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和客观因素,包括解剖因素、病理因素、技术因素等.加强对每例胆囊切除术的认识,避免引起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医生的自身素质,可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结论加强责任心,提高医生对胆囊手术的认识,重视每例胆囊切除术,术中解剖清楚,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健.  相似文献   
12.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卵巢病变定性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像(DWI)对卵巢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73例81个病理证实的卵巢病变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比较不同性质病变囊性部分及实性部分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差异.结果 良、恶性卵巢肿瘤间囊性部分ADC值和eADC值的鉴别诊断阈值分别为2.755×10-3 mm2/s和6.455×10-2,而实性部分ADC值和eADC值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195×10-3 mm2/s和29.55×10-2.结论 DWI ADC值和eADC值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评估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 Q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保护作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暂时夹闭大鼠左侧肾动脉45 min以建立IRI模型。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Mito Q组(5只,IRI+Mito Q)和对照组(5只,IRI+生理盐水)。在术前(第0天)和术后不同时间(第2、5、7和14天)对大鼠进行DWI扫描,并测量双侧肾外髓外带(the outer stripe of the outer medulla,OSOM)的ADC值。最后一次MRI检查结束后对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采用最小显著差法比较不同时间点组间及组内ADC值的差异。借助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大鼠双肾ADC值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大鼠右肾ADC值无明显差异,在术后各时间点,每组大鼠左肾OSOM的ADC值均低于右肾(P0.01),对照组左肾ADC值于各时间点均低于Mito Q组。第2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66±0.29)×10-4 mm2/s、(3.09±0.39)×10-4 mm2/s,P0.05;第5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75±0.32)×10-4 mm2/s、(2.95±0.79)×10-4 mm2/s,P0.05;第7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77±0.42)×10-4 mm2/s、(2.98±0.49)×10-4 mm2/s,P0.05;第14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93±0.23)×10-4 mm2/s、(3.05±0.20)×10-4 mm2/s,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肾损伤最严重的区域发生在对照组IRI肾脏OSOM,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高于Mito Q组IRI肾脏(P0.01)。结论肾脏扩散加权成像可无创评价Mito Q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PWI和DWI检查的前列腺癌(PCa)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3例及慢性前列腺炎11例,利用灌注参数相对负性强化积分(rNEI)、弥散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及综合应用两者进行诊断,并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分别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并计算各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应用PWI、DWI及联合应用两者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9.2%、89.1%、86.2%、75.0%、91.2%;84.0%、92.5%、90.0%、82.3%、93.3%和90.1%、94.8%、93.7%、92.9%、94.0%。结论:PWI及DWI2种方法均可以有效诊断前列腺癌;两种成像方法综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常见病理亚型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并比较各种亚型CT动态强化方式及表现特征。结果:平扫CT,160例透明细胞癌中密度不均141例,24例乳头状癌中密度不均17例,而8例嫌色细胞癌中6例密度均匀。多期增强检查,透明细胞癌(153/160)增强皮髓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表现为"快进快出"型;而乳头状癌(23/24)和嫌色细胞癌(6/8)皮髓质期均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型。经统计学分析,三种亚型肾癌间的平扫及排泄期CT值无统计学差异;而皮髓质期及实质期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间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间CT值在皮髓质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透明细胞癌与其它亚型肾癌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常常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的PCa患者23例、BPH患者22例及正常对照组8例,分别比较其前列腺灌注参数的差异,包括相对负性强化积分(rNEI)、相对平均达峰时间(rMTE)和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结果 外周带PCa组rNEI值高于BPH组外周带(t=11.64,P<0.001)和正常外周带(t=11.79,P<0.001);外周带PCa组rMTE值低于BPH组外周带(£=3.50,P=0.002)和正常外周带(t=3.78,P=0.001).中央带PCa组rNEI值高于BPH组中央带(t=6.99,P<0.001)和正常中央带(t=10.32,P<0.001);BPH组中央带rMSD值高于中央带PCa组(t=2.30,P=0.027)和正常中央带(t=3.15.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NEI对PCa具有诊断意义,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为6.44.敏感性为91.3%(21/23)、特异性为81.8%(18/22).结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rNEI可作为鉴别PCa与BPH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动态增强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检查技术对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优选出有意义的参数,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鉴别诊断标准。资料与方法对44例共49个肾上腺肿瘤先平扫再行动态增强CT检查,观察以肿瘤的CT绝对值、绝对开始廓清率及相对开始廓清率作为标准鉴别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延时3min,以36%的绝对开始廓清率或35%的相对开始廓清率分别与CT绝对值58HU相结合作为标准,对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腺瘤中的乏脂质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也具有同样的价值。结论以肿瘤的廓清率与延时增强后的CT绝对值作为联合标准,能明显提高腺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巨大多囊性前列腺囊腺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不伴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症状进行性加重就诊。查体:于耻骨上方可触及一肿物,上界清楚,下界未触段;肛门指诊于前列腺区可触及一张力大的肿物,并向肠腔内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双指数模型计算肾脏皮髓质的纯扩散系数(ADCd)及灌注分数(Fp),并分析其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52例CKD患者和27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0、50,0、100,0、500,0、1000(s/mm2)四组b值的DWI检查,根据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双指数模型计算肾脏皮髓质的ADCd和Fp值,分析CKD患者皮髓质ADCd、Fp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肾脏皮质ADCd值显著大于髓质(P<0.05)。正常对照组、CKD轻度损害组和中重度损害组之间的肾脏皮髓质ADCd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CKD轻度损害组>CKD中重度损害组)(P<0.001),三组之间的肾脏皮髓质Fp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CKD轻度损害组>CKD中重度损害组)(P<0.001)。CKD患者的皮髓质ADCd值、髓质Fp值与eGF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DWI双指数模型能够得到反映肾脏真实水分子扩散运动及微循环灌注的指标,肾脏皮髓质ADCd值及髓质Fp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的肾脏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直方图分析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对平扫CT值>10 HU的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一年以上的192个肾上腺肿瘤,其中97个平扫CT值≤10 HU富脂性腺瘤,47个平扫CT值>10 HU乏脂性腺瘤,48个非腺瘤。测量富脂性腺瘤、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平扫CT值和负值像素百分比并比较其间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曲线选择鉴别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最合适阈值。结果:乏脂性腺瘤平扫CT值(24.90±9.58)HU与非腺瘤平扫CT值(35.48±8.37)HU无显著差异(P>0.05),乏脂性腺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19.49±10.31)%高于非腺瘤(1.89±2.23)%,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31个平扫CT值位于10~30 HU的乏脂性腺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全部大于10%,而15个平扫CT值>30 HU的乏脂性腺瘤只有8个(53.33%)的负值百分比大于10%。当肾上腺肿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取10%时,诊断乏脂性腺瘤的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97.9%。结论:CT直方图分析可提高平扫CT对乏脂性腺瘤的诊断准确性,对平扫CT值为10~30 HU之间的乏脂性腺瘤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