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5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stidine triad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1,HINT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HINT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2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56例癌旁组织中HINT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HINT1mRNA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HINT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晚期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NT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结论 HINT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18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女性CHD患者,分为绝经前组、绝经后组,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CHD家族史(P<0.01)、血尿酸水平升高(P<0.05)、吸烟(P<0.05)是绝经期前女性CHD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1)则是绝经期后女性CHD的主要危险因素,绝经期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高于绝经期后(P<0.05),绝经期后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高于绝经期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期女性CHD患者冠脉病变往往以单支病变为主(P<0.01),前降支是主要受累血管(P<0.05),而绝经期后以2~3支冠脉病变为主(P<0.05)。结论:绝经期前后女性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特点,既要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也要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官兵职业倦怠和情境特质应对方式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官兵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和军人情境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对南京军区某部508名陆军官兵进行调查,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结果 (1)已婚官兵成就感显著低于未婚官兵,躯体化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官兵(P<0.05);(2)未婚官兵积极应对总分、个人发展积极应对、人际关系积极应对和健康及经济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已婚官兵(P<0.05);高中及以下官兵情感消极显著低于大专及以上官兵,个人发展积极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官兵(P<0.05);(3)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4)对影响官兵职业倦怠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个人发展积极应对、个人发展消极应对、情感消极应对、人际关系积极应对和健康及经济积极应对进入职业倦怠的回归方程(P<0.05或0.01).结论 官兵情境特质应对方式诸因子对职业倦怠具有明显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4.
孙欣  裴泽军  邹荣良 《江苏医药》2013,39(5):601-602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管加压素血药浓度含量的ELISA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30例正常人体血样和8例定量配制加压素的血样进行血管加压素含量测定.结果 ELISA法检测血管加压素的回归方程为Y=102.7X+3.4959,R2=0.9758,回收率为101.7%,经检测健康人体的血管加压素水平为(40±20) pg/ml.结论 ELISA法可适用于人血管加压素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比右心导管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IPAH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IPAH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左右径(RVT、LVT),计算左、右心室前后径及左右径的比值(RVD/LVD、RVT/LVT);测量右室前壁厚度(RVAW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RVAWT/LVPWT;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及肺动脉瓣最大反流压差等参数,并将右心导管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女性患者最常见,男女比为1∶2.5.本组IPAH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肺动脉平均压(PAMP)均明显增高.RVD/LVD、RVT/LVT、RVAWT/LVPWT各指标,IPA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e)与右心导管检测PASPc呈显著相关,超声心动图估测PAMPe与右心导管检测者相关性良好;RVD/LVD、RVT/LVT、RVAWT/LVPWT指标中,RVAWT/LVPWT、RVT/LVT与PASPc呈明显相关,RVD/LVD与PASPc的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反映IPAH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阶段和程度,超声心动图通过准确评价心脏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可为诊断IPAH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在骨科中,由于外伤造成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坏死Ⅸ期、骨性髋关节炎、髋关节融合、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治疗上常常需要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除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  相似文献   
97.
我的一个朋友在某公司策划部工作,他向我诉说他的困惑:"前不久,公司要策划部的几个人就一个项目每人拿出一份方案,然后由公司高层择优选用.这对我们策划部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检验.谁的方案中选,不用说奖金红包必会加码,而且,据说策划部的经理就要晋升,空下来的经理位子也许就会到手.  相似文献   
98.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定量评价个体优化设定室问(VV)问期的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效果。方法26例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三腔起搏器安置术后先采用起搏器默认参数,术后1周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个体起搏参数优化。优化时,先根据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形态及速度时间积分(VTIAo)得出最佳房室(AV)间期后,再根据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VTIAo)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得出的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判定双室顺序起搏时个体最佳VV间期。结果26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个体优化后,最佳VV间期均为左心室提前起搏,范围在4-40ms,个体差异明显。个体优化设定VV间期后VTIAo和做功指数(MPI)测值分别为(22.3-4-4.5)em、(0.78±0.18),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20.8±4.9)em、(0.86±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5、3.217,P均〈0.05)。VTIAo进一步增大,MPI则进一步减小;经个体优化最佳VV问期后室间机械延迟(IVMD)、SDI、收缩后缩短现象(PSS)测值分别为(-244-19)ms、(12.1±2.9)、(30.8±16.7)%,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32±19)ms、(14.3±2.6)、(38.3±1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0、4.592、3.250,P均〈0.01)。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性进一步改善,IVMD、SDI、PSS更加减小。结论经个体优化设定心室起搏顺序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更好,心室的收缩协调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常规超声心动图,尤其是频谱多普勒,在个体优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多普勒能够定量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阐释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机械运动机制,在同步化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病人抢救中的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洗胃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洗胃液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96.7%(29/30)明显比对照组高70%(21/30)(P<0.05);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阿托品总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反跳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洗胃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明显比对照组70%(21/30)低(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下洗胃在急性中毒病人抢救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究癫痫患者的dCA功能。 方法 研究纳入100例癫痫患者和1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 dCA功能。采用TCD联合无创指尖血压监测法分别连续采集受试者双侧MCA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信号。将采集的CBFV和ABP信号经 过传递函数法(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分析,得出dCA参数(相位差和增益)。 结果 癫痫患者的总体相位差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46),提示其dCA功能受损。此外,合并 发作间期慢波的患者其相位差更低(P =0.012),dCA功能受损更明显。EEG表现为局灶性放电的患者 与表现为多灶性放电的患者的相位差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EEG表现为单侧放电的患者中,其放电 侧大脑半球与放电对侧大脑半球的相位差也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临床 因素与dCA参数的关系,发现发作间期慢波与相位差受损独立相关(P =0.016)。 结论 癫痫患者的dCA功能受损,而痫样放电合并发作间期慢波患者dCA受损更明显。dCA功能与癫 痫患者的放电类型、放电部位无关。发作间期慢波是癫痫患者dCA功能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临床研究注册号 NCT027756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