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采用不同的解剖标记,定量的分析胸部肿瘤患者分次内器官移动和分次间放疗摆位误差,为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时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危及器官计划靶区(planning organ at risk volume,PRV)确定其外放边界。方法:拟行调强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共11例,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s)获取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ion radiographs,DRRs),分别以胸椎、胸骨、肺尖、气管为解剖标记,分别计算出分次内和分次间摆位误差,并据此计算出危及器官和肿瘤临床靶区(clinic target volume,CTV)-PTV的外放边界。结果:胸部肿瘤的系统摆位误差(Σ-INTER)的平均标准差范围在L-R、A-P和C-C方向上范围分别为0.45~0.72、0.58~0.85和0.68~1.13 mm;器官移动的(Σ-intra)为0.27~0.42、0.39~0.48和0.37~0.58 mm。胸部肿瘤的随机摆位误差(δ-INTER)的平均标准差在L-R、A-P 和C-C 方向上范围分别为2.24~2.29、2.09~2.22和2.53~2.87 mm;器官移动的(δ-intra)为2.08~2.26、1.97~2.10和2.27~2.48 mm。据此计算出的CTV-PTV边界和PRV边界,以胸椎为准,在L-R、A-P和C-C方向上为3.68/2.53、3.60/2.48和4.93/3.38 mm;以胸骨为准,为3.47/2.40、3.72/2.55、5.00/3.42 mm;以肺尖为准,为3.65/2.52、3.73/2.56和4.45/3.05 mm;以气管为准,为3.34/2.31、3.98/2.72和4.03/2.78 mm。结论:采用不同的解剖标记对摆位误差进行纠正时,肿瘤CTV外扩的PTV边界和危及器官PRV,应采用不同的外边界,但总体而言,CTV外放5 mm, PRV外放3.5 mm基本上可以涵盖各个方向上由于摆位和呼吸动度引起的位移偏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Elekta XIO TPS(版本:4.70)2种子野分割算法分别为SLD和SMT对剂量分布和计划执行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计划逆向优化生成射野通量分布图,改变子野分割算法的有关参数产生不同的子野序列.SLD算法,最小子野边长取1cm、2cm、3cm产生3组子野序列,强度分层等级取6、8、10、12、15产生5纽子野序列;SMT算法,最小子野面积取2cm2、4cm2、6cm2产生3组子野序列,子野抑制因子取3、5、7产生3组子野序列.对14组子野序列计算得到的剂量分布进行相关剂量学参数的对比分析,考虑机器跳数及子野总数等因素综合评价.结果:(1)最小子野边长和最小子野面积对靶区剂量分布和计划执行效率影响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强度分层等级和子野抑制因子对靶区剂量分布和计划执行效率影响较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取值超过10以后,评价指标除子野总数外,其余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SMT算法产生的子野总数约为SLD算法的90%,靶剂量分布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最小子野边长和最小子野面积为粗调,对剂量分布影响较大;强度分层等级和子野抑制因子为细调,对剂量分布影响较小,且达到某一特定值后趋于稳定.(2) SMT算法相比SLD算法生成的子野总数更少且剂量分布更优.  相似文献   
73.
