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肺功能分析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主要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另取典型哮喘患者和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各1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三组受检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检测差异。结果分别对三组受检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FVC、FEV1、PEF以及FEF25%~75%等指标的检测值进行比较,可见激发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项指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典型哮喘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发后,三组患者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者的PEF、FEF25%~75%均显著下降,与激发前、激发后的典型哮喘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2.
孕妇,27岁,孕29周,孕2产0,因外院B超示脑积水入院。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min,血压13.3/7.9kPa。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在正常范围。妇科检查:宫高脐上三指,外阴正常,宫口未开。产前超声检查:妊娠子宫,双顶径:63mm,头围:212mm,腹围:191mm;脑中线结构消失,丘脑融合仅见一侧脑室,大小约54mm×42mm,前额可见两个无回区,似汇聚双眼,可见一喙鼻位于眼上方,未见口唇回声,两耳位较低(图1);股骨长42mm,脊柱呈串珠样排列,可见胎心胎动,胎心率141次/min,羊水指数198mm,最大羊水无回声  相似文献   
63.
宋凤菊  孙小平  吕臻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817-4818
目的:探讨规范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来该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2 080例按照胎儿超声筛查规范进行检查,并与引产及活产进行对照。筛查分4阶段:11~17周、18~24周、25~32周、33~足月,对胎儿进行Ⅲ级产前检查,显示的主要切面图像录入工作站。将实施规范产前检查后的检出率与实施前2年内进行对照。结果:规范产前超声检查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为14.26‰,11~17周检出41例、18~24周检出135例、25~32周检出226例、33~足月检出194例。检出率从实施前的63.14%(221/350)提高到实施后的95.64%(570/596)。结论:规范的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畸形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降低了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优化影响脂质体转染效率的因素,探索mIMCD-3的最佳转染条件,建立脂质体介导的高效细胞转染体系,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CFP)作为报告基因,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包裹pIRES2-EGFP质粒转染mIMCD-3细胞,研究了细胞接种密度、DNA用量、DNA与脂质体的比例、DNA纯度及血清的有无等因素对脂质体转染效率的影响;并以NIH-3T3为参照,比较二者的转染效率。结果:2?05/ml细胞接种密度、1?g DNA用量、1:3的D NA与脂质体比例,转染效率最高。转染前将细胞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有利于转染,有血清会降低转染效率,而转染后6h加入血清不影响转染效率。相同转染条件下,mIMCD-3和NIH-3T3的转染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验获得的优化条件可以明显提高脂质体对mIMCD-3细胞的转染效率,可作为有关研究或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65.
孕妇,24岁,孕1产0,孕21周。孕40^1 d时曾煤气中毒一次,未服药,自然痊愈。超声检查:宫内孕单羊膜囊双胎,一胎儿双顶径5.8cm,股骨长3.4cm,胎儿未见异常;另一胎儿无头无颈,呈一团块状,仅见一排列整齐的脊柱回声,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牵引复位后成功36例,转行后路小关节突切除后复位2例,术前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论]加强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瓜蒌大黄汤早期灌肠对重症肺炎气分证患者发热程度、炎性因子、肠受损黏膜修复等影响。方法 将80例气分证重症肺炎发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大黄汤灌肠,两组均持续治疗5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第7天发热程度、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胃动素(MTL)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第3天CRP、PCT水平及第7天六项炎性指标水平、血清DAO水平下降,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咯痰、喘息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NE%、CRP、PCT、TNF-α水平及第7天六项炎性指标水平下降(P<0.05),治疗第3及第7天血清DAO水平下降,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咳嗽、咯痰、喘息、腹胀、便秘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首次降至正常体温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复升率、复升后体温峰值降低(P<0.05);第7天WBC、NE%、CRP、IL-6、TNF-α水平及血清DAO水平降低,治疗第3天和第7天血清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喘息、腹胀、便秘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瓜蒌大黄汤早期灌肠可使重症肺炎患者解除发热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房性期前收缩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体表心电图中由房性期前收缩揭示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并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 9例体表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其中2例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体表心电图中若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存在跳跃性延长,可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但需食管电生理检查明确。  相似文献   
69.
孕妇,25岁,孕25周来我院初诊。超声显示:宫腔内有一胎儿,双顶径6.3 cm,头围21.2 cm,腹围19.1 cm,股骨长4.2 cm,脑中线结构消失,中央见单一丘脑低回声结构呈融合状,单一脑室腔,最宽处1.4 cm,单眼眶内可见两个眼球回声,眼眶上方可见一喙鼻,未见口唇回声。三维超声显示胎儿喙鼻、独眼畸形。羊水指数19.8 cm,最大羊水池深8.3 cm,脐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PPARγ上调miR-16的机制及其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经Real time RT-PCR检测脓毒症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PARγ和miR-16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分别用PPARγ激动剂RGZ、PPAR γsiRNA或miR-16抑制剂(antagomir-16)处理THP-1和RAW246.7,经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6及其靶基因IKKα的表达;细胞转染含miR-16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经PPARγ激动剂RGZ或拮抗剂GW9662处理后,检测细胞报告基因活性;细胞经PPAR γ激动剂RGZ处理,再经LPS处理,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经PPAR γ激动剂RGZ,或经antagomir-16预处理后,再经PPARγ激动剂RGZ处理小鼠,real time 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6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γ与miR-16的表达均降低且二者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PPARγ通过促进miR-16的启动子活性上调miR-16的表达,进而抑制miR-16靶分子IKKα的表达(P<0.05);PPAR γ上调miR-16后显著抑制炎症细胞产生TNFα和IL-6(P<0.05);PPARγ上调miR-16抑制脓毒症小鼠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P<0.05).结论 激动剂活化的PPARγ上调miR-16进而抑制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