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报道1例连续手术整形修复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探讨其面部严重畸形的修复整形方法. 方法 患者,男,22 岁.神经纤维瘤病呈"象面"严重畸形.患者右颜面巨大囊袋样包块29 cm×17 cm,侵及额顶、颞部及鼻口部,右眼球脱出,右睑裂 8 cm,右鼻孔 8.5 cm,大口畸形.CT 及 MRI 检查右枕骨缺损,右侧眼眶内下壁骨质变形缺损下移,额颞脑组织通过缺损疝出,右上、下颌骨变薄变形.一期手术面部肿瘤主体切除,将脱出变性眼球及变性腮腺摘除,行眼眶底钛网重建,组合皮瓣成型术,切除摘出物重4 kg.二期手术时于4个月后行残余肿瘤继续切除,阔筋膜悬吊,组合瓣鼻唇整形术.三期手术于二期术后4个月进行,再次切取阔筋膜悬吊,面部精细整形术. 结果 8个月后手术完成,术后随访4个月,面部整形效果满意.患者生活自如,步态平稳,能平卧. 结论 对于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连续分期整形术,可根据分期手术结果充分调整皮瓣设计及成型方法,同时多次修复悬吊可最大程度减少组织下垂,是一种较为实用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兔脑细胞外液与血液中葡萄糖(Glu)及乳酸(Lac)的差异,分析乳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纯系新西兰兔7只,采用微透析技术,每10min收集脑细胞外液并静脉采血1次,观察正常状态下,以及静注质量浓度200g/L葡萄糖0~60min、胰岛素0~70min期间血液及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及乳酸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明显低于血液,仅为血糖的30%,而乳酸却显著高于血液,为血糖的165%;在高血糖及低血糖期间,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随着血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但时间较血糖延迟30min左右;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波动期间,乳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中葡萄糖在通过血脑屏障时具有代谢改变,乳酸可能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燃料来源。  相似文献   
23.
1病历摘要 女,51岁。因左眼前突、视物有重影伴视力下降20d入院。患者于1个月半前发生车祸,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锁骨粉碎性骨折、颅内血肿,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后因左眼出现上述症状,隧又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视力:右0.8,左0.4。左眼球向正前方突出,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受限。球结膜高度水肿,球结膜血管充盈明显。前房不浅,瞳孔活跃,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清色正,C/D不大,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右眼球结膜充血,血管充盈,右眼球前后段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到位。  相似文献   
24.
孙荣  凌亭生 《淮海医药》2011,29(1):33-35
目的 观察磷酸钠盐口服溶液清洁肠管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组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观察用药过程中排便情况,肠腔清洗效果和气泡存在情况,比较服药前后3 d便性状及次数,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31例患者完成观察...  相似文献   
25.
孙荣  王永红  刘正淑 《重庆医学》2012,41(14):1435-1436
体检客户满意度是指体检者在医院接受体检服务过程中的满意程度,是体检者对其体检过程的直接体验和亲身体会,是了解体检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信息来源。体检中心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健康体检作为一种新型健康消费方式,成为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疾病及规范健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内科系统院内感染血培养阳性病例病原学及耐药情况。方法在符合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患者寒战或高热时采血,采血后立即按BACTEC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培养阳性报警后,进行细菌和真菌鉴定,血培养结果为阳性者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败血症遍及内科系统各个科室,以消化科、血液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居多,患者多患有基础疾病,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居多,从病原体来看,革兰氏阴性菌占66.67%,革兰氏阳性菌占26.17%,真菌为4.17%。排在前几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金葡菌,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显示,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及β-内酰胺加酶抑制剂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碳青酶烯类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较低外,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显示较高比例耐药。本组患者死亡及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者占37.5%,治愈好转率仅为62.5%。结论院内感染败血症致病菌多系临床常见耐药菌株,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临床治愈率低,应加强监测以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43例中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2例患者行ICGA检查,4例患者行OCT检查。结果:43例VKH患者中,12例(27.9%)出现脉络膜皱褶。眼底表现为明显视网膜水肿,缺乏明显明暗相间的条纹,FFA中以数目不等细小条状弱荧光为主,有时也表现为粗大弱荧光,多围绕视乳头呈放射样排列。ICGA造影早期表现为条状低荧光或正常荧光,造影晚期为高荧光或低荧光,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低荧光条带相对应,但没有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明显。OCT显示脉络膜皱褶累及脉络膜和RPE层,呈波浪样或局部小突起。所有患者治疗后,脉络膜皱褶减少或消失。结论:VKH综合征并发脉络膜皱褶临床并不少见,FFA多表现为围绕视盘放射状弱荧光,治疗后可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28.
NIDDM中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变化与NIDDM并发症的关系,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02例NIDDM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者脂蛋白脂酶基因8号内含子作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含HindII酶切位点的“+”等位基因和不含酶切位点的“-”等位基因在NIDDM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0.80、0.81和“-”0.20、0.19。三类基因型的分布各为+/+63.7%、67.7%,+/-34.3%、27.4,-/-2%、4.9%。两组人群间在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上均无显著差异。在NIDDM患者中,+/+基因型患者的血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非+/+基因型(P<0.05),而在其他血脂水平上,以及NIDDM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各基因型之间均无显著差别。提示脂蛋白脂酶基因变化只是导致NIDDM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400例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并进行2年健康干预。2年间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生活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状况进行4次调查并相互比较。结果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女性(11303例)高于男性(850例)、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经济收入高的人群(1073例)高于经济收入低的人群(78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6,35.65,179.84;P〈0.05);随着就诊次数的增加,自我管理能力也不断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36,P〈0.05);干预管理后高危人群的空腹血糖值(5.32±0.63)mmol/L、餐后2h血糖值(6.35±2.48)mmol/L、HbAl。(4.8±1.4)%、TC(3.2±1.4)mmol/L、TG(1.5±0.7)mmol/L、LDL-C(1.7±0.6)mmol/L,均低于干预前(7.24±2.18)mmol/L,(11.17±3.44)mmol/L,(9.1±3.4)%,(4.1±1.2)mmol/L,(4.1±1.2)mmol/L,(3.1±1.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5,2.124,1.191,Q298,5.073,1.282;P〈n05)。结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强化干预可以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对创伤组织新生血管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经基因鉴定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非创伤组(即正常对照组,n=4)和创伤组(包括Id1基因敲除组、Id1诱导表达组和Id1正常表达组,n=4).采用MTT法测定Id1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026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创伤1、24、48、72h后创伤组织中新生血管化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105、内皮素-1(ET-1)等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Id1对VEGF、CD105、ET-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实验显示转染Id1siRNA后,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以72h时最显著(P<0.01);而转染pcDNAId1后,细胞增殖于48h时即增强(P<0.05),以72h时最显著(P<0.01).创伤组Id1基因敲除大鼠VEGF、CD105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P<0.05),且伤后各时间点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Id1诱导表达组24h后大鼠Id1、VEGF、CD105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于72h达高峰(P<0.01),而ET-1 mRNA水平在伤后24h升高,48h达高峰(P<0.05),72h下降.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Id1敲除后VEGF、CD105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而Id1基因诱导表达后VEGF、CD105活性明显增强(P<0.01),但Id1对ET-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Id1能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创伤组织中VEGF、CD105以及ET-1的表达,在组织细胞新生血管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