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为寻求适合中专起点的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道路,基础护理教研室对护理学基础中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后练习操作”教学方法为“学生先动手操作,教师后解释示范”,因材施教、查漏补缺,避免重复教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习者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2001级到2005级五届共500名学生的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技能考试成绩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本次教学改革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2.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有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可能并非两个独立疾患。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共性研究已经在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影像学改变等各个方面广泛地开展。本文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在危险因素、影像学改变及早期预防等方面的部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白内障手术可采用球后及球周麻醉等。这些麻醉方法各有其长处,但也存在许多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我们在非超小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采用表面麻醉,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在"高职"教学中如何把教育理论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方法根据作者在《外科护理学》"肺癌病人护理"一章的多媒体教学经验,从课件的制作到课堂的讲解应用了当代教育学理论。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价。结果本次课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效果显著。结论只有将当代教育学理论应用到多媒体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弥补其不足,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96.
介绍五年一贯制涉外护理专业教育的形式,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实践教学及考核等方面分析五年一贯制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制订和完善五年一贯制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性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类癌的内镜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经内镜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十二指肠球部类癌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2~52岁,平均(36.3±8.4)岁。结果17例患者术前均应用超声内镜诊断,其中考虑为异位胰腺4例,类癌13例,最大直径0.4~1.0cm,均与固有肌层分界清晰。内镜治疗均取得成功,采用透明帽辅助切除法,术中与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均证实为类癌,因此超声内镜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6.5%。患者平均随访观察(20.5±12.4)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超声内镜可以有效地判定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浸润深度,评价内镜下切除指征,但无法术前定性诊断。内镜透明帽辅助下切除治疗十二指肠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胃镜腹腔镜联合方法治疗胃窦体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选择8例胃窦体固有肌层肿瘤,术前超声内镜诊断肿物起源固有肌层,黏膜层良好,胃窦体前壁4例、后壁2例、胃体小网膜囊内1例、胃体大网膜下1例。病变大小1.5~3.5cm,平均(2.4±0.7)cm。先在腹腔镜下分离显露病变,后在内镜进行病变黏膜下注射,最后由腹腔镜剥离切除病变并保留黏膜。随访观察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内镜辅助腹腔镜剥离切除,无出血、感染和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间质瘤6例,神经纤维瘤2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后胃黏膜未见异常,胃壁蠕动正常,无复发。结论内镜辅助腹腔镜剥离切除技术是胃窦体固有肌层肿物重要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鼻空肠营养管的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与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6月,选择因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病变导致狭窄梗阻需要空肠营养治疗的4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鼻空肠营养管的内镜下常规推送式置入(推送组)与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导丝组),比较操作时间、置入一次性成功以及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的情况。结果每组20例患者,均完成内镜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治疗。推送组与导丝组,操作平均时间分别是(750.3±445.9)S、(157.4±79.3)s,一次性成功率为85%、100%,空肠营养管脱回胃内发生率为30%、0%。两者比较,在操作平均时间上,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置入鼻空肠营养管,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比内镜下推送式置入技术,更具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0.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日益完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掌握腰大池引流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1操作方法(1)一般患者取侧卧位或是胸膝卧位,在L 3~L 4或是L 4~L 5椎体间局部麻醉,应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内的硬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1]。(2)成功置入后,向椎管内腰骶方向置入引流管3~4 cm,观察管内脑脊液通畅后,将引流管固定,以防脱出,接引流调节装置和无菌引流袋。(3)在操作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认真观察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特别是观察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或是同时较前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是消失、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等,常常提示脑疝形成[2],应该立即停止操作,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生命。(4)按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无菌操作,嘱患者不要乱动。有意识障碍者,用约束带约束其体位。引流时,动作要轻柔,熟练,严格控制引流速度,避免引流过量,防止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等。2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取得患者配合。患者和家属对腰大池引流操作了解很少,难免有些担心与害怕,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向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