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评价“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L组患者采用“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神经阻滞,F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行股神经阻滞,两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2%罗哌卡因30ml并留置导管,术后镇痛泵背景剂量为0.2%罗哌卡因5ml/h。记录术后6,12,24,48h时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48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记录术后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相比较,F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发生,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hamrock method”超声引导联合刺激仪定位下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的吗啡和氯诺昔康复合应用于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63只,依Brennan法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吸入1.4%异氟醚5min后不做处理;切口痛对照组(B组):切口痛模型大鼠,皮下注射1ml生理盐水;给药组(C~H及L组):切口痛模型大鼠,分别给予不同配比的吗啡/氯诺昔康(6/0、1/5、2/4、3/3、4/2、5/1、0/6mg.kg-1),皮下注射。每组7只大鼠,均分别于术后1h给药,然后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各组药物对大鼠的镇痛作用。结果A组的累积疼痛评分为0.375±0.518明显低于其他给药组(P<0.01),B组的累积疼痛评分为18.125±1.126显著高于其他给药组大鼠(P<0.01);C、D、E、H、L组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5.250±1.488、5.375±1.506、5.125±1.458、4.375±2.200、5.250±2.121,P>0.05);F、G组的累积疼痛评分分别为3.625±1.061和3.750±1.165显著低于C、D、E、L组(P<0.05或P<0.01)。结论吗啡与氯诺昔康复合应用的比例在1∶1~1∶0.5时可取得较佳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3.
异丙酚对患者内隐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峰  柴伟  彭德民  赵晖  孙永海 《医学争鸣》1999,20(10):859-859
0 引言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平稳、麻醉恢复迅速完全等特点[1].但该药对患者意识记忆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而麻醉过程中使患者达到近事遗忘,是临床重要课题之一.我们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观察药物在麻醉过程中以及术后随访对患者内隐记忆的影响,以期评价该药物的临床近事遗忘作用.1 材料和方法 ASAⅠ~Ⅱ级,无心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别不限,年龄20岁~30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例.均未用术前药.患者入室,行硬膜外穿刺效果满意无全脊髓麻醉症象,…  相似文献   
44.
神经外科麻醉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药选择、血压调控、术中体位安置,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术后苏醒方面的新观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5.
药源性肝损害(附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中西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概率也相应增加,其肝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极易误诊,我们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96例药源性肝损害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现将有关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7.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反复发作常伴有偏头痛特征的致残性疾病.VM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离子通道缺陷、皮层扩布性抑制、炎症及遗传易感性有关.头颅磁共振、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等临床检查对VM的诊断尚无特异性,但有助于排除其他诊断.VM根据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临床上应根据患...  相似文献   
48.
目的:阐明异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神经递质机制及其保护作用是否具有限时陛。方法:1.4%异氟烷+空气连续吸入5d预处理大鼠,最后一次预处理24h后缺血。采用清醒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清醒、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组织间液谷氨酸递质浓度改变及再灌注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记录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及运动功能评分。双盲记数海马CA,区锥体细胞数和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全脑缺血10min、15min后预处理组BIS及翻正反射恢复好于对照组;谷氨酸递质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全脑缺血15min,预处理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处理组缺血10min、15min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计数及锥体细胞凋亡明显好于对照组。全脑缺血20min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对非致死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有限时陛;其脑保护作用与降低谷氨酸递质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49.
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易导致肝损伤,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容易转成慢性酒精中毒,现就自1994年1月~2001年1月八年收治并资料完整的87例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并检测其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高倍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亚甲蓝的含量及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粒径38—50μm,在4000GS的磁场下动作距离为70—80mm,载药量为9.8%,180min体外累积释放量为90%。结论:亚甲蓝磁性明胶微球是一种新剂型,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和一定缓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