斯托斯普林增强X-射线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斯托斯普林(staurosporine,STP)对X-射线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克隆测定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X-射线照射后HT-29和MCF-7/ADR细胞明显阻滞于G2期,STP可以清除X-射线引起的G2期阻滞,并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cyclin B1表达水平和分裂指数均明显降低;用STP处理后,cyclin B1的表达水平和分裂指数均明显增高。表明其增敏机制之一是上调受照射细胞的cyclin B1表达水平,从而激活cyclin B1/cdc2复合物,促使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减弱细胞的修复水平。结论 STP是一种有效的G2期关卡清除剂,能明显增加X-射线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敲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HER3)表达及联合辐照对Luminal A型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短发夹RNA(shRNA)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和ZR75?1,敲低HER3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效率。将转染空病毒的对照组(shRNA?Control)与HER3敲低组(shRNA?HER3)细胞进行6?Gy X线辐照,细胞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Transwell assay)分析各组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变化。结果:敲低HER3后,乳腺癌细胞MCF?7和ZR75?1内HER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单纯辐照的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Claudin?1蛋白表达增加;而敲低HER3及联合辐照后,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Claudin?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敲低HER3表达可以降低辐照诱导的luminal A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常规静态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放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近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8名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0名接受IMRT,8名接受VMAT,计划靶区(nV)处方剂量50.4Gy,每次1.8Gy,大体肿瘤靶区(GTV)54.0Gy,每次1.93Gy,通过其剂量学对比分析评估肝脏及肾脏的剂量分布,并比较放疗后肝肾功能的改变。结果与IMRT组相比,VMAT明显降低左侧肾脏的V15、V20、V25(P〈0.05),但对左肾Dmean及右肾Dmean、V15、V20、V25没有影响(P〈0.05)。从正常肝的脏V23、V30、V45来看,IMRT较VMAT有优势(P〈0.05)。但两者对肝肾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不论IMRT,还是VMAT,两种放疗方法对肝肾功能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洛铂(LBP)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放射敏感性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获得LBP处理24h后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以20%的IC50剂量为增敏浓度;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单纯照射组与LBP(增敏浓度)+照射组在0、2、4、6、8Gy X线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并根据单击多靶模型绘制出的细胞存活曲线分析LBP增敏比;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LBP(增敏浓度)+照射组24h后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 LBP对BGC823细胞的IC50为16.08μg/ml,增敏浓度为3.20μg/ml;随照射剂量增大,单纯照射组与LBP+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逐渐下降,从4Gy起,LBP+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LBP增敏比为113;LBP+照射组的G2/M期细胞比例、凋亡率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S期细胞比例、Bcl-2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LBP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纳米Fe3O4/C225复合物(简称复合物)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放射增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复合物(0、3.125、6.25、12.5、25、50、100mg/L)作用24h后的增殖抑制率,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单纯照射组、C225+照射组及复合物+照射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组经0、2、4、6、8和10Gy X线照射后的存活分数(SF),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经4Gy X线照射24h后的细胞周期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4Gy X线照射24h后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水平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中p-P38和p-Akt蛋白水平。结果在3.125~100mg/L范围内,随复合物浓度增加,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0、3.125、6.25、12.5、25、50、100mg/L的增殖抑制率依次为0%、(8.950±0.086)%、(14.760±0.011)%、(29.860±0.001)%、(41.750±0.017)%、(59.770±0.010)%和(78.710±0.0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物+照射组的SF、S期细胞比例及p-Akt、EGFR蛋白水平均低于C225+照射组和单纯照射组,G0/G1期、G2/M期细胞比例及p-P38蛋白水平均高于C225+照射组和单纯照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Fe3O4/C225复合物可抑制LoVo细胞增殖并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G0/G1期阻滞及EGFR相关信号通路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8.
关于银纳米颗粒增强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制备3组尺寸的银纳米颗粒来研究其增强脑胶质瘤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体系制备20、50和100nm尺寸的银颗粒,通过扫描电镜来表征;检测3种尺寸的银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以及确定保证细胞活性的安全剂量;通过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3组尺寸的银纳米颗粒对脑胶质瘤细胞放射治疗的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银纳米颗粒对细胞周期以及细胞放疗后凋亡率的影响。结果:20nm的银颗粒能够显著增强脑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50nm的银颗粒次之,而100nm的银颗粒无明显效应。结论:小粒径的银纳米颗粒能够增强脑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对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87例。自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始终采用口服营养制剂或鼻饲者定义为全程营养支持,共有患者26例,设为观察组;其余61例设为对照组。放疗采用6MV X线调强放疗,鼻咽部DT 66~74 Gy/30~33 f,颈部淋巴结转移灶DT 66~70 Gy/30~33 f。放疗期间记录生活质量(KPS评分)和体质量,同时采用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用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营养状况,在放疗30次时评价放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中有7例中断放疗,其中有5例未能按计划完成放疗。观察组放疗第4周和放疗结束时的KPS评分、B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时,两组口干症状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炎、黏膜炎、吞咽痛和骨髓抑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依从率为88.5%(23/26),高于对照组的37.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降低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