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正结节性痒疹为疣状结节性损害,以小腿伸侧多见,伴剧烈瘙痒,其病因尚不清楚。2012年2月—2015年9月我科与疼痛科共收治顽固性结节性痒疹33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口服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门诊诊断为结节性痒疹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1例)。病例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参考文献~([1])标准患者;能独自配合医务人员完  相似文献   
52.
目的讨论直肠类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内镜下局部肿物切除术5例,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8例,Miles手术1例,Dixon手术1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无死亡。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53.
目的讨论与小儿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及合理综合治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8例小儿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问题。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1例(5.56%),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1例(5.56%),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分切除16例(88.9%),17例(94.4%)根据肿块及淋巴结情况行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1例(5.56%)未行淋巴结清扫。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17例(94.4%),滤泡状癌1例(5.56%),淋巴结转移12例(66.7%)。术后平均随访5年,无死亡。结论儿童甲状腺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结合内分泌及核素治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对1例临床少见Ménétrier病患者的回顾,探讨本病的诊疗体会,并讨论该病的临床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同道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至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在不断更新。微创外科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肺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肺癌的外科治疗从最初非解剖性的肿瘤烧灼切除,发展到了全肺切除以及肺叶、支气管袖式肺叶、支气管肺动脉袖式肺叶切除、气管隆突切除重建等多种术式。该文对肺癌外科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研发一种用于抑制腕部病理性震颤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控制器设计、仿真建模以及实验测试。仿真阶段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腕关节肌肉骨骼模型;设计控制器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对肌骨模型中存在的震颤扰动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保证了在抑制高频低幅震颤扰动的同时不影响其低频高幅的自主运动,对震颤扰动幅值的抑制平均达到约95%。实验阶段搭建了FES闭环控制系统实验平台,由电刺激器、角度传感器、电脑控制器和输出板卡以及实时控制软件系统组成。研发的系统在5例健康受试者及1例震颤患者身上进行了测试,震颤抑制效果分别约为90%和80%。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分析凋亡细胞及凋亡通路中的关键因子Bcl-2表达的变化,阐明葛根素抗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DM)组和DM葛根素干预组,ip链脲佐菌素建立DM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3mo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应用RT-PCR对Bcl-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