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1.
艾灸起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不仅受传统因素如艾灸材质、施灸方法、施灸时间等影响,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的热效应、光效应、烟效应也与艾灸疗效呈相应量效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简述各因素在艾灸起效中的不同作用,探讨艾灸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艾灸疗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2.
针罐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用毫针针刺大椎、至阳、心俞、膈俞、命门、肾俞、长强穴。起针后选择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1侧线、第2侧线施走罐术,治疗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40例,并设中药采力合剂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对于症状复杂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在改善神疲乏力、纳差、失眠、健忘、腹泻、全身疼痛等症状方面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83.
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手针或电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确有疗效。但取穴多以心经和心包经穴位为主穴再选配其它经穴位进行治疗,其中也见有以足三里作为主穴同时选配其它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报道。为了探讨被称为保健要穴——足三里穴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本文独取“足三里”穴,观察其对大鼠心率(HR)、动脉血压(BP)、左心  相似文献   
84.
近10年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 1 0年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展示这一专题的现状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共查阅 90篇相关文献 ,通过对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结 ,肯定了针灸治疗该病的确切疗效和针法之丰富。认为应加强大样本的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 ,注重疗效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 ,并应加强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5.
针灸学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两种模式。即以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模式,和以神经学说、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和神经-免疫网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的现代模式。现代模式已经被世界认同,传统模式的发展却面临困境。循证医学(EBM)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引进和推广EBM的方法可以大大促进传统针灸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 1.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解释: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腕、肘等一些大关节。其在急性期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在恢复期表现为局部关节疼痛、肿胀、怕冷以及关节活动障碍,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上归属于“痹症”,是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  相似文献   
87.
疮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疮疡源远流长,尤其外治法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药外治疮疡在临床上剂型丰富,疗效满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88.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总结2011年至2019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近况。近8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注和集中点在于分期治疗,根据本病所属不同分期分别给予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相应的不同治疗原则。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手段为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灸结合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红外光疗、心理干预等。电针治疗本病的最佳介入时机及其不同波形、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等细节问题尚处争议中,需后续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针刺左右胆经穴位对慢性胆囊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左侧胆经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右侧胆经穴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右侧胆经穴位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优于针刺左侧胆经穴位。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透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照组8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7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各24只。造模完成后6 h开始针刺治疗,取穴百会透悬厘。于2天、7天、14天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处死大鼠,取标本做指标检测。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结果:针刺和西药治疗均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检测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在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两者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百会透悬厘"针刺法能明显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能明显降低IL-6在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保护在急性期脑出血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