CTA常规采用自动跟踪技术可提高肾供血血管CT成像的成功率并提高其图像质量。利于肾脏病变的诊断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6.
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成像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的64排螺旋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诸参数与肿瘤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CEA等的关系。方法对33例CRC患者进行64MDCT多层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及肿瘤感兴趣区(ROI)的TDC。CT灌注的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肿瘤按TNM分期,TDC根据形态进行分型。对CT灌注参数与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CEA等诸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C的TDC分为5种类型,TNM分期中各期的TDC可表现为5型中的一种或多种。CRC的灌注参数在各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V、MTT与浆膜浸润有关(t=2.63和-2.24,P=0.0137和0.0331),Bv与肿瘤大小存在正相关(r=0.41,P=0.02),BF、MTT与肿瘤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CEA等均无关(P〉0.05)。结论MDCT多层灌注成像可反映CRC的血流灌注状况.可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7.
关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老龄人群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其中肾衰竭已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本文阐述了"高龄化"和"急危重症化"趋势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风险因素,以及降低老年透析患者病死率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88.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损伤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2例.根据情况复位,双侧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减压,部分病例未减压.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6~24 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5 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知应证广,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有其深远意义。笔者仅就SLN示踪定位的方法和注射部位、SLN的诊断方法、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假阴性率及其原因和对策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