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微量板法检测红细胞血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红细胞血型的检定对安全输血非常重要,所以人们研究新的方法,以提高试验敏感性。我们采用一种微量板法(Microplate Method,MM)检测红细胞血型,不但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而且节省试剂血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正> 患者汪×,男,67岁。因头昏乏力入院。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因配血不合送检。检查发现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和放散液中含有冷自身抗体。结合临床症状,证明患者为冷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现报告如下。1 血型血清学检查1.1血型检定 患者ABO正反定型结果(见表1)显承,红细胞上和血清中有冷自身抗体。将患者红细胞用56℃盐水洗涤6次后做正定型,同时用同样处理的红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调查中山市临床退血种类并分析其原因,总结具体的预防对策,为减少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提高血液制品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山市中心血站成品库的临床退血记录,对临床退血的种类、原因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中山市中心血站共向中山市各临床医院发放各种血液成分168 751袋,累计退血275袋,总退血率为0.2%。在退回的各类血液制品中,最多的是病毒灭活冰冻血浆(57.1%),其次为悬浮红细胞(30.9%)。在退血原因中,破损占比最高(59.6%),其次是过期(19.3%),凝块为第三(8.0%)。结论中山市临床退回的血液制品较多的是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等,退血原因主要有破损、过期、凝块等。通过改进包装、改进采血及运输流程、严格质控等,有助于降低退血率。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过滤前、后有凝块献血者血液的质量变化。方法选取采血不畅血液,经白细胞过滤血袋过滤后,通过透明塑料直尺测量凝块大小并计算比例;检测并分析过滤前、后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常规检测指标变化。结果2019年3-12月共采集血液39831袋,发现采血不畅230袋,发生率为0.58%,过滤后肉眼可见血液凝块与纤维蛋白析出共30袋,占13.04%;过滤前和过滤后悬浮红细胞容量无明显变化。过滤后发现血液凝块<20 mm的悬浮红细胞质量检测数据均符合要求,血液凝块≥20 mm的悬浮红细胞血细胞比容(Hct)不符合质量标准。过滤前血液凝块<20 mm与≥20 mm的悬浮红细胞Hct比较,过滤后血液凝块<20 mm与≥20 mm的悬浮红细胞Hct比较,过滤前血液凝块<20 mm与≥20 mm的悬浮红细胞Hb比较,过滤后血液凝块<20 mm与≥20 mm的悬浮红细胞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4、7.410、6.573、5.987,P<0.05)。过滤后血液凝块≥20 mm的悬浮红细胞经检测质量合格率为43.3%;血液凝块<20 mm悬浮红细胞贮存0~28 d过滤前和过滤后溶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35 d悬浮红细胞过滤前和过滤后溶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检测30袋发现血液凝块和纤维蛋白析出后的冰冻血浆,其中25袋检测合格,另外5袋为纤维蛋白析出血浆,血浆总蛋白为(46.62±2.93)g/L,均不合格,血浆纤维蛋白原为(181.00±21.63)mg/dL,与正常血浆结果比较略低。使用显微镜镜检发现过滤前个别悬浮红细胞标本出现明显红细胞聚集,过滤后没有发现明显红细胞聚集,且过滤后悬浮红细胞细菌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结论血液凝块≥20 mm的悬浮红细胞质量不合格,可以直接报废,血液凝块<20 mm的悬浮红细胞质量合格,纤维蛋白析出的冰冻血浆质量不合格,可以直接报废。血液采集时,应避免血管异常献血者献血,减少血液凝块产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血液保存液(简称CPD)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和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ELISA4项检测和ALT检测阳性、阴性献血者共410名,对其试管标本和血袋管标本同时进行ELISA检测和ALT检测,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结果试管标本和血袋管标本的ELISA4项和ALT检测结果有差异,弱阳性标本差异显著。结论 CPD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和ALT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会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于采供血机构的快速筛选除ABO血型以外特定红细胞抗原血源的方法。方法血站检验科在日常做ABO血型检测时,将稀释红细胞的生理盐水改为红细胞保养液,检测后将稀释板标示后保存,编写智能化全自动加样程序,利用全自动加样器将混合的血型抗体液和供者的红细胞加入Olympus梯形板,筛选出相同血型抗原阴性供者。结果梯形板联合全自动加样器的方法和传统的试管法均能全部筛选出相同血型抗原阴性供者,但梯形板联合全自动加样器法所需时间大大低于传统的试管法。结论梯形板和自动加样器的联合应用,为特殊患者筛选合适血源,具有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的效果,适合在采供血系统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评价梅毒筛查试剂盒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ELISA)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并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颗粒凝集法(TPPA)确认,分析梅毒检测结果。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总共检测92 761例无偿献血者TP抗体,阳性424例(0.46%);两种ELISA试剂均阳性的309份标本用RPR检测,阳性131份,符合率为42.39%;TPPA验证阳性为298份,符合率为96.44%。两种ELISA检测灵敏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81.64%和80.98%,产生一定的假阳性结果。结论国产ELISA两部法试剂灵敏性较佳,两种试剂联用可提高特异性。无偿献血者加做TPPA和RPR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中山市普通人群和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 2008~2012年期间,利用胶体金和ELISA技术筛查中山市普通人群和献血者HIV抗体,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共检测275 512例标本,初筛阳性率,普通人群0.11%(52/45 264),献血者0.12%(280/230 248);WB确证阳性符合率,普通人群为36.5%(19/52),献血者为12.5%(35/280);普通人群和献血者中HIV确证阳性率为0.04%(19/45 264)、0.02%(35/230 248);确证阳性者gp160、gp120、p24出现频率100%。结论中山普通人群和献血者感染趋势总体较为为平稳,普通人群HIV送检确证符合率较献血者高,HIV确证结果可以间接评价初筛试剂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