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位在大肠,其发病的内因为正气虚损,五脏亏虚;外因为湿热、瘀毒等邪毒入侵,积聚日久,最终损伤肠络而形成恶性肿块。此外,本病发病还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大肠癌的预防应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摄情志、积极治疗慢性肠道疾病以及从思想上重视大肠癌,积极定期体检等。 相似文献
2.
孔婧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48-549
带状疱疹多由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针刺可以起到调和气血,通络止痛,通则不痛的效果,同时又能激发体内内啡肽类物质的释放,达到针刺镇痛的效果。刺络拔罐既可使热毒之邪随恶血而泄,又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疱疹结痂脱落,加速皮损的愈合。灸法通过对皮损局部的温热效应,起到以热引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清下解胰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清下解胰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A组、治疗A组、模型B组、治疗B组;通过经典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并改良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肉眼大体观察各组大鼠术后表现及死亡情况,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损害的改变,检测血清淀粉酶及TNF-αI、L-6I、L-10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镜下观察胰腺的病理损害显示,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较模型A组、模型B组显著减轻(P<0.01)。模型A组、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A组较模型A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B组较模型A组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而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B组较模型B组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均降低,其中TNF-αI、L-6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A组、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I,L-10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A组和模型B组较模型A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B组较模型B组显著升高(P<0.01)。经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水平与病理损害无相关;各组TNF-αI、L-6的变化情况一致,呈正相关,且与病理损害呈正相关;IL-10与病理损害和TNF-α无相关。结论:清下解胰方可能通过降低TNF-α与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维持高水平的动态网络平衡,阻断"瀑布样级联反应"而起到减轻胰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中应用气管内右美托咪定给药对肺癌患者肺保护和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行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4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气道插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观察组患者经气道导管注入1μg/kg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即刻(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和术毕(T4)时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期间呛咳评分和镇静-躁动评分(S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4时刻PaO2为(131.81±14...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7、9(AQP-7、9)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模型大鼠,第8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大鼠5只和模型组大鼠10只,模型组剩余大鼠再分为高脂饲料组、易善复组和清肝化痰活血方组,给药5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清、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及肝组织中AQP-7、9的表达;另肝组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第8周时,模型组大鼠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13周时,高脂饲料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肝组织中AQP-7、AQP-9 mRNA的含量与正常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肝化痰活血方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高脂饲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ST、ALT、TG、TC的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AQP-7含量较高脂饲料组明显上升(P<0.01),AQP-9含量较高脂饲料组明显下降(P<0.01)。 结论:AQP-7、9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有关,清肝化痰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AQP-7、9的表达进而改善肝细胞脂质代谢起到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属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表现等特点。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是邪实和正虚,以脾肾不足为病之本,湿热与瘀毒侵袭为病之标,正气不足,毒邪入侵,日久损伤肠络而发为本病。治疗应标本兼顾,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中药复方在临床大肠癌的治疗中,多从扶正固本入手,对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减轻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下解胰方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组、清下解胰方组、清下组、化瘀组、疏肝组,通过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建立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所有组别于术前12h、术后及术后11h干预,并于术后12h后取材检测Toll样受体4(TLR4)mRNA、核因子-κB(NF-κB)mRNA、IL-1β、病理评分并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清下解胰方组大鼠病理损伤明显少于模型组,拆方各组较模型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血清IL-1β:清下解胰方组和清下组较模型组均有显著降低。TLR4mRNA:清下解胰方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F-κBmRNA:清下解胰方组和清下组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病理评分与TLR4和NF-κB呈正相关,但与IL-1β不相关;TLR4与NF-κB和IL-1β均呈正相关。结论清下解胰方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而起到治疗作用。清下解胰方主要通过其清热解毒、通腑泻下和活血化瘀而起到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