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ystemic distribution of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24 h and 2 weeks after cell injection into the border zon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a. Methods MSCs from male SD rats were labeled with Bromodeoxyuridine (BrdU). Three weeks after in-duc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2 groups. Labeled cells (3 × 10 ,50 μl) were injected into the border zone of infarcted area in the one group (n = 12) ,and PBS of equal vol-ume was injected into the border zone of infarcted area in the other group ( n = 8 ). The systemic distribu-tion of MSCs was evaluated through real-time 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t time points of 24 h and 2 weeks after injec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Cells injected into border zone of infarcted area were distribu-ted to extra-cardiac organs such as spleen,lung and liver. Twenty-four h after injection,cell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heart (467 467 ± 191 387) ,while obvious cell loss was noted in all organs including the heart ( 112 388 ±43 751 ) 2 weeks after injection. Of immunostaining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real-time PCR. Conclusion After injected into the border zone of infarcted area, MSCs mainly gathered in the heart with distributions into spleen, lung, and liver. However, substantial number of cells lost with pro-longed time span.  相似文献   
22.
自1990年以来,本院共收治二尖瓣脱垂患者31例。现对本组二尖瓣脱垂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0~67岁,平均33.2岁。心功能MYHAⅡ~Ⅲ级27例,Ⅳ级4例。心胸比0.53~0.90,平均0.64。伴心房颤动9例,房性早博8例,室性早博5例。肾功能不全2例。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后叶腱索断裂、瓣膜脱垂22例,前叶腱索断裂、瓣膜脱垂7例,前后叶脱垂2例。左室收缩末内径28~58mm,平均41mm。舒张末内径42~71mm,平均57mm。左室射…  相似文献   
23.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病 ,其心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升主动脉 ,表现为升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夹层形成 ,其预后较差 ,5年生存率约为5 0 % ,如伴有症状者 ,则死亡率更高。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3月 ,采用Bentall术式治疗马凡综合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抑郁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213例,应用HAMD17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SF-36简易生活量表进行HRQOL评分并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3例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27.7%,轻度抑郁为25.8%,中度抑郁为1.4%,重度抑郁为0.5%.未受过高等教育患者比例为83.1%,受过高等教育患者比例16.9%.抑郁患者SF-36的8个维度以及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P<0.01).PCS得分组抑郁组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MCS得分抑郁组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1).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分层分析显示:未受过高等教育较受过高等教育显示了更差的HRQOL.结论 冠心病患者抑郁对HRQOL的影响比非抑郁患者严重,特别是未受过高等教育患者.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Per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Per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中Per2的表达缺失与分化程度及TMN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er2的表达状态与NSCLC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Per2的表达状态均非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er2在NSCLC中表达降低,其阴性表达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影响N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对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术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常规使用4∶1含血心脏停搏液;(2)外源性磷酸肌酸钠组(CP组),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于转机前及术后24 h分别采血测定心肌酶谱,记录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机械通气等情况.结果:CP组的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均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利于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运动传导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AChRAb阳性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提取纯化IgG,然后注入大鼠侧脑室,观察其对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结果 注入大鼠侧脑室内的AChRAb可致大鼠MEP异常,表现为MEP波消失或潜伏期延长。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MGhRAb不仅可以作用于NMJ处的AChR,而且还可作用于大鼠CNS,致CNS运动传导通路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术中发现二尖瓣返流的左房黏液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因左房黏液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切除肿瘤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有10例。术者在切除肿瘤后常规对二尖瓣进行探查,术中应用食道心超对瓣膜情况进行评估,如发现存在中度以上的返流,则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者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0例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在切除巨大肿瘤[长(5.0±1.9)cm,宽(4.1±1.0)cm]后发现均存在二尖瓣中重度返流,其中9例患者在术前检查中并未提示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患者9例,二尖瓣置换机械瓣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无死亡、再次手术和肿瘤复发病例,未发现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结论:对于行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巨大黏液瘤的患者,在术中应警惕存在肿瘤切除后合并二尖瓣返流的可能,应在肿瘤切除后常规对二尖瓣进行探查,并且利用术中经食道心超及时动态地评估二尖瓣的功能情况,如发现存在严重的返流,推荐同期进行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0年1月一2011年9月31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31例肺曲霉菌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22.6%,其中3例出血,2例肺漏气时间延长(>7 d),2例肺不张伴肺炎;术后随访28例,随访时间为3~141个月,除1例术后考虑肺曲霉菌病复发可能,其余患者无咯血或咳血痰.结论 外科手术是肺曲霉菌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在监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室前负荷中的意义。方法50例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68±11)(46~87)岁,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瓣膜置换术。心脏外科术后用改良的Swan-Ganz漂浮导管接连续心排量监测仪监测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中心静脉压(CVP)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每1~2h观察一次。测量持续(64±25)h。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这些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RVEDVI的均数为(130±28)ml/m^2,CI的均数为(3.1±0.6)L/(min·m^2)、PCWP的均数为(11.4±4.1)mmHg。50例患者中约有26例REVDVI、25例CVP和CI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有7例PCWP和C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有10%的患者中,CVP和CI之间呈负相关,只有4%的患者,REVDVI和CI之间呈负相关。结论RVEDVI是心脏外科术后监测中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