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 462例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心包积液诊断标准.观察心包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509例(2.3%)患者有心包积液262例有临床特殊症状,其中51例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心包积液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体重、瓣膜病、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大体重,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外科和经冠状动脉消融肥厚间隔心肌 (transcoronaryablationofseptalhypertrophy ,TASH)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 ,HOCM )近、中期 (3~ 2 4个月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HOCM患者在我院分别接受外科 (11例 )或TASH(43例 )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系列结果。结果 外科和TASH后即刻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PGLVOT)下降显著 [外科 (75± 48)mmHg(1mmHg =0 13 3kPa) ,TASH(56± 2 8)mmHg] ,但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76 8%比 74 0 % ,P >0 0 5)。6例PGLVOT 反弹 ,TASH后 5例 ,出现在术后 3~ 6个月 ,外科后 1例 ,出现在术后 2 4个月。术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显著 ,但改善程度二组患者差别不显著。围术期死亡 2例 ,分别死于脑出血 (外科 )和严重心动过缓 (TASH ,拒绝安装起搏器 )。结论 TASH治疗HOCM的近、中期效果与外科相似 ,与外科相比 ,其并发症也是可以接受的 ,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3.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手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85.7%。手术死亡11例,全部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病死率为14.3%,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衰)7例,呼吸衰竭3例,大出血1例。重症监护室时间为(3.5±3.3)d,住院时间为(25.1±13.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结论:虽然80岁以上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是手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对有症状且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的新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展,该方法已在全球范围被广泛使用。目前研究表明,短、中期疗效值得肯定。由于临床经验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手术入路不断被提出。现就经心尖及经颈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临床研究、应用进展以及所遇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牙拔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116例(170颗牙齿)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令的患者,在暂停抗凝药物与不停抗凝药物两种情况下,拔牙术中、术后的出血情况,探讨对该类患者安全的拔牙方法。方法对116例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拔牙手术,根据患者有无华法令的停药史,分为停药组49例(68颗),非停药组67例(102颗)。停药组术前停药3天,术后次日恢复用药,共拔除牙齿68颗;非停药组在不中止、不减量抗凝剂的情况下进行牙齿拔除术,术后常规拔牙创牙龈缝合,共拔除牙齿102颗。结果停药组44例患者共计61颗牙齿,非停药组61例患者共计93颗牙齿,术后均无明显出血,效果良好。停药组5例7颗牙齿、非停药组6例9颗牙齿,术后出血经局部再处理后,均达到良好止血效果。停药组与非停药组术后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多数长期口服华法令的患者拔牙时可不停药、不减量,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HVP)术后早期口服抗凝药与抗凝治疗强度(INR)的关系,以期指导术后早期的抗凝治疗。方法记录260例HVP患者术后1-7d的华法林用量及INR,分析INR与口服抗凝治疗的关系。结果1~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无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有增加的趋势,P值有减小的趋势。第4天,华法林用量与INR具有相关性(P〈0.01),此后的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逐渐增加。结论HVP术后早期,尤其3d以内,INR并不能真正反映华法林的全部抗凝作用,第4天(72h后)开始,INR与华法林用量才有明确的相关性。建议3d以后才应该根据INR值对华法林用量做适当的增减。  相似文献   
27.
孟旭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992-993
本文通过对玄府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结合急性中风的发病特点,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由于阴虚阳亢、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气不行津,津停为水,水淫脑之玄府,玄府郁闭而形成急性中风之脑水肿,以期为急性中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心脏移植术后心肌活检作为目前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存在着有创、昂贵、复杂和不易被接受的缺点,心肌活检存在着一定风险,有1.5%~6.0%的并发症发生率[1-2],而多次心肌活检则使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心内直视下射频迷宫术与介入导管消融术治疗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心房颤动临床结果.方法 2004年1月到2006年3月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行瓣膜置换时加射频迷宫术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57±11)岁.瓣膜置换术后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BTO)指导下进行经皮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治疗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平均(55±10)岁.结果 导管消融组随访(14±10)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64%.外科射频迷宫组随访(13±9)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50mm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组亦有较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0%、82%).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射频迷宫术对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若未行迷宫术,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小于50mm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后行经皮经导管消融术亦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体外膜肺氧合对心脏手术后心源性休克的辅助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体外膜肺氧合器(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进行辅助的初步结果并总结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临床应用肝素涂层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进行辅助26例,其中冠心病10例,瓣膜病6例,心脏移植4例,先心病5例,大血管病变1例.年龄7个月~76岁,平均(44.6±19.7)岁;体重6.5~90.0 kg,平均(64.1±18.6)kg.结果 辅助8~336 h.16例脱机,脱机率为61.5%.4例脱机后死亡,12例生存出院(46.2%).结论 ECMO可以有效地进行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辅助,辅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