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的肺部CT表现及肺功能恢复情况与临床的联系。方法:49例SARS康复者出院后30~122天进行肺部螺旋CT和/或高分辨CT复查,同期40例进行了肺功能复查,分别有16例和13例康复者出院后120~245天再次进行CT复查和肺功能复查。对康复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T视觉评分方法定量分析肺内病变。结果:首次49例复查的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阴影25例(51.0%),间质阴影22例(44.9%),随后16例复查的情况分别为6例(37.5%)和7例(43.8%)。CT视觉评分比较两次CT复查的征象,磨玻璃影有明显吸收,但间质阴影吸收缓慢。住院期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其磨玻璃阴影评分明显比没有合并ARDS者高。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的恢复与性别和肺部磨玻璃阴影评分有关。结论:SARS康复者肺部CT表现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肺功能密切相关,随时间的延长,肺内病灶及肺功能逐渐好转,但间质阴影吸收缓慢。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相似文献
33.
服用硝酸甘油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通过服用硝酸甘油提高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显影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服用与不服用硝酸甘油患者各30例,用16层MSCT扫描,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13个节段显影的差异。并将服用硝酸甘油患者中10例进行了DSA选择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1)2组在冠状动脉13个血管节段中,右冠状动脉(第1、2、3段)、左主干(第5段)、左前降支(第6、7段)、左旋支(第11段)可评价血管例数相同(均为30例);后降支和左室后支(第4段,X^2=8.007,P=0.004)、左前降支(第8段,X^2=8.571,P=0.003)、第1对角支(第9段,X^2=6.667,P=0.010)、第2对角支(第10段,X^2=38.400,P=0.000)、钝圆支(第12段,X^2=12.000,P=0.001)、左旋支(第13段,X^2=10.335,P=0.001)的显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服用硝酸甘油MSCT冠状动脉成像10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成像初步对比,严重的钙化和运动伪影影响狭窄的准确性,轻度钙化或无钙化和无运动伪影时,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吻合。结论:使用硝酸甘油可提高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显影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外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与肢体功能、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下肢为损伤侧,右下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功能及展趾功能,后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SEP诊断外周神经损伤的诊断正确率91.6%,假阳性率为12.50%(3/24);假阴性率为8.3%(2/24).损伤侧的P1N1(波幅)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损伤侧的P1、N1(潜伏期)与对照侧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损伤1~2周时神经远段轴突肿胀,消失,髓鞘大部分崩解,4~8周髓鞘崩解物质部分吸收,雪旺细胞明显增生,肢体功能逐步恢复,而不同时间组SEP无差异(P≥0.05).结论:SEP对外周神经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尚不能动态的、准确的判断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及肢体功能修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肺癌粟粒样脑转移瘤的T1WI/FFE增强序列与T1WI/SE增强序列的诊断效率及图像质量,探讨T1WI/ FFE增强序列在脑多发粟粒样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 T MR机对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住院的20例病理确诊肺癌临床资料证实为多发脑转移瘤的在MRI平扫时无明显异常信号的患者,进行T1WI/ SE增强及T1WI/ FFE增强扫描,观察两序列对微小病灶(〈3 mm)的显示能力;同时测量、比较病灶的信噪比( SNR),对比度噪声比( CNR),脑灰白质的对比度噪声( CNR)。结果:20例粟粒样脑转移患者中,所有病例均显示为结节状、粟粒状及小环形强化。全部病灶均能被T1WI/FFE增强序列及T1WI /SE增强序列显示,对微小病灶的显示能力T1WI/FFE序列的主观评分为3.6±0.4, T1WI/SE序列的主观评分为2.7±0.4。 T1WI/FFE 增强序列脑灰白质对比度噪声高于 T1WI/SE 序列(CNR:30±5.22 vs 20±4.28),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WI/FFE序列的扫描时间为1 min36s, T1WI /SE序列的扫描时间为3 min 20 s( P〈0.01)。T1WI/FFE序列SNR与T1WI/ SE序列SNR,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T1WI /FFE 序列 CNR 与 T1WI/SE 序列 CNR,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1WI/FFE序列与T1WI/SE序列相比,更能够清晰显示微小病灶及脑灰白质对比,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 DDR)在腰椎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81例患者的DDR腰椎侧位影像,使用图像后处理方法中多级图像对比增益法,又称"交响乐"功能(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 MUSICA)进行后处理,同时取另81例患者进行普通X线摄影,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技师各2名对所有的腰椎侧位影像进行分析,采用常规影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两组的影像质量.