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观察在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分别进行近心端、远心端切断后对针刺痛阈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近心端、远心端手术切除6mm脂肪条带结构,并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针刺镇痛痛阈测定对比。结果:手术切断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前后,其针刺痛阈出现有意义的改变。结论: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核素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循行现象及探讨相关的若干技术要素。方法:将不同的核素以不同剂量分别注入SD大鼠"后三里"关元"腧穴,在不同时段切取大鼠胃经、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进行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核素131I在注射剂量15μci/0.05mL、作用时间10min等技术条件支持下,能较好地显示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的迁移轨迹。结论:核素131I在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具有循行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基于大鼠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观察分析针刺敏感与不敏感的分子生物基础.方法 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分离出针刺调节痛阈敏感实验组与不敏感实验组大鼠,分别针刺其“后三里”穴,取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采用放免法测定SP物质(sp)、β-内啡肽(β- EP)、强啡肽(DynA)含量.结果 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SP物质(sp)、强啡肽(DynA)含量明显高于针刺敏感实验组大鼠(P<0.05);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的β一内啡肽(3 - EP)也呈现出高浓度趋势.结论 大鼠的针刺调节痛阈敏感、不敏感表现与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中SP物质(sp)、β一内啡肽(3 -EP)、强啡肽(Dy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4.
长春瑞宾渗漏后皮下注射解毒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长春瑞宾渗漏后常用的数种局部解毒药物进行药效优选。方法建立长春瑞宾外渗损伤的SD大鼠实验模型,分别皮下注射盐酸山莨菪碱等临床常用的数种治疗长春瑞宾外渗损伤的药物,对渗漏部位的皮下硬结、红斑、溃疡和大鼠的功能形态变化以及损伤修复时程进行对比观察,并设立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实验对照。结果采用盐酸山莨菪碱等药物治疗的解毒效果显著。结论治疗长春瑞宾血管外渗损伤可首选盐酸山莨菪碱作为解毒剂。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后的痛阈变化有无特异性.方法:在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选择包括"后三里"在内的三个位点,分别进行针刺前后的痛阈测定,并与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针刺前后痛阈进行比较.结果:在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三个位点针刺前后痛阈变化明显,在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上针刺前后痛阈未见有意义改变.结论:正常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具有针刺镇痛效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SD大鼠胃经、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的分布、结构。方法:手针:分别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腧穴,多聚甲醛常规灌注,沿胃经、任脉取材,冰冻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取未针刺大鼠的相同部位组织作对比观察。结果:大鼠经脉沿线真皮深层有完整的条带样脂肪组织层;针刺和未针刺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在组织结构上未见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结论: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位于真皮深层,比邻肌组织,是具有完整的组织形态的固有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组(A组);脂肪酶预处理“足三里”穴组(B组);脂肪酶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旁结构组(C组);生理盐水预处理胃经脂肪条带结构及穴位组(D组),每组6只。在运用脂肪酶、生理盐水预处理各组大鼠前后针刺“足三里”,进行针刺前后痛阈测定。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A,B组在预处理后50min,24h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28~2.094,P>0.05);与预处理前24h的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75~5.023,P<0.01)。C组和D组预处理后50min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308,t=7.938,P<0.001)。与预处理前24h针刺后痛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69,t=0.476,P>0.05)。②在脂肪酶预处理后48h时针刺前后痛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10.413,P<0.001)。在脂肪酶预处理后6h时未预处理侧针刺前后的痛阈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661,P<.001),与50min,24h两时段针刺后痛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2.68,P<0.05)。结论: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与阻断对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这种阻断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8.
大鼠针敏现象与脂肪条带结构上神经肽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部分神经肽物质的变化。方法:针刺“后三里”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法筛选出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并以放免法测定大鼠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神经肽物质强啡肽、β-内啡肽、SP物质含量。结果:SP物质针刺敏感(1.57±0.49)与不敏感(3.19±1.43)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DynA针刺敏感(23.08±8.61)与不敏感(54.63±23.39)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β-内啡肽针刺敏感(19.08±7.42)与不敏感(42.70±26.91)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鼠针刺镇痛不敏感现象并非是脂肪条带结构上强啡肽和SP物质的水平低于针刺敏感大鼠所导致。  相似文献   
39.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对人类致突变、致癌、遗传效应、药物作用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1名百岁以上老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SCE 频率的观察,以探讨长寿与SCE 频率的关系。方法和结果在21名百岁老人中,男性4名,女性17名,年龄100~106岁,平均101.6岁。对照组21名,系同一地区条件相似的老人,年龄65~78岁,平均72.86岁,其中男性4名,女性17名。实验  相似文献   
40.
原油蒸气对小鼠骨髓细胞SC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产生了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原油生产和运输的作业人员首先接触的是原油蒸气。在以前的临床调查中,曾发现油轮作业工人易出现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白细胞下降、畸胎率增加、癌症发病率增高等情况。工业毒物的远期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已广泛对生产上使用的化学物质进行遗传危害作用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