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69篇
神经病学   3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磁共振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血流灌注成像 (PWI)不仅可以超早期诊断脑梗死,明确缺血部位、缺血范围,估计缺血半暗带的大小和鉴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特殊磁共振序列还可以确诊早期颅内出血。有助于溶栓对象的筛选和预后的判断,为溶栓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传统磁共振技术 TIWI、 T2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虽能在发病 12h后诊断脑梗死,但不能在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内判断脑缺血及缺血范围和严重程度。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 DWI和 PWI不仅可超早期诊断脑梗死明确缺血范围,估计缺血半暗带的大小,判断血管…  相似文献   
712.
目的本文采用钙离子特异性荧光指示剂Fura-2/AM,使用光电联合检测系统检测白藜芦醇甙(polydafin,POL)对由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和特征。方法实验设计分3组(n=30),①组加1×10-5mol/L谷氨酸,②组同时加1×10-5mol/L谷氨酸,50μg/mlPOL,③组即在②组回到基线后再给予1×10-5mol/L谷氨酸。结果①组(Ca2+)i明显升高,②组(Ca2+)i的变化明显变小,其峰值降低,且第1时相上升速度减慢,第2时相下降的时间也有所缩短,③组出现与①组相似的钙震荡现象,但第1时相与第2时相均缩短,△(Ca2+)i的变化稍低。结论POL通过影响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动,快速抑制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内(Ca2+)i升高,对海马区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具有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13.
Alzheimer病的胆碱能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zheimer病的胆碱能活性下降 ,包括乙酰胆碱的合成酶、降解酶及其受体障碍 ,胆碱能缺陷与β 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形成恶性循环 ,加剧了Alzheimer病的恶化。活化胆碱能系统可有效地改善Alzheimer病的认知功能 ,其方法目前以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最可靠和最有效。  相似文献   
714.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表达的变化,揭示短暂缺血时神经系统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T-PCR)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内Epo的表达变化。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Epo蛋白在脑内表达广泛,主要颁布在缺血侧基底节区、海马和部分皮层。在缺血再灌注1h和6h,基底节区Epo蛋白和mRNA表达较高,再灌注12h,基底节区Epo表达减少,额顶皮质Epo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额顶皮质Epo表达达到高峰,48h开始下调。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表达的变化,可能是机体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15.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若能早期确诊,及时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则对抑制帕金森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核医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本文对核医学技术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16.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此模型上,脑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72 h后,再次脑缺血90 min后再予再灌注24 h,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IP 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轻于假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R组)(P<0.05);R组和IP R组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异常升高,与假脑缺血预处理 假脑缺血再灌注组(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 R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717.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筛选并探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损毁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进行PDⅠ、Ⅱ、Ⅲ号中药方剂,水溶性左旋多巴块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并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后1、2、3、4周旋转行为;处死后测定各组右侧黑质相关指标。结果与其它组比较,PDⅠ号中药方剂可明显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显著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P<0.01),对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无影响。结论PDⅠ号中药方剂具有治疗实验性PD的功效。  相似文献   
718.
腺苷A_(2A)受体拮抗剂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实验研究发现腺苷A_2A受体拮抗剂具有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本文就腺苷A_2A受体及其拮抗剂的特性,腺苷A_2A受体拮抗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19.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1组和补阳还五汤2组,每组1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小时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含水量,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小时,补阳还五汤1、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体积及脑水肿也明显减轻(P均<0.05),脑组织病理学显著改善.补阳还五汤1、2两组比较,2组疗效稍好于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