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目的 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12岁.肛门闭锁直肠尿道球部瘘4例,肛门闭锁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3例,泄殖腔畸形1例(共同管<3 cm),肛门闭锁并球形结肠1例,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1例.10例患儿均有排尿困难,其中3例伴有尿失禁.MRI显示2例合并脊髓栓系.排泄行膀胱尿道造影显示3例合并左侧输尿管Ⅳ°反流及肾积水,其中1例存在后尿道憩室,无1例发现尿道狭窄.尿动力学检查显示9例膀胱容量及残余尿增加,充盈期逼尿肌压正常,无逼尿肌过度活动,尿流率下降,其中8例逼尿肌收缩力下降,1例逼尿肌收缩力正常.另外1例直肠前庭瘘合并脊髓栓系患儿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增多、尿流率下降,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合并逼尿肌过度活动.直肠尿道瘘合并后尿道憩室患儿行后矢状入路尿道憩室切除,泄殖腔畸形和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术后合并输尿管反流患儿行左侧输尿管再植,8例合并神经性膀胱的患儿坚持清洁间歇导尿.结果 随访6个月~5年,泄殖腔畸形患儿1年后仍存在左侧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直肠尿道球部瘘合并尿道憩室患儿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消失,无排尿困难及残余尿,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合并左侧输尿管Ⅳ°反流及肾积水患儿输尿管反流消失,仍需间歇导尿,其余7例患儿无1例出现上尿路损害.结论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脊髓发育不良及手术损伤可导致神经性膀胱.术中直肠尿道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尿道憩室或尿道狭窄.清洁间歇导尿是神经性膀胱的首要治疗方法,对于后尿道憩室可行尿道憩室切除术.  相似文献   
54.
黄小权  孙小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1027-1028
目的评价乳酸早期清除率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35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患者乳酸清除率。同时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组(26例)和低乳酸清除组(9例),比较2组病死率。结果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值在存活与死亡2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组,且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6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脊髓发育不良致神经源性肛肠的结肠动力与肛直肠功能.方法 42例神经源性肛肠患儿,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7.8岁.无肛肠及神经疾病患儿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7.6岁.结肠传输试验采用连续6 d每天同一时间口服不透X线标记物追踪法测定传输时间,肛直肠测压采用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代表直肠肌力、感觉和肛直肠反射多项指标测量.结果 全结肠通过时间(TCTT)病变组为(67.5±7.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6±6.8)h(P<0.05).分段结肠通过时间中,左半结肠(LCTT)和乙状结肠(SCTT)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右半结肠通过时间(RCTT)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直肠感觉阈、肛管收缩向量容积、静息向量容积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指标二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脊髓发育不良致神经源性肛肠不仅结肠动力出现障碍,肛直肠感觉运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临床应综合评定其功能,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髂腰肌盆底悬吊术结合Malone顺行灌肠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由脊髓发育不良所致的神经性大便失禁14例(年龄4~13岁),均行双侧髂腰肌悬吊盆底加强术和阑尾造口术,术后配合顺行灌肠治疗。结果 14例获得随访6~16个月(平均10.4个月),术前术后临床主客观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术后直肠静息压无明显变化;直肠感觉阈、肛管直肠压差、肛管高压区长度和主动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2例因造瘘口狭窄未能坚持顺行灌肠。结论 髂腰肌盆底悬吊术结合Malone顺行灌肠是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膀胱扩大术的应用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扩大术常用来治疗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膀胱扩大术的材料和方法有多种 ,各有其优缺点 ,作者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评价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在治疗肌源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肌源性大便失禁患儿89例,其中高位肛门闭锁术后35例,中间位肛门闭锁术后18例,低位肛门闭锁术后1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26例。临床评价41例为不良组,48例为优良组。所有患儿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2周,继续在家中坚持盆底肌收缩训练1年。46例肛门功能明显改善,43例无改善。优良组训练前肛管收缩压为(91.4±8.6)mm Hg,不良组为(45.8±20.7)mm Hg;训练后优良组肛管收缩压(137.8±19.6)mm Hg,不良组为(73.9±10.7)mm Hg。训练前肛管收缩压为80 mm Hg以上者46例,训练后41例肛门功能改善;80mm Hg以下者43例,肛门功能改善者5例。训练无改善的43例,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后再行训练,29例肛门功能进一步改善。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对部分大便失禁患儿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训练前应行肛门功能评价,选择合适的病例,对于肛门功能较差者,可先行肛门括约肌重建,再行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利用膀胱黏膜双层小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后的尿动力学表现。 方法  2 5例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患者行利用膀胱黏膜的小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男 16例 ,女 9例。年龄 4~ 14岁。 2 1例获随访 6~ 2 4个月。手术前后行IVU、尿动力学检查及临床评价。 结果 手术后膀胱容量 (2 4 2 .6 2± 6 0 .0 4 )ml、膀胱顺应性 (8.10± 3.0 0 )ml/cmH2 O(1cmH2 O =0 .0 98kPa)、最大尿流率 (7.6 0± 2 .90 )ml/s均较术前 [分别为 (14 2 .14± 4 5 .88)ml、(3.2 6± 1.5 7)ml/cmH2 O、(3.0 0± 1.0 0 )ml/s]增加 ,逼尿肌压力降低 [术前 (5 2 .0 0± 14 .11)cmH2 O、术后 (33.33± 15 .39)cmH2 O],剩余尿 /膀胱容量较术前减小 (术前 0 .33± 0 .11、术后 0 .16± 0 .10 ) ,P均 <0 .0 1。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和尿道闭合压无改变 ,无抑制收缩减轻。 7例恢复尿意 ,9例输尿管返流减轻。 结论 利用膀胱黏膜的双层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可增加膀胱容量及顺应性 ,降低逼尿肌压 ,减轻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程度。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闭合压低是影响临床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例,其中治疗组70例选择化疗 放疗,化疗后即刻放疗;对照组61例对比单纯放疗.化疗用药氟尿嘧啶(5-Fu)0.5/m2d 1~5 顺铂(DDP)15 mg/m2d 1~3静滴.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年;总缓解率治疗组94.3%,对照组为88.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年生存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64.3%,18.6%;对照组为59.0%,11.5%,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论 化疗 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提高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