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MR DWI在淋巴瘤检出、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淋巴瘤检出、疗效监测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接受化疗的系统性淋巴瘤患者,于化疗前和化疗1~2个疗程后分别接受常规MR平扫及DWI。比较治疗前淋巴瘤病变在T2WI压脂图和DWI上的图像质量,测量治疗前、后病变在轴位T2WI上的最大径。按疗效分为3组:部分缓解(PR)组、稳定(SD)组和进展(PD)组,分析各疗效组病变治疗前、后T2WI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结果 治疗前淋巴瘤病变在DWI上的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压脂图(P=0.01)。PR组治疗后ADC值明显升高(P<0.001),T2WI信号强度减低(P<0.001)。SD组治疗后ADC值升高(P<0.001),而T2WI信号强度无显著减低。PR组治疗前ADC值与S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R组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率明显高于SD组(P<0.05)。结论 DWI在淋巴瘤检出及疗效监测中较T2WI更为敏感。淋巴瘤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有助于疗效监测,而治疗前ADC值在预测疗效方面未显示出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动态增强CT曲线与微血管超微结构特点的相关关系,以进一步阐明其动态增强机制.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46个肾上腺肿块(腺瘤23个、非腺瘤18个、增生结节5个)均行动态增强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而后分析肾上腺肿块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时间-密度(T-D)曲线]与微血管超微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间微血管超微结构存在显著不同.肾上腺肿块T-D曲线廓清迅速组(A、C型)与廓清缓慢组(B、D、E型)间的微血管超微结构表现特点亦不同;T-D曲线廓清迅速组微血管超微结构表现为管腔规则,无狭窄;内皮细胞吞饮泡多,窗孔多;细胞间隙增宽;基底膜菲薄,厚薄均匀,有裂口;血管外间隙窄、规则且均匀一致,基质少等,与腺瘤表现一致;由此提示动态增强CT曲线与微血管超微结构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微血管超微结构可能是导致腺瘤和非腺瘤具有不同的T-D曲线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测量并初步确定正常肾脏皮质CT灌注各参数值范围及肾细胞癌(RCC)各CT灌注参数值变化特点;分析RCC各CT灌注参数值与其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6名肾功能正常的志愿者及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行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3软件分别测量正常肾脏及肿瘤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值、血容量(BV)值、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法(SP法)检测RCC中MVD的表达(人工计数);分析RCC实性部分与正常肾脏皮质间各CT灌注参数值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分析RCC各CT灌注参数值与其MVD计数的相关性,以上两组数据的采集应用双盲法。结果26名正常人肾脏皮质CT灌注BF值(502.73±99.03)ml·min^-1.100g^-1,BV值(25.35±9.12)ml/100g,MTT值(3.13±0.83)s,PS值(62.15±12.29)ml·min^-1.100g^-1;30例肾癌患者CT灌注BF值、BV值、MTT值及PS值分别为(301.74±250.41)ml·min^-1.100g^-1、(18.17±11.54)ml/100g,(6.62±4.91)s和(21.59±12.75)ml·min^-1.100g^-1,MVD计数为(47.67±30.92)条。RCC与正常肾脏皮质间各CT灌注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F=4.904,tBV=3.243,tMTT=-4.376,tPS=14.973),正常肾脏皮质的BF值、BV值及PS值均高于肾癌实性部分;MTT值则相反。肾癌CT灌注的BF值和BV值与其MVD计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6和0.632(P〈0.01);而MTT值与其MVD计数呈负相关,r值为-0.487(P〈0.01);PS值与其MVD计数无相关性。结论RCC CT灌注参数BF值、BV值和MTT值与MVD计数存在相关性,这些CT灌注参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和恶性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中Cyclin 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骨原发性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BRAF、p-ERK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比较LCH病例与对照组(朗格汉斯细胞微脓肿、皮肤苔藓样病变和皮肤色素沉积症)中Cyclin D1的表达差异。采用ROC曲线法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与不良预后事件的关系。结果 21例LCH均呈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LCH组与对照组中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100%和3.6%,LCH组中Cyclin D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yclin D1与BRAF、p-ERK的表达均无相关性,BRAF、p-ERK的表达亦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核分裂象、Ki-67、Cyclin D1、p-ERK对提示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UC>0.5,P<0.05...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利用动态增强MR肾图量化观察兔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及UUO再通(RUUO)术后对侧肾功能改变情况。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5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进行UUO假手术,其余4组手术建立右侧输尿管梗阻再通模型,分别于梗阻后第3、7、14、28 d行RUUO术,均于再通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行动态增强MR并绘制MR肾图,根据Baumann-Rudin模型计算肾小球滤过系数(kcl)。对5组kcl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RUUO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UUO术后3、7、14、28 d组的kcl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UO术后1个月28 d组kcl低于其他3个模型组(P<0.05),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的kcl最高,但仅与对照组和28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梗阻及再通后k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4、28 d组梗阻后kcl均高于RUUO术后1个月(P<0.05)。结论动态增强MR肾图能够量化肾功能改变,梗阻时间过长会造成对侧肾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86.
兔VX2肝癌模型的MR扩散加权成像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肿瘤实性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细胞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的相关性.方法 将成功建立模型的3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9只,分别在种植后第14天和21天行DWI检查,并对全部肿瘤标本行HE及PCNA染色.结果 (1)第21天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10-3 mm2/s)均低于第14天(0.77±0.19 vs 1.00±0.24,P=0.007);(2)第21天肿瘤实性部分的细胞密度和PCNA-LI均高于第14天(63%±7% vs 43%±10%,P=0.011;80%±11% vs 56%±8%,P=0.008);(3)两个时间点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均与其细胞密度和PCNA-LI呈负相关(r=-0.695,P=0.000;r=-0.698,P=0.000).结论 在影响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肿瘤实性部分ADC值的因素中,细胞密度可能起关键作用,而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其细胞密度、PCNA-LI密切相关,通过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有可能为在体推测肿瘤恶性程度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肠石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性CT表现,评估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石性小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主治医生盲法对21例患者以及其他17例粘连性肠梗阻图像共同作出诊断。结果 16例胃石性肠梗阻均在梗阻移行处肠腔内见边界清楚的含气致密团块,10例见周边硬化缘,8例伴周围肠壁局部增厚,4例伴胃石,2例伴近端小肠扭转。胆石性肠梗阻5例,异位结石表现为环状钙化或完全钙化影,4例伴有胆囊形态异常及胆道积气。21例肠石性肠梗阻中17例诊断正确,CT对肠石性肠梗阻诊断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1.0%,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9.5%。结论 CT能明确显示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表现,是诊断肠石性小肠梗阻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8.
甲状旁腺腺瘤MSCT和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多层螺旋CT(MSCT)和MRI表现,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30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4例仅行CT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CT平扫和(或)强化检查,4例仅行MRI平扫检查。结果 4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42例(87.5%)位于甲状腺下极气管-食管旁沟;6例(12.5%)为异位腺瘤。CT平扫,28例腺瘤呈均匀软组织密度,16例腺瘤密度不均匀,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MRI平扫,6例腺瘤呈均匀软组织信号,3例腺瘤内见长T2信号区。CT增强早期,30例腺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颈部大血管,晚期强化程度减低,但大血管强化程度的下降更为明显,两者之间的密度差逐渐减小。结论 MS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质地。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分别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