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下"HO"半荷包捆绑借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11日~2020年10月24日在我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HO"半荷包捆绑借力胰肠吻合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322±64)min,胰肠吻合时间(19.7±8.7)min,术中出血(202±64)ml.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胰瘘2例(均为生化瘘),胃排空障碍1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急性胃潴留1例,除应激性溃疡患者开腹探查,行胃造瘘、胆肠胰肠之间造瘘、胰管外引流外,余患者经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延长腹腔引流时间及营养支持处理后康复出院.术后住院时长为(12±7)d,术后90d死亡0例.结论:机器人辅助下"HO"半荷包捆绑借力的胰空肠吻合术操作简便,利于快速掌握;胰肠吻合紧密牢靠,愈合快,适用范围广,对减少术后胰瘘等并发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2.
23.
为激发食品检验专业本科生对食品免疫学检验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本课题组探索了"课堂讲授-创设任务情境-实验课程翻转课堂"三位一体、"理论-职业认同感-技能"同步训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次将基于任务情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食品检验本科生的培养教育中,并在方法手段和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考核结果显示这一教学模式对食品检验专业本科生理论知识内化,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apelin-36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pelin-36组、鱼藤酮组和apelin-36+鱼藤酮组。通过鱼藤酮处理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体外模型,在给予apelin-36预处理后,通过CCK-8观察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α-synuclein的表达,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复合物I(complex I)的表达和ADP/ATP的比值来观察线粒体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α-synuclein的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下降,complex I表达降低,ADP/ATP比率升高(均P<0.05);而给予apelin-36预处理后,与鱼藤酮组相比,apelin-36+鱼藤酮组细胞活力上升,细胞凋亡降低,α-synuclein的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增高,complex I表达升高,ADP/ATP比率降低(均P<...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建立能有效预测胰腺癌腹腔隐匿性转移发生风险的术前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 2020年 12月在我中心收治的986例首次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项目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独立风险因素,并通过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评分越高,隐匿性转移风险越大。模型构建完毕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本中心胰腺癌腹腔隐匿性转移的发生率为8.42%。研究群体平均年龄(62.4±9.4)岁,其中男性593例(6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隐匿性转移与腹痛史、腹痛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CA199、CA724、腹水、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突破被膜、侵犯周围脏器、侵犯动脉个数、腹腔干侵犯程度、肠系膜上动脉侵犯程度、脾动脉侵犯程度、脾静脉侵犯程度、第9组可疑淋巴结、第13组可疑淋巴结、第14组可疑淋巴结、第17组可疑淋巴结、腹膜后存在可疑淋巴结、肝脏可疑转移瘤、肝可疑转移瘤位置、腹腔不确定性病灶、腹腔手术史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腹水、肿瘤横截面短径、侵犯脏器个数、肠系膜上动脉受侵程度、第13组可疑淋巴结、肝可疑转移瘤、腹腔不确定性病灶、腹腔手术史是发生腹腔隐匿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P=0.001)。结论 基于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转移患者的术前诊出率,能够尽量减少腹腔隐匿性转移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机器人胰腺手术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国内外机器人胰腺手术的演进过程、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 以“机器人胰腺手术”为主题,统计分析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文献检索结果,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突现词检测、时区图及时间线图分析,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谱。结果 检索纳入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12日间PubMed数据库661篇、CNKI数据库235篇,合计896篇文献。国内外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国内外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国外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Chang Kang,国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彭承宏;研究关键词国外以“机器人手术”、“胰体尾切除术”、“微创手术”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国内以“机器人”、“胰腺肿瘤”、“腹腔镜”等词出现频次较高;关键词聚类后,国外聚类#0(微创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1(保留脏器功能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现大量突现关键词节点,聚类#3(微创胰腺肿物剜除术)则出现较多高中心性节点;国内聚类#2(机器人)出现大量突现关键词节点。结论 综合分析显示,机器人胰腺手术的临床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仍将是胰腺外科领域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机器人胰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胰腺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肝脏病理活检是明确肝脏疾病诊断的关键手段,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决策治疗时机、预测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病理专家通过识别肝脏病理损伤模式判断病变性质,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其中一类病理损伤模式,看似“基本正常”,实则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易被忽略的病理变化,从而减少误诊或漏诊。本文重点介绍了“基本正常”的肝组织病理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28.
早期转移是胰腺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胰腺癌患者准确的分期评估,及早发现腹腔转移,最大程度避免非必要手术创伤,尽早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为根治性切除创造条件,能较大程度提高Ⅳ期患者预后。然而,目前各项检验、检查手段对胰腺癌腹腔转移的诊断效能并不令人满意。本文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联合评估等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