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及其方法。方法 对100例结直肠癌患者取血清,另取献血员19例,非肿瘤患者13例为对照;并另取癌组织26份,癌旁组织22份及非恶性组织29份作对比观察,p16基因甲基化分析;并对其进行缺失分析及点突变的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异常甲基化为69 %;缺失为9 %;点突变为45 %;癌组织之结果与血清相似;而癌旁组织显然较低。SSCP阳性者经序列分析证实有3例为错义突变,1例为移位,1例为同义突变。其中4例造成p16蛋白的缺失。作为肿瘤的生物标志物,3项联合应用其灵敏度为88 %,特异性为96.87 %,准确率为90.15 %。比文献用CEA+CA19-9+CA72-4+CA242 4项指标联合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皆高。结论 血清DNA含量不高但能反映人体对肿瘤的负荷,本实验对DNA的质和量的要求不是太高,能检出10-3的DNA片段,可用于临床诊断及大面积普查,并可用于对出院患者的长期随访。并提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癌变机制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21种细胞因子[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趋化因子(IFN-inducible T cellαchemoattractant,ITAC)、GM-CSF、Fractalkine、IFN-γ、IL-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α,MIP-3α)]、IL-12(p70)、IL-13、IL-17A、IL-1β、IL-2、IL-4、IL-21 、IL-23、IL-5、IL-6、IL-7、IL-8、MIP-1α、MIP-1β和TNF-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6月的山西省肿瘤医院40例肺癌患者;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30名健康人和40例初诊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21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11种细胞因子[(GM-CSF、Fractalkine、IFN-γ、MIP-3α、IL-12 (p70)、IL-1β、IL-2、IL-6、IL-7、IL-8、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癌患者非转移组与转移组血清中21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肺腺癌(adenocarcinoma,AC)组血清IFN-γ与MIP-1β水平明显高于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均P<0.05),肺SCC组血清ITA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P<0.05).高表达的11种细胞因子在两组间表达的相关性不同.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等11种细胞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肺癌发生发展,这些高表达的细胞因子或许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并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在胃腺癌早期筛查及进展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2 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1 例胃腺癌患者(胃癌组)和85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应用AimPlex 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17 种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p70、IL-15、IL-17A、TNF-α、TNF-β、GM-CSF、G-CSF、IFN-γ、IP-10、MCP-1 和VEGF-A)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IL-10、IL-8、IL-6、IP-10、MCP-1、VEGF-A和IL-12p70 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晚期胃癌组(Ⅲ/Ⅳ期)的IL-8、IL-6 和VEGF-A 的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Ⅰ/Ⅱ期)(均P<0.01)。在区分早期胃癌组与对照组中,IL-8、IL-6、IL-10、IP-10、MCP-1、IL-12p70 和VEGF-A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8、0.92、0.89、0.84、0.76、0.74 和0.58;其中IL-8、IL-6 和IL-10 的敏感性分别是97.4%、89.5%和97.4%,特异性分别是87.1%、85.9%和77.6%。在区分晚期胃癌组与早期胃癌组中,IL-8、IL-6 和VEGF-A的AUC分别是0.82、0.72 和0.69,敏感性分别是83.7%、60.5%和41.9%,特异性分别是71.1%、76.3%和92.1%。结论:血清IL-8、IL-6 和IL-10 联合检测有望用于胃腺癌的早期筛查,IL-8、IL-6 和VEGF-A的联合检测可用来评估胃腺癌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为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临床靶区(CTV)外放计划靶区(PTV)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1例,热塑成型固定面罩固定。连续5 d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正侧位验证片各一张,共110张验证片,通过配准数字化重建图像(DRR)和EPID拍摄的验证片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 平移误差X(左右方向):1.47±1.05 mm,Y(腹背方向):(1.08±1.07)mm,Z(头脚方向):(1.57±1.12)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66±0.35)°,矢状面为(0.65±0.34)°。