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8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目的比较电项针疗法与传统针刺法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以针刺项部腧穴为主并通以脉冲电流,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PSQI疗效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及缓解焦虑、抑郁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322.
夹脊穴电针为主治疗脊髓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夹脊穴电针为主治疗急性脊髓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脊髓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夹脊穴电针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取穴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夹脊穴电针为主治疗急性脊髓炎恢复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23.
我国是针灸学的鼻祖,针灸学科在世界上具有领先优势,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促进针灸学科迈向国内乃至国际一流学科行列,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加强针灸学科顶层设计出发,以学科发展实际情况为着眼点,构建出"五模块""四机制""三结合"的五位一体学科建设新模式,期望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和产学研结合能力,旨在提高学科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24.
目的:探讨对腰间盘突出症病人采取三位一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腰间盘突出症12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中药组30例、超短波组30例,三位一体组30例。针灸组采用针刺额中穴,中药组采用口服身痛逐瘀汤,超短波组采用超短波理疗,三位一体组采用3种方法结合,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数字疼痛评价量表及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各组比较临床疗效评价、数字疼痛评价量表、Macnab疗效评定三位一体组均优于其他3组( P<0.05)。结论:三位一体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Zea Longa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MCAO)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5组各18只,每组均分为1、3、7 d 3个亚组各6只。正常组不予特殊处理;假手术组只切开皮肤,暴露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不插入线栓;脑梗死组采用改良Zea Longa方法制备MCAO模型;缺血预处理组于造模前24 h于颈外动脉插入自制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后,间断缺血30 min;针刺预处理组于造模前针刺大鼠双侧风池穴,连续7 d。各组分别于处死前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ELISA法分析脑组织TNF-α、IL-1β。结果脑梗死组、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UNEL法阳性细胞计数、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和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1 d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组差别不大(P0.05),而两组在3、7 d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或P0.01)。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别不大(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梗死组、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1 d时TUNEL阳性细胞数均较多,3 d时开始下降。而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3 d时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少于梗死组。脑梗死组、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1、3、7 d时,TUNEL法阳性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1 d时TUNEL法阳性细胞计数与脑梗死组差别不大(P0.05),而在两组3、7 d时,TUNEL法阳性细胞计数均低于脑梗死组(P0.01或P0.01)。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TUNEL法阳性细胞计数1、3、7 d时差别不大(均P0.05)。脑梗死组、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1、3、7 d时的TNF-α、IL-1βm RNA水平和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1、3、7 d时,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和含量均低于脑梗死组(P0.05或P0.01)。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1、3、7 d时,TNF-α、IL-1βm RNA表达水平和含量则差别不大(均P0.05)。结论脑梗死后,梗死灶边缘神经细胞凋亡,TNF-αm RNA、IL-1βm RNA表达上升,炎性因子TNF-α、IL-1β增多。针刺风池穴预处理,可以抑制神经细胞调亡,减少炎性因子TNF-αm RNA、IL-1βm RNA表达,降低TNF-α、IL-1β含量,减轻脑梗死炎性反应,改善脑梗死大鼠模型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26.
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探讨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症的用穴规律。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治疗中风经络半身不遂症的相关文献中收集处方数据,录入古代针灸处方分析系统;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从经络、经络分部和特定穴三个维度、多个层次,获取腧穴使用频数分布情况,归纳并分析用穴规律。腧穴选用以曲池、肩髃、足三里、阳陵泉和合谷为主。经络选用以阳经为主;其中,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最为常用,注重选用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两对表里经。正经选穴主要分布于上、下肢外侧部,督脉选穴主要分布于头部。古人注重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交会穴和下合穴次之;其中,五输穴以合穴为主。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发现,古代选穴采用循经取穴和分部取穴原则,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327.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33.65±9.57),(34.56±12.64),(17.89±5.96)个/mm2;(39.14±9.11),(38.69±10.54),(23.35±7.68)个/mm2;(40.65±10.53),(38.99±9.34),(15.87±4.67)个/mm2;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72h为高峰,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2.64±9.57),(44.66±11.61),(20.8±5.97);(45.14±8.12),(46.68±11.54),(27.39±6.55);(50.65±10.53),(52.19±9.33),(20.87±6.67);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细胞淋巴瘤2mRNA和蛋白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并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328.
目的: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头针治脑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本文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关于头针治疗脑中风的有关文献及近年临床研究,通过系统的比较和总结阐述头针治疗中风近年来的进展。结论:头针对脑中风的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从多方面阐释了头针疗法治疗脑中风的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探讨艾灸干预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切线性创伤,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再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每组随机分为1d组、3d组、7d组3个时间点小组,每个时间点小组4只大鼠。治疗组取创面局部进行艾灸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修复组织内毛细血管生长情况、血管内皮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修复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创面愈合指数,治疗7d组在治疗第4天与第8天时均高于模型7d组(均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毛细血管数,治疗1d组和3d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均P0.05);治疗7d组毛细血管数低于模型7d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数,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VEGF表达阳性细胞累计积分,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30.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11—2013—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目前普遍公认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属0级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9~72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0~7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