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神经外科麻醉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药选择、血压调控、术中体位安置、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及术后苏醒方面的新观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制备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检测其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高倍显微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阿霉素的含量,测定微球磁吸附率,计算求和值S,确定最佳投料比(药物∶载体),绘制药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结果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最佳投料比为1∶15,磁吸附率为100%。微球外形圆整,分散性好。阿霉素60min释放70%左右,240min持续释放90%以上。结论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缓释性好,磁响应性强,可作为一种治疗顽固性疼痛的靶向神经损毁剂。  相似文献   
23.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对周围神经阻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并检测其特性,探讨将其用于周围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考察其理化性状.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组)、阿霉素组(A组)、阿霉素明胶微球组(M组),于右侧坐骨神经表面分别滴注0.1%吐温盐水、0.5%阿霉素、阿霉素明胶微球混悬液.观察每组右后肢的痛阈、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及病理改变.结果 制备的阿霉素明胶微球最佳投料比为1∶10.微球外形圆整,分散性好.阿霉素240min释放90%以上.A组和M组痛阈明显升高(P<0.01),SFI明显减小(P<0.01),A组60天恢复,M组持续90天仍未恢复,两组坐骨神经损毁明显.结论 制备的阿霉素明胶微球外观好,有明显缓释作用,能损毁周围神经,可作为长效神经损毁剂.  相似文献   
24.
背景:药物微球因其对特定器官和组织的靶向性及微粒中药物释放的缓释性而成为一种新的给药系统。国内外学者对局麻药缓释给药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麻醉性镇痛药的微球制剂未见报道。 目的:制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的吗啡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制剂,并检测其镇痛作用。 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吗啡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并计算其载药量及包封率。将雄性健康SD大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剂)和吗啡微球组(皮下注射吗啡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利用CO2激光为热刺激进行痛阈测定。 结果与结论:制成的吗啡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为白色粉末,载药量为11.86%,药物包封产率为33%,微球可较明显延长吗啡作用时间至6 h以上。结果说明吗啡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明显地延长了吗啡释放时间,缓释性好,但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时间,仍然需要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5.
低浓度异氟醚麻醉下意识变化与诱发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寻找诱发电位中监测全麻状态下意识变化过程的可靠指标。方法:健康志愿者10例,从呼末浓度0.2MAC开始,按浓度梯度为0.1MAC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量,每个浓度平衡15分钟后,观察指令反应和诱发电位的变化,地到所有的指令反应消失 ,于该异氰醚浓度下提供内隐记忆的听信息,并于停止吸入麻药前给强直电流刺激,停药后1小时调查外显及内隐记忆情况。  相似文献   
26.
前列腺增生大 ,多呈慢性过程。此病的治疗方法甚多 ,但无一特效方案 ,要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往往很不容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症 3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4岁 ,平均 4 6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2 0年 ,平均 7年。治疗情况 :曾多次服中、西药物治疗 2 6例 ,未曾治疗 5例 ;曾治疗过 2个月以内 2 2例 ,3个月以上 4例。病情 :前列腺轻度增生 8例 ,中度 16例 ,重度 7例 ;合并不同程度炎症 2 8例。诊断标准 :①尿频 :日、夜尿次均增加 ,但以夜尿更明显。②排尿异常 :需…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异氟烷3种干预方式的脑保护效能,为临床提供脑缺血保护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预处理组、保护组、复苏组,后4组按缺血时间再分为缺血10min、15min及20min3个亚组。建立清醒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清醒、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谷氨酸递质浓度及BIS改变,记录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及运动功能评分。记数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和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保护组在缺血15min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短于预处理组(P<0.05)。保护组缺血10min和15min期间谷氨酸浓度低于预处理组和复苏组(P<0.01)。全脑缺血10min及15min,保护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计数高于预处理组及复苏组(P<0.05)。缺血10min及15min保护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预处理组和复苏组(P<0.05)。结论异氟烷麻醉下的脑保护效应要好于预处理及复苏;异氟烷预处理与复苏的脑保护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28.
复发性功能性胸痛往往不伴随冠状动脉系统的器质性改变,也没有明显的胃肠或呼吸系统绣因,但发作时症状严重,是常见的临床难题,浪费大量的临床资源。抗抑郁药物常用于镇痛治疗,本研究荟苹分析了抗抑郁药物对功能性胸痛的疗效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29.
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是导致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常见症状.眩晕/头晕在人群中的终生流行率为17%~30%.头晕和眩晕可由各种疾病引起,包括周围前庭疾病和中枢前庭疾病、心理疾病和系统性疾病[1].所以针对具有头晕和眩晕症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上一项重要工作,而明确头晕和眩晕的概念是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特性检测,探讨其靶向损毁脊髓背角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高倍显微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阿霉素的含量,测定微球磁吸附率,计算求和值S,确定最佳投料比(药物:载体),绘制药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28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4只;空白微球对照5mg组(C1组)、15mg组(C2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5mg组(A1组)、15mg组(A2组),每组各6只。在外磁场作用下蛛网膜下腔注射微球,连续观察家兔下肢的电痛阈、运动功能的变化,30d后取腰骶段脊髓作病理检查。结果: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最佳投料比为1:15,磁吸附率为100%。微球外形圆整,分散性好。阿霉素60min释放75%左右,240min释放90%以上。A2组痛阈显著升高(P〈0.01),持续30d仍未见消失。所有家兔运动功能评分未见明显变化。A1组脊髓背角破坏轻微,A2组脊髓背角破坏明显,所有组的脊髓前角未见损毁。结论:制备的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缓释性好,磁响应性强,15mg组可靶向损毁脊髓背角,镇痛效应显著,具有“感觉.运动”分离作用,可作为疼痛治疗的靶向神经损毁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