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方法入选214例体检人群,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60例)、高血压前期1组(78例)、高血压前期2组(76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HCY,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baP-WV。结果理想血压组、高血压前期1组、高血压前期2组HCY、baPWV分别为[(11.34±4.65)μmol/L]、[(10.52±1.07)m/s],[(13.27±3.72)μmol/L]、[(13.18±2.14)m/s],[(14.98±5.13)μmol/L]、[(15.63±2.87)m/s],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1组、2组ABI分别为(1.05±0.12)、(0.97±0.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前期1组、2组ABI与理想血压组(1.18±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HCY、baPWV为理想血压进展为高血压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Y、ABI、baPWV与高血压前期有关,三者联合可用来更好的评估高血压前期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 14 6例AMI接受 PCI治疗者分为四组。急诊直接 PCI组 (急诊组 ) 45例 ,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 IRA)未通行补救 PCI组(补救组 ) 3 1例 ,溶栓后 IRA开通行延迟 PCI组 (延迟组 ) 3 2例 ,未行溶栓 4周内择期 PCI组 (择期组 ) 3 8例。延迟及择期组术中对严重狭窄的非 IRA同时进行处理。对所有患者随访 3~ 12个月 ,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4 6例患者 IRA14 9支 (其中 3例为双支 IRA) ;14 9支 IRA及 3 5支非 IRA行支架置入 ,14 5例获有效血运重建 ,IRA支架的置入率为 10 0 % ,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平均残余率 <10 % ,手术成功率 99.3 %。术中 3 8例出现无再流现象 ,急诊组及补救组发生率高于后两组 ,P<0 .0 5。术后死亡 4例 ,择期组高于其他三组 ,P<0 .0 5。再发心绞痛者 19例 ,急诊组及补救组低于另外两组 ,P<0 .0 5;择期组再发 AMI1例。结论  PCI是治疗 AMI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急诊 PCI即刻手术成功率高 ,补救 PCI是抢救高危患者的有效方法 ,两种方法术中无再流的发生率较高 ,但效果最好 ;延迟 PCI、择期 PCI能改善患者预后 ,但易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术(PCI)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0)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将80例临床确诊为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连解毒汤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 (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NO和hs-CR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在疾病认识程度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提高ACS患者PCI术后VEGF、NO水平以及降低hs-CRP水平,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应用高频体表超声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颈动脉重构的改变。方法:选择2002/2003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35)和稳定型心绞痛(n=25)患者共62例,采用荷兰菲利蒲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得出颈动脉血管总面积、血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偏心指数、斑块面积狭窄百分率,计算重构指数(狭窄处血管总面积比参考血管总面积)。重构指数〉5%为正性重构,〈5%负性重构,在&;#177;5%之间为无重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颈动脉重构的差异。结果:62例全部进入结果发分析。①血管总面积与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51,P〈0.05),血管腔面积与斑块面积之间无相关性(r=0.07.P〉0.05)。②向心性斑块狭窄处血管总面积与参考血管总面积比较差异显著[(72.67&;#177;22.18),(63.69&;#177;14.72)mm^2,P〈0.05],可见明显的血管正性重构,而偏心性斑块血管重构不明显(P〉0.05)。③脂质型+纤维脂质型斑块狭窄处血管总面积与参考血管总面积比较显著升高[(71.86&;#177;22.65),(63.79&;#177;19.96)mm^2,P〈0.05]。可见明显的血管正性重构。④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颈动脉斑块血管段正性重构38个.负性重构20个;稳定型心绞痛组斑块血管段正性重构9个,负性重构21个.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10.024,P=0.002)。结论:外周血管超声是检测颈动脉血管重构的一种可靠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  相似文献   
36.
总结我院1991-1998年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实施胸部肿瘤手术后出现的49例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对同期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老年冠心病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术后应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37.
心悸是以患者自感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常伴有胸闷、失眠、耳鸣等症状,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引发.奔豚首见于《内经》,以发作时感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至胸或达咽,发作时烦躁欲死,缓解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时轻时重,多受情志影响.虽奔豚气发作时的症状易与心悸相似,但其根本病因病机并不相...  相似文献   
38.
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及31例正常对照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型,并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2G/2G型、2G等住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颈动脉脂质型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2G/2G型、2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纤维型和钙化型斑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分布存在不同。2G/2G型、2G等位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特征进行评价。方法:①选取2003-03/0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7例作为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仪器设备:荷兰菲利蒲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高频探头频率4~10MHz。③应用超声技术观察患者动脉内膜有无增厚及斑块部位、大小和回声特点。调整仪器进入AD状态,图像采集深度4cm,总增益(信号放大)50dB,侧向增益补偿置于50线,时间增益补偿置于50线,上述仪器条件设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调整探头角度以获得理想的颈动脉二维图像,连续取样记录于光盘上。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二维超声表现进行斑块分型,计算斑块低回声区所占斑块面积百分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图像平均强度值的比较:正常内膜图像平均强度为(39.05±7.09)dB,脂质型斑块为(33.5±4.6)dB,纤维型斑块为(44.38±3.14)dB,钙化型斑块为(56.77±4.94)dB。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外膜的比值:正常内膜斑块与外膜比值为(64.87±10.02)%,脂质型斑块为(61.80±4.38)%,纤维型斑块为(78.36±7.86)%,钙化型斑块为(110.23±8.7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斑块与外膜比值、低回声区所占斑块面积百分率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74.29%,脂质性斑块发生率最高(47.46%);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88.9%,纤维型斑块发生率最高(40%)。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斑块与外膜比值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犤(71.18±12.53)%,(102.65±14.02)%,P<0.001犦,但低回声区所占斑块面积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犤(65.76±11.38)%,(21.65±8.44)%,P<0.001犦。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定量评估斑块组织特征,且颈动脉组织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40.
应用高频体表超声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结构和功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对 3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膜厚度、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 ,并与 2 7例稳定型心绞痛及 3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内膜中膜厚度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分别为 0 .10± 0 .0 2和 3.98± 1.6 5 )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 0 .11± 0 .0 4和 4 .76± 2 .37)与对照组 (分别为 0 .0 7± 0 .0 1和 9.33± 3.4 7)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斑块积分和斑块指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分别为 4 .0 6± 2 .2 1和 3.14± 1.97)与稳定型心绞痛组 (分别为 4 .17± 1.76和3.2 1± 1.88)间无差异 (P >0 .0 5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型为主。研究结果提示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颈动脉结构及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