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DWI评估阿霉素(ADR)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进程的可行性。方法: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在注射ADR前及注射后2、4、6及8w时分别行多b值DWI检查。利用单指数和双指数模型获得多个扩散相关参数图,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流体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和纯组织扩散系数(D)。在各扩散参数图像上选择双侧肾门层面分别于肾皮质(CO)、外髓外带(OM)和外髓内带(IM)勾画感兴趣区进行参数值的测量。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3只大鼠于处死后取出双肾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注射ADR后,CO和OM的ADC值在2w时较注药前增加,分别为(6.87±1.30)×10-4和(6.60±1.80)×10-4mm2/s,随后均呈现下降趋势。CO、OM及IM的f值均呈连续下降趋势,与注药前(0.56±0.08)比较,CO的f值在6w时(0.46±0.14)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8w时(0.38±0.11)明显降低(P<0.05)。CO和OM的D*值于6w时(8.10±2.46,9.90±4.06)显著升高(P<0.05),而在8w时[(12.87±3.52)×10-2和(13.16±3.86)×10-2mm2/s]与其它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带的D值整体呈现先降低然后稍升高的趋势,但变化均较为平稳;CO的D值仅在8w时[(4.16±2.34)×10-4mm2/s]与正常[(2.65±1.30)×10-4mm2/s]及2w时[(2.75±0.93)×10-4mm2/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实验大鼠的肾脏随时间推移逐步出现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结论:IVIM-DWI可反映局灶性肾小球硬化时肾实质内微灌注下降和间质纤维化改变。  相似文献   
62.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是一种可显示肿块或组织内同时含有脂肪和水成分之特性的技术.它通过显示病变的上述特征,提高了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反相位成像技术较其它脂肪抑制技术简单、快速、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在腹部和盆腔病变的MRI检查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资料完整的17例(共27个)肾上腺转移瘤,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强化特征,分析肿瘤廓清率对肾上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2种检查(CT和MRI)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7例共27个肾上腺转移瘤中,63%肿块边缘不光滑且形态不规则,67%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所有肿块随时间延迟均呈轻、中度逐渐强化,达峰值后肿块内对比剂排空缓慢.在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中,于延迟5 min肾上腺转移瘤的廓清率分别仅为12.7%和11.4%.2种检查方法在延迟5 min时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0.819(P=0.024).结论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对绝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可做出正确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正确制订.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34岁.以"阴道淋漓出血1月余"就诊.患者诉平素月经规律,痛经,未避孕(未孕).此前多次诊刮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予以已酸孕酮治疗,后自行停药.体检:子宫后位,如孕50天大小,子宫左前方可及肿块,欠活动,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能谱CT结肠成像提高小于10 mm结肠息肉检出率的有效性,并找到显示结肠息肉最佳的单能量图像。材料和方法:两段离体猪结肠通过结扎黏膜法分别获得连续的模拟息肉,第一段结肠内含有直径1~5 mm息肉20枚,第二段结肠含有1~10 mm息肉20枚。第一段结肠使用64排单源宝石能谱CT在40~140 keV范围内扫描,提取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图像数据,再使用普通64排多螺旋CT图像在同等条件扫描作为对照;第二段使用64排单源能谱CT结肠在三种固定辐射剂量(17.77 mGy、25.53 mGy和32.52 mGy)下分别进行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能谱CT扫描;各组图像经后处理获得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建和虚拟分割图像。对每组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并比较每组图像中的息肉检出率以及平均对比噪声比。结果:结肠息肉离体模型研究显示应用单能量能谱CT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略高于常规64排螺旋CT(P>0.05);75 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结肠息肉的对比噪声比最高(P<0.05)。结论:能谱CT结肠成像可轻度提高小结肠息肉(≤5 mm)的检出率,显示结肠息肉的最佳单能谱图像为75 keV图像。  相似文献   
67.
目的应用DWI技术探讨ADC对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52例CKD患者[包括轻度损害组(23例)和中、重度损害组(29例)]及27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均接受MR常规检查和DWI,b值分别取50、100、500、1000s/mm2,定量测量各组肾脏皮、髓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各组肾脏ADC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轻度损害组和中、重度损害组肾脏皮、髓质ADC值均依次降低(P<0.05),以皮、髓质ADC1000值在正常对照组与轻度损害组之间、轻度损害组与中、重度损害组之间的差异最显著(P均<0.001)。b值为1000s/mm2时,以肾脏髓质ADC值区分正常对照组与轻度损害组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82×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0%、100%;以肾脏皮质ADC值区分轻度损害组与中、重度损害组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82×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50%、82.60%。结论 DWI可以反映CKD患者肾脏皮、髓质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测量肾脏皮、髓质ADC值有助于对CKD患者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68.
肾上腺"意外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特指临床上无明确症状和体征而在腹部影像检查时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物.1982年Geelhoed提出这一命名,现已为国内、外学者所接受.肾上腺意外瘤的组织类型几乎囊括了所有肾上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其中绝大多数为肿瘤,且多为非功能性肿瘤,而功能性肿瘤通常为亚临床型,即无肾上腺功能异常表现,仅发现激素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变化规律及其与肾脏功能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并接受肾脏穿刺活检的21例CKD患者(CKD组)和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取0、500 s/mm2和0、1000 s/mm2两组,测量健康志愿者与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ADC值,并分析皮髓质ADC值与肾脏功能指标及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ADC500、ADC1000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KD患者的皮髓质ADC1000值与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均呈正相关(P<0.01),皮质ADC500、ADC1000值与CKD分期呈负相关(P<0.05)。CKD患者的皮髓质ADC500、ADC1000值与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以皮质ADC1000值为著(P<0.01)。结论肾脏皮髓质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的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以皮质ADC1000值最敏感。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CT在鉴别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结节性质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共190个肾上腺结节的CT表现及非载瘤肾上腺体部及侧肢厚度,比较醛固酮腺瘤与肾上腺增生结节的CT征象的发生率.结果 醛固酮腺瘤组与肾上腺增生结节组患者性别(P=0.040)、最大径(P=0.000)和边缘环形强化发生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年龄(P=0.957)、结节数目(P=0.607)、侧别(P=0.667)、位置(P=0.612)、平扫CT值(P=0.835)以及3min绝对廓清率(P=0.057)、5min绝对廓清率(P=0.679)和7min绝对廓清率(P=0.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腺瘤与增生结节在CT表现上存在很多重叠,但结节大小和边缘有无环形强化在鉴别腺瘤与增生结节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