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分析清远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规律,为制定EHF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09年清远市EHF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2007—2009每年选择1个县(1~2镇)为监测点连续3年开展动物宿主监测,并采集监测点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EHF抗体检测;捕捉活鼠进行鼠血清EHF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原间接法)检测和鼠肺组织EHF抗原(real time-PCR)检测。结果 2002—2009年共报告EHF病例17例,年发病率为0.03/10万~0.09/10万,病例集中在30~59岁,占76.47%(13例),男女性别比为16∶1,农民和民工病例占82.35%(14例);健康人群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1.55%(17/1 097)。鼠总密度为8.98%(181/2 015)。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10.71%(36/336),鼠肺EHF抗原阳性率为8.26%(36/436)。结论清远市EHF疫情有上升趋势,部分地区鼠密度高于国家控制标准,存在家鼠型EHF疫源地;应加大监测力度,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2.
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病人血、动物脏器分离培养病原体。用MAT法检测健康人、疑似病人和鼠血清抗体。结果: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端螺旋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9.22%和3.81%,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阳性率为29.71%,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板齿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的带菌率在26%~50%之间。结论:我市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和鼠带菌率均较高,从人群中分离到的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我省尚属首次。继续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3.
清远市碘缺乏病防治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清远市碘缺乏病(IDD)流行状况与流行趋势,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推广应用碘制剂及食用碘盐等防治措施并进行防治效果的评价。结果 全市7个县共70个乡镇存在IDD流行。缺碘对我市病区人群健康造成严重损害。通过实施防治措施,改善了清远人群的碘营养水平,2000年经考核确认已达到消除IDD阶段目标的标准。结论 防治措施的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清远市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44.
清远市1988~2001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清远市1988-2001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1988-2001年全市菌痢平均发病率为49.02/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0.11%。1992年平均发病率93.71/10万为最高年份;2001年发病率降至9.88/10万,比1988年下降了86.70%。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四年无菌痢死亡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性,17岁,住院号6756,因刀刺伤脐上腹部1小时,急进当地医院诊治。患者伤前1小时与人斗殴,被对方用水果刀(刀长约10厘米)猛刺入脐上腹部约5~6厘米。当地医院探查伤道入腹,即以腹部开放性损伤行急症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体前壁有一2.5厘米纵行裂口,胃内容物少、行胃修补、腹腔引流术。术后6夭,病员因上腹胀痛伴畏寒、发热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4/8 kPa。心肺正常,上腹丰满,全腹压痛,腹肌紧张,上腹可触及胎头大、边界欠清的压痛  相似文献   
46.
薛杨  罗澍  孙小康  赵长明  郭向东 《华西医学》2012,(11):1638-164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酒精戒断综合征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0月共行食管癌手术935例,术后发生酒精戒断综合征1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67岁,平均54岁。饮酒史16~47年,平均27.8年;每日饮白酒量为250~1 000 g,酒精含量162~590 g,平均321.5 g。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酒精戒断综合征诊断标准。在食管癌常规术后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谵妄、烦躁、精神失常、昏迷等不同情况应用维生素B族、纳络酮、氟哌啶醇、氯丙嗪、安定、促进脑细胞代谢及补充能量等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镇静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戒断症状均完全消失,治疗时间2~10 d,平均5.3 d。1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均完全戒酒,其中1例术后8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余12例均恢复良好,且未出现酒精戒断症状。结论经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食管癌术后酒精戒断综合征发生率可明显降低,详细询问病史,术前术后积极预防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胸部闭合性损伤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断裂是胸部外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胸外伤患者的0.80% ~1.79%[1].其临床诊断及影像学特征虽已明确,但仍有部分患者被延误诊断,我科收治1例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聚集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MS组分的聚集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并比较27例MS患者(MS组)和69例非MS患者(非MS组)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根据MS定义中代谢异常组分的累加评分(0~4分)将所有患者分为5组.比较各组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 MS组较非MS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增加[(10.22±1.60)mm比(9.31±1.16)mm,(8.95±1.60)mm比(8.23±1.04)mm,(88.23±22.00)g/m~2比(77.56±14.12)g/m~2,P<0.05],等容舒张时间(IVRT)明显延长(P<0.05),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E)和舒张晚期血流充盈速度(A)比值(E/A)明显降低(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代谢异常组分分值的增加,IVSD、LVPWD、LVMI均有明显增加,IVRT有明显延长,E/A有明显下降.结论 MS患者较非MS患者有明显的左心室结构改变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退,且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聚集,左心室结构变化和舒张功能的损害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9.
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 本组周围型肺癌中腺癌11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例,类癌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5例.结论 CT是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50.
选取美、英两国生物医学科研资助机构的部分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对其基本特征及政策概况、数据汇交、数据保存与管理、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安全与保护5大类、25个具体指标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精准医学专项基本情况,获得政策制定方面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精准医学专项数据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