结论 对于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应为5 mm。定期对治疗设备进行质量保证(QA)有助于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水平与难治性淋巴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初治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NK细胞的活性,化疗后随访分为难治组30例、有效组30例,以2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淋巴瘤患者组化疗前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数比健康对照组低(30.17±8.63与46.52±1.39,t=12.218,P<0.05;0.86±0.45与1.64±0.05,t=11.225,P<0.05;12.39±7.08与19.29±0.84,t=6.365,P<0.05),CD+3、CD+8细胞数比健康对照组高(76.14±10.71与70.48±1.44,t=-3.439,P<0.05;40.28±14.03与28.35±0.73,t=-5.625,P<0.05)。难治组化疗前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数比有效组低(27.70±7.81与33.13±8.82,t=2.163,P=0.036;0.67±0.27与1.10±0.52,t=3.272,P=0.003;9.87±6.60与15.40±6.58,t=2.771,P=0.008),而CD+3、CD+8 细胞数比有效组高(79.67±8.18与71.91±12.00,t=-2.540,P=0.015;44.70±13.99与34.98±12.41,t=-2.416,P=0.020)。结论 淋巴瘤初治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对判断、预测容易转归为难治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用聚合酶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对30例肺癌的P53基目突变进行了观察。对第5、6、7、8四个高变异区进行了检测,发现20例有P53基因突变(66%),其中鳞癌12例,有8例检出P53基因突变(66.6%);转移性腺癌8例,检出5例有P53基因突变(75%);4例未分化癌亦有此突变;尚有4制癌性胸水,其中2例找到P53基因突变。本文讨论了P53基因突变与损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建立一种能有效测查大肠癌血中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并初步探讨其对大肠癌发生微转移可能性的评估意义。方法 :应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Nested RT- PCR)对 5 5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细胞角化蛋白— 19(CK- 19) m RN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0例 (5 4.4% )检得门静脉血 CK- 19阳性 ,临床 Duke’s A+ B、C、D其中 CK- 19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48.3 %、5 8.8%、6 6 .7%。结论 :巢式 RT- PCR可作为一项快速、灵敏度高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大肠癌微转移研究中加以应用。门静脉血中 CK- 19阳性在早期大肠癌既有发生 ,且阳性检出率随病情分期的进展而呈上升趋势。CK- 19m RNA基因可望成为一项对大肠癌预后进行评估 ,制定术后康复治疗计划时参考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讨论癌基因研究中应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式RT-PCR)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的作用体会。方法:以巢式RT-PCR法检测55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和54例卵巢癌患者及10例妇科良性肿瘤病人骨髓中细胞角化蛋白基因-19(CK-19)mRNA的表达,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和优 化。结果:大肠癌中有54.5%(30/55)检得CK-19阳性,卵巢癌中有63.0%(34/54)检得CK-19阳性,10例妇科良性肿瘤无CK-19的表达。我们认为,为了能够在实验中得到好的扩增效果,整体RT-PCR操作中应把握以下几点:①要对用商品化试剂盒抽提到的总RNA样品在冷环境下重新沉淀、纯化;②在对反转录反应的温度控制方法,要注意高低温转换迅速彻底这一原则;③巢式引物的反应,能够使整个实验的特异性大为增高。结论:经过上述三方面措施改良后的巢式RT-PCR能够用来检测恶性肿瘤患者CK-19mRNA的表达,因而成为监测这类肿瘤患者造血及血液循环系中癌细胞分布情况的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手段。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一种能有效测查大肠癌血中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初步探讨其对大肠癌发生微转移可能性的评估意义。方法:应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对55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细胞角化蛋白-19(CK-19)mRN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30例(54.4%)检得门静脉血CK-19阳性,临床Duke's A B、C、D其中CK-19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3%、58.8%、66.7%。结论:巢式RT-PCR可作为一项快速、灵敏度高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肠癌微转移研究中加以应用。门静脉血中CK-19阳性在早期大肠癌既有发生,且阳性检出率随病情分期的进展而呈上升趋势。CK-19mRNA基因可望成为一项对大肠癌预后进行评估,制定术后康复治疗计划时参考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