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构建小鼠pcDNA3.1-MYC-细胞分裂周期14A(Cdc14A)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和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化学合成的目的基因Cdc14A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dc14A的表达,并检测Cdc14A基因序列。结果 pcDNA3.1-MYC-Cdc14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其转染HEK293细胞48h,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到细胞内Cdc14A的表达,并且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Cdc14A,为研究Cdc14A在小鼠一细胞期受精卵G2/M期转换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各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B(CDC14B)的表达水平及其定位,初步阐明CDC14B对哺乳动物受精卵早期发育调控的机制。方法:通过超排卵技术分别收集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不同细胞周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不同细胞周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G1期比较,小鼠S、G2和M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间接免疫荧光实验,CDC14B(红色荧光)和β-tubulin(绿色荧光)在G1期和S期共定位于小鼠受精卵皮质;在G2早期,CDC14B和β-tubulin共定位于皮质和细胞质;在G2晚期,部分CDC14B入核;在M期,CDC14B和β-tubulin共定位于纺锤体。结论:CDC14B在小鼠不同细胞周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动态表达,CDC14B存在核浆纺锤体转位,CDC14B的定位变化可能调控纺锤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孟峻 《护理研究》2023,(13):2471-247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胃管置入后胃液抽吸改良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月1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治疗的具有吞咽困难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住院的20例需胃管置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常规组,2021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住院的20例需胃管置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改良组,常规组及改良组均采用常规方法置管,操作完成后,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改良组在胃管置入听气过水声及拍摄床边X线检查后,从胃管注入30~50 mL常温水后再行胃液回抽,观察两组病人回抽胃液的隐血试验阳性情况,在完成胃管置入过程及置入后24 h观察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胃液隐血试验阳性率为44.44%,改良组胃液隐血试验阳性率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烦躁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胃管置入后采用胃液抽吸改良方法,即在回抽胃液前注入30~50 mL常温水,可...  相似文献   
34.
介绍一种改进分离血清铜蓝蛋白的方法。方法:利用不连续缓冲体系琼脂糖-淀粉凝胶电泳进行分离,香利用血清铜蓝蛋白催化邻产茴香胺基质来显示酶活性区带。结果:该方法方便,显色稳定,分离效果。结论:通过对一个Wilson病家系分析,说明本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5.
细菌抑制法筛查苯丙酮尿症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丙酮尿症 ( PKU)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代谢病 ,病因是患儿肝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致使血中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的神经性作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未经治疗的 PKU病儿绝大多数有进行性智力低下 ,约 1 /4合并继发性癫疒间,如果早期发现给予积极治疗 ,病儿智力发  相似文献   
36.
人类基因组编码518个激酶,其中仅有147个蛋白磷酸酶。磷酸酶与来源于同一祖系的蛋白激酶相反,能由若干进化的祖细胞独立进化为不同的磷酸酶家族。由于编码磷酸酶的基因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分离的磷酸酶在体外仅表现出低底物特异性,因此磷酸酶已被广泛认为是混杂酶。细胞分裂周期14A(Cdc14A)是真核细胞生物中广泛表达的一类特殊的高度保守的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是Cdc14家族的一个亚型。从酵母到人类体细胞的多种研究表明Cdc14涉及的作用广泛,如减数分裂、胞质分裂、有丝分裂、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发生发展及生殖等。本文就Cdc14A的分型和功能作用方面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7.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Cdc14)属于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双特异性磷酸酶家族,能够下调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的活性,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表达。Cdc14在不同的真核细胞中生物学功能相差甚远。在出芽酵母细胞中,Cdc14通过逆转CDK的活性,进而调节出芽酵母细胞有丝分裂退出网络;在裂殖酵母细胞中,Cdc14的同源物多聚腺苷酸因子Clp1对于裂殖酵母细胞有丝分裂的退出无明显影响;在人类细胞中,Cdc14的同源物人类Cdc14A(hCdc14A)可使CDK失活,控制有丝分裂的时间。基于国内外对Cdc14的研究成果,现针对Cdc14在出芽酵母细胞、非洲裂殖酵母细胞、秀丽隐杆线虫细胞、非洲爪蟾细胞、鸟类细胞、小鼠卵母细胞和人类细胞7种不同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分型、定位及其生物学功能等进行综述,为Cdc14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有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失控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细胞分裂调控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细胞分裂周期25 B ( cell division cycle 25 B, CDC25B)和14-3-3是与细胞分裂有着密切关系的调控子。目前研究已经发现PKA/CDC25B/MPF ( CDC2-cyclinB1)和PKA/CDC25B/14-3-3/MPF是调控细胞有丝分裂的两条重要信号转导途径。蛋白激酶A ( pro-tein kinase A, PKA)是一种环磷酸腺苷(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可以通过磷酸化下游的靶蛋白,抑制靶蛋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发挥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 PKA可以通过磷酸化CDC25B某些位点的丝氨酸残基,使CDC25B处于磷酸化状态,不能使成熟促进因子( 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 MPF)的催化亚基细胞分裂周期2蛋白(cell division cycle 2, CDC2)第15位酪氨酸脱磷酸,因而不能激活MPF,使细胞分裂发生阻滞,不能发生G2/M的转化。14-3-3可以通过CDC25B/14-3-3/MPF途径调节有丝分裂,14-3-3通过结合已经发生磷酸化的CDC25 B的氨基酸(丝氨酸或者苏氨酸)残基,阻止CDC25B进入细胞核,从而引起细胞分裂的阻滞畅这样也就提示可以将14-3-3作为靶位点进行靶向治疗,治疗肿瘤疾病。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14-3-3ε和Cdc25B对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GV)期阻滞作用的影响,为阐明蛋白激酶A/Cdc25B/14-3-3ε通路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阻滞中发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在体外将表达载体pcDNA3.1-ZEO-HA-14-3-3ε、pcDNA3.1-MYC-Cdc25B-WT、pcDNA3.1-MYC-Cdc25B-S321A和pcDNA3.1-MYC-Cdc25B-S321D转录成mRNA。超排卵方法获得小鼠GV期卵母细胞,实验分为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 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收集各组母卵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源性14-3-3ε和Cdc25B蛋白表达及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相差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生发泡破裂(GVBD)率。结果: 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 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20h均未发生GVBD(P>0.05); 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1、2和3h卵母细胞的GVBD率分别为(5.00±0.68)%、(62.00±3.56)%和(100.00±0.00)%,显微注射后20h到达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II)的比例为(79.00±2.80)%,与未注射组和TE缓冲液注射组比较,GVBD率和到达MII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14-3-3ε通过Cdc25B的321位丝氨酸磷酸化和脱磷酸化调控卵母细胞由GV期向GVBD的过渡。  相似文献   
40.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分离血清铜蓝蛋白的方法。方法:利用不连续缓冲体系琼脂糖—淀粉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再利用血清铜蓝蛋白催化邻联茴香胺基质来显示酶活性区带。结果:该方法方便,显色稳定,分离效果好。结论:通过对一个Wilson 病家系分析,说明本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