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中骨水泥用量与骨水泥渗漏及疼痛缓解情况的关系,并探讨CT诊断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价值。方法 分析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3例单个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骨水泥渗漏和无骨水泥渗漏患者的骨水泥用量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所有经皮椎体成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CT检查较术后即刻的DSA检查更易发现骨水泥渗漏(P<0.05),发生渗漏患者的骨水泥使用量显著高于未发现渗漏的患者(P<0.05),但发生与未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之间的疼痛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术后的CT检查对发现骨水泥渗漏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骨水泥的充填。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DSA表现以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4例ISMAD患者,入院后48~96h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真腔变细小,部分对比剂通过破口进入假腔.4例患者共植入6枚裸支架,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破口封堵成功,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假腔消失.术后腹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3天后腹痛均消失.结论 DSA是诊断ISMAD可靠的方法;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ISMA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3.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肝动脉瘤2例,肾动脉瘤4例,脾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2例,周围血管9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6例置入带膜支架,10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或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部分动脉瘤内填塞加供血动脉栓塞治疗,1例股动脉穿孔型假瘤采用压迫法。结果技术成功率100%。17例动脉瘤闭塞,症状体征消失;1例胸主动脉假瘤出现内瘘;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占10%,采用金标法做HBV快速检测是血站外出采血时淘汰HBsAg阳性献血者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采血合格率,保证血液质量,且节约血液资源。笔者曾用两个厂家金标试剂,对2120人开展HBV快速检测合格后采血,回站再用两家不同试剂作ELISA法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采用组织黏合剂NBCA结合弹簧圈经导管栓塞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3例脾动脉瘤患者,2例位于脾动脉主干,1例位于脾动脉分支.均先经导管置入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的远端,再以NBCA与碘化油混合物栓塞载瘤动脉的近端包括瘤体.术后采用CT增强扫描随访4~20个月.结果 3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患者(肾穿刺活检后3例,肾结石切开取石4例,经皮肾镜取石5例)行肾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超选择插管至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和/或金属弹簧圈或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2例肾出血部位均为肾段和段以下肾动脉分支,其中肾段动脉4例,段以下分支动脉8例。造影表现: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3例,造影剂外溢5例。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明胶海绵联合弹簧圈栓塞1例。11例患者术后2~4天肉眼血尿消失,1例术后3天再出血者,再次栓塞后血尿消失。1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是一种创伤小,迅速、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且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7.
大多数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者一经发现已丧失外科手术机会,而内科治疗手段有限效果不佳。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因其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而被作为目前重要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作为准备。作者从2000年起开展此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现就介入治疗技术及其疗效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球囊扩张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途径取石,纳入A组。选取同期经内镜途径球囊扩张术治疗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B组。 结果:A组胆总管结石取净率为100%,B组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2%(3/25),B组10%(6/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073,P>0.05),B组发生2例胰腺炎,A组发生1例肝脓肿。A组平均手术时间(50±8) min,长于B组(39±6) min。随访1年,A组有1例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B组发生1例返流性胆管炎。 结论:经皮经肝胆途径取石具有与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取石相同的手术成功率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作为不适合内镜治疗或者内镜治疗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DSA表现以及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13年12月腔内诊治的12例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男9例,女3例。年龄43~68岁,平均60.0岁。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共植入12枚裸支架。1例因真腔严重狭窄导丝未能进入真腔,而改行夹层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结论 DSA是诊断ISMAD可靠的方法;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ISMA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介入科对2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对明确有对比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的患者行栓塞治疗.对于肠道血管增多、扭曲、紊乱的间接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造影阳性发现为19例,其中16例为行内镜下钛夹治疗失败的患者,造影检查发现对比剂外溢的直接出血征象,栓塞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控制,随访1个月内未出现再发消化道出血症状.3例造影发现间接出血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入缩血管药物3~7 d,经导管泵入垂体后叶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患者出血逐渐停止,2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出血症状.4例造影未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行经验性栓塞术后继续行内科止血治疗,止血效果欠佳.结论 对于内镜下治疗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行选择血管腔内治疗,尤其是对内镜下发现明确出血的患者效果更佳.术前的内镜检查对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检查发现异常血管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