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212.
人到中年以后内分泌功能逐渐变化 ,如男女性激素系、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生长激素 (GH)及胰岛素样增殖因子 (IGF-I)三系内分泌减退最明显。这些内分泌系随增龄的变化表现最突出的是雌性激素功能减退 ,妇女闭经以后各种老化征象 ,如动脉硬化性脑、心血管病以及癌症、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都明显增多。随着对老年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 ,人衰老征象与雌激素分泌减少密切相关 ,因此提出用雌激素补充疗法 (HRA)防治老年性疾病。本文就最近中年后内分泌变化与老年性疾病的防治的新进展概述如下。1 HRA对老年性疾病…  相似文献   
213.
口咽性吞咽困难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以往由于检查方法缺乏及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临床医师难以对本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及给预适当的治疗,近年来,随着许多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口咽性吞咽困难的诊断与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疗效也显改善,本综述了口咽性吞咽困难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214.
胆固醇性微结石病的定义是胆汁中悬浮有单水胆固醇晶体的沉淀物或者是胆红素钙颗粒,其在急性特发性胰腺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这些病人胆汁中脂质组成是否与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病人相似。 病人与方法:此研究共有3组病人。第1组为胆固醇性微结石病病人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7岁),这些病人都有反复发作的特发性胰腺炎史,显微镜下见十二指肠液有5个或5个以上胆固醇结晶伴/不伴胆红素钙颗粒;第2组为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病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岁),口服胆囊造  相似文献   
215.
规范化培训对奥运医疗志愿者心肺复苏质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与同期三级医院急诊医务人员复苏操作质量对照,评价反复规范化急救技能训练对北京地区奥运志愿者心肺复苏操作质量的作用.方法 随机检测北京某奥运场馆连续参加规范化心肺复苏技术培训6个月44名医疗志愿者(规范化培训组)的心肺复苏操作质量,并与同期北京市三级医院急诊科近1年内未参加规范化心肺复苏培训72名医务人员(对照组)的复苏操作质量进行对照.应用QCPR3535除颤监护仪(飞利浦公司提供)检测,指标为单人模拟心肺复苏操作规范程度,包括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及操作时间,结果 记录人表格中,并计算出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结果 进行x2检验与t检验.对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按压位置、按压手法、按压姿势及是否反复培训)进行等级划分赋予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奥运志愿者完成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绀,总合格率分别为86.4%和31.9%,志愿者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合格率高于对照组(88.6%,93.2%,95.5% vs .40.3%,43.0%,86.1%.P<0.01);整个操作时问差异无统汁学意义[(118.4 4±18.5)s VS.(116.0±5.4)S,P>O.05];单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38±1.3)VS.(7.57±1.6),P0.05)];按压/通气时间比分别为(2.6:1 VS.2.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心肺复苏操作质量与按压手法、按压姿势及反复规范化培训明显相关,分别为[OR 13.12,95%CI(2.35-73.2);OR 30.89,95%CI(3.62~263.5);OR 4.07,95%CI(1.16~14.2)].结论 经反复规范培训的奥运志愿者心肺复苏操作质量明显优于未经培训的医护人员,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CPR操作质量.  相似文献   
216.
Ⅰ、Ⅱ及ⅢA1期霍奇金病首选放射治疗,早期仅采用扩大野(EF)照射,其总复发率及野外复发率显著高于行次全淋巴结照射(STNI)及全淋巴结照射(TNI)者[1]。本文作者通过对199例Ⅰ、Ⅱ及ⅢA1期霍奇金病例进行选择性盆腔放射治疗后对盆腔复发及治疗并...  相似文献   
217.
目的对比青海地道中藏药材椭圆叶花锚人工种植成熟种子采收前和采收后矿物质元素的变化。方法分别采集种子采收前和采收后的种植青海椭圆叶花锚全植株,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测试其钾、钠、钙、镁等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及结论种植椭圆叶花锚中钙、镁元素与钾、钠元素营养的供给具有拮抗性作用。钠、磷元素营养的供给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性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明确胆囊癌根治术后复发因素及复发模式,为术后辅助放疗靶区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至2018年102名胆囊癌并接受根治术患者(R0切除;至少接受D1淋巴结清扫;未放疗;术后分期pT2+/N+)。明确复发因素及复发模式(包括瘤床/腹腔淋巴结复发)。其中术后辅助化疗37例,未化疗65例。结果:根治术后中位区域复发时间12.4月。单因素分析pT、pN、黏液成分、分化与区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pT、pN是胆囊癌根治术后区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中位瘤床复发时间12.5月(95%可信区间8.4m-16.5m)。中位腹腔淋巴结复发时间10.9月(95%可信区间8.1m-13.7m)。单因素分析pT、pN、分化与瘤床复发相关(P<0.05);pT,pN,神经脉管侵犯与腹腔淋巴结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pT/pN是瘤床复发和腹腔淋巴结复发独立预测因子(P<0.05)。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分布:8、12a、16b1高复发(>40%);9、12p、13、16a2次之(20%-30%);3、5、6、7、14、16b2、17、18组较少(<10%)。结论:胆囊癌根治术后复发率高,pT/pN是影响复发独立因素。即使D1淋巴结清扫,腹腔淋巴结复发仍多见。建议放疗靶区包括:瘤床及部分腹腔淋巴结:8、9、12a、12p、13、16a2、16b1。  相似文献   
219.
目的:探讨以消化道症状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消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8年10月以慢性腹泻为就诊症状,确诊为CVID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及治疗和预后。结果:10例患者男女比例7∶3,平均发病年龄(30.5±17.3)岁,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为17.5(7.5,37.5)个月。慢性腹泻主要表现为稀糊状便,胶冻状,平均约4~5次/d,无黏液、脓血便,严重者水样泻可达10~20次/d,其中2例伴有间歇性发热表现。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低钾血症及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全部病例以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e, Ig)G、IgM、IgA降低确诊。8例患者的淋巴细胞检测显示,4例出现CD4/CD8比例倒置。4例存在胃肠道感染,主要为寄生虫、结核、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及机会性真菌感染。胃肠镜表现多样性,主要有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结节样增生、小肠溃疡、绒毛变钝等表现,病理学主要表现为上皮下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以CD8+淋巴细胞为主,浆细胞缺失。腹部影像学普遍(8/10)存在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增大,3例出现小肠肠壁增厚,7例存在脾脏肿大。3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合并肾小管酸中毒。9例患者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4例同时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合并感染同时给予对应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CVID胃肠道表现尤其是慢性腹泻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这类患者的胃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应重视对该病的诊断并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20.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和(或)骨量减少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发生率,寻找IBD患者发生严重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尽早开展预防性治疗,及时诊断提供证据。方法选择66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CD)38例,溃疡性结肠炎(UC)28例,测定患者骨密度,记录其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订治疗方案。根据CD活动指数(AI)和Truelove-Witts评分确定病情活动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例患者完成研究,平均年龄(40.9±15.4)岁。腰椎部出现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者分别为21.0%和29.0%;股骨颈则分别为19.4%和6.5%,腰椎较股骨颈更易发生严重骨密度下降(P= 0.005)。CD患者较UC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和(或)骨量减少(P=0.001)。激素用量、体重指数的变化、病变范围、女性绝经和患者T值变化均相关。结论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在IBD患者中普遍存在。年龄、激素、体重指数、病变范围、女性绝经和患者T值变化均相关。疾病活动度与骨密度下降是否存在联系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