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目的 研究淫羊藿多糖提取及脱蛋白工艺.方法 采用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考察指标,比较Sevage法、氯化钠法、氯化钙法、鞣酸法及盐酸法的脱蛋白效果.结果 淫羊藿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40.Sevage法的蛋白脱除率高达68.71%,多糖损失率仅为21.5%.结论 淫羊藿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Sevage法脱蛋白效果较好且多糖损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37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褪黑素(MT)水平及节律变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32例(DM组)和正常对照16例(NC组)作为研究对象。DM组又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MV)和无大血管病变(NMV)两个亚组。受试者于02:00(t2)和08:00(t8)抽血测定血清M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以t2和t8时间点的比值表示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①与NC组比较,DM组的血清MTt2水平、MTt2/t8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DM组两亚组比较,MV组的血清MTt2水平、MTt2/t8的比值显著低于NMV组(P<0.01)。②DM组的血清SODt2、SODt8的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NOt2、NOt8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5)。与NMV组比较,MVC组的血清SODt2、SODt8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清NOt2、NOt8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Tt2与患者的病程、HbA1c、NOt2呈负相关(P<0.05),与SODt2呈正相关(P<0.01);而MTt8仅与NOt8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MT夜间血清水平降低及昼夜分泌节律紊乱,并与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有相关性,这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73.
目的 探讨仪器法测定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参考范围和异常结果的判定标准。方法 用两种APTT试剂测定正常人、口服抗凝药病人、标准Ⅷ因子血浆及肝素钙血浆的APTT值。分析两种APTT试剂测定的结果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种APTT试剂测定结果若以秒的形式报告有显著差异 ,若以APTT比值的形式报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各临床实验室应确定自己的参考值范围。检测结果以比值的形式报告 ,各实验室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仪器法测定APTT应以病人结果比正常对照延长 7s以上为异常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74.
目的 比较氯普噻吨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71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普噻吨组(n=33)及氟哌啶醇组(n=38)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氯普噻吨注射液对控制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注射液少。结论 氯普噻吨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75.
肠道菌群微生物是与宿主共生的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当其发生紊乱时将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代谢产物也对全身代谢性疾病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骨代谢性疾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肠道微生物群所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能够很好地反映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功能,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在骨代谢性疾病中起着调控作用。中药在调控肠道菌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SCFAs的调控。笔者就单味中药及提取物与中药复方通过调控SCFAs影响骨代谢,从而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6.
目的 分析胎龄<28周早产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超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治疗的265例超早产儿临床资料,据胎龄(<26周组、26周组、27周组)及预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分组,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不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例超早产儿,总体预后良好122例(46.0%),预后不良143例(54.0%)。超早产儿罹患疾病顺位前5位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感染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27周组患儿剖宫产率高、出生体重大、身长较长(P<0.05)。27周组孕妇产前糖皮质激素、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高,患儿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占比高(P<0.05)。<26周患儿Apgar评分差,胎膜早破、宫颈机能不全、预后不良占比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出血、胎膜早破>18 h、1 min Apgar评分0...  相似文献   
377.
目的观察大鼠多系分化持续应激(Muse)细胞对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自大鼠(6只, 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院)股骨内分离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 长时间胰蛋白酶孵育法(LTi)自BMMSCs中分离大鼠Muse细胞, 流式细胞术标记如白细胞分化抗原(CD)29、CD34、CD90等及特异阶段胚胎抗原-3(SSEA-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Nanog同框蛋白(NANOG)等抗体, 定向诱导分化后标记α-甲胎蛋白(AFP)等鉴定其多能分化能力;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损伤损伤模型;与Muse细胞共培养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桥接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及形态,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LTi后, 大鼠BMMSCs中(2.57±0.57)%能够形成特征性的Muse细胞簇;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 Muse细胞保留了BMMSCs表面分子特征, SSEA-3的阳性细胞比例[(73.2±1.4)%]显著高于BMMSCs[(2.3±0.3)%];免疫荧光实验表明, 培养的Muse细胞阳性表达NANOG等多能分化标记, 定向诱导分化后...  相似文献   
378.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的卵巢功能。方法:189例PCOS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进行常规体格检查、阴式超声检测,克罗米芬刺激试验(clomiphene citrate challenge tes,CCCT),性激素测定,并对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观察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妊娠率。结果:20~34岁组和35~39岁组的PCOS患者的平均窦卵泡数目、基础FSH水平、CCCT异常数和妊娠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40~46岁组的PCOS患者平均窦卵泡数目减少,基础FSH水平升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CCCT异常例数明显增高,促排卵后妊娠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的生育窗可能延长到40岁,40岁以后的PCOS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促排卵治疗效果欠佳,妊娠率低。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卵巢储备的PCOS患者的研究,对PCOS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9.
背景与目的:腹内疝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疾病,可导致0.6%~5.8%的小肠梗阻。腹内疝分为先天性腹内疝和后天性腹内疝,临床上先天性腹内疝少见且术前诊断困难,且梗阻性腹内疝发病急骤,患者短时间内可出现肠管的缺血绞窄、坏死、穿孔,严重者会出现休克死亡。故对于此类患者早期的诊断及干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先天性左侧十二指肠旁疝(PDH)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并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左侧PDH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等临床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为49岁男性,因进大量宿食后出现脐周疼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入院。全腹部CT平扫结果表现:左上腹局部肠管走行欠规则,肠系膜聚集、增厚伴腹腔渗出,考虑腹内疝。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左上腹小肠聚集成团,疝入Treitz韧带处的Landzert窝,肠管扩张水肿未坏死,疝环口约8 cm×4 cm大小,还纳复位后以倒刺鱼骨缝合线关闭疝环口。术后确诊左侧PDH。患者恢复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结论:先天性PDH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诊断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