结果 (1)DDR腰椎侧位影像质量影像评分为13.00,普通X线影像评分为8.96,经非参数检验的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依赖负秩计算的统计量(Z=-7.88,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R腰椎侧位组明显优于普通平片组;(2)81例中DDR腰椎图像显示满意率为92.6%(75/81), 普通X线平片显示满意率为61.7%(50/8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89, P<0.01). 结论 与普通X线影像相比,DDR影像能更好的显示下部腰椎椎体、附件及周围软组织,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有利于放射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DTI评估兔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分析各弥散参数(FA、ADC、λ⊥、λ//)与病理及肢体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取一侧后肢行单次立体定向辐照制作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模型。对实验兔于辐照前、辐照后1天、1、2、3、4个月行DTI及T2WI、SPIR扫描,同时评价肢体功能变化,检查完毕后于各时间点随机处死2只兔行电镜检查。结果 辐照前,辐照侧与对照侧各DT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辐照后1天,辐照侧FA值与对照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辐照后1、2、3、4个月辐照侧FA值均低于对照侧(P均<0.05)。辐照后1天、1、2、3、4个月,辐照侧λ⊥及ADC值均高于对照侧(P均<0.05)。FA值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r=0.833,P=0.039),λ⊥值与肢体功能呈负相关(r=-0.833,P=0.039),ADC、λ//值与肢体功能无相关性(r=-0.586、-0.463,P均>0.05)。结论 FA及λ⊥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肢体功能及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评价兔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MR背景抑制弥散成像(DWI-BS)评价乳腺癌根治术后及放疗后局部复发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复发的17例乳腺癌根治术并放射治疗后病例行MR背景抑制弥散成像检查,其中有复发者11例,无复发者6例,所有病例均由手术病理或追踪复查证实.测量并比较两组胸壁病灶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肿瘤复发组平均最小ADC值[(1.08±0.38)×10-3mm2/S]显著低于无复发组平均最小ADC值[(2.15±042)×10-3mm2/sl,P<0.01),以1.40×10-3mm2/s为界值,诊断准确率为82%,敏感度82%,特异度83%,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71%.弥散加权反转最大密度投影能够直观显示复发病灶范围.结论:MR背景抑制弥散成像可能帮助鉴别乳腺癌根治术及放疗后是否复发.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不同的联合线圈单元开放方法在3.0T MRI胸椎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筛选最佳扫描方案。方法:应用3.0T MR机联合线圈(NV线圈及SPINE线圈)对20例患者行胸椎扫描,分别获得不同线圈单元开放的T1WI压脂增强(SPIR)序列图像,测量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CNR),比较其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0例中使用NV线圈开放NPC单元结合SPINE线圈开放ABC单元(即NPC-ABC,A组)图像的SNR-Ⅰ(上段胸椎)及CNR-Ⅰ均高于使用NV线圈开放PC单元结合SPINE线圈开放ABCD单元(即PC-ABCD,B组),SNR-Ⅰ分别为70.11±5.38和16.37±4.76(P<0.05),CNR-Ⅰ分别为15.11±4.62和7.90±4.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PC-ABC与PC-ABCD的SNR-Ⅱ(即中段胸椎)及NPC-ABC与PC-ABCD的SNR-Ⅲ(即下段胸椎)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序列上段胸椎图像的主观评分为3.6±0.4,B组为2.7±0.5。结论:使用NV线圈开放NPC单元结合SPINE线圈开放ABC单元得出的上段胸椎图像质量最好,可作为常规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40.
背景: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的出现为外周神经细微结构的显示及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前瞻性分析健康成人大腿近段坐骨神经纤维束示踪、弥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最佳成像参数。
方法: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术对28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坐骨神经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b值分别为1 200,1 400,1 600 s/mm2。
结果与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功者26名,成功率93%,神经纤维束示踪图上能清晰显示近段坐骨神经,与T1WI上解剖图像融合较好。两侧坐骨神经具有相同的弥散特征:随着b 值增加,信噪比逐渐减少,b值为1 200 s/mm2,信噪比值最大为142.72±32.25,神经纤维束长度最长,所占体素最大,但不同b值的弥散张量参数无差异(P > 0.05),且两侧坐骨神经弥散张量参数无差异。说明正常成人大腿近段坐骨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及经纤维束示踪是可行的,可清晰显示坐骨神经走行及弥散特征;最佳b值为1 200 s/mm2。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坐骨神经;磁共振成像;神经纤维束示踪术;成年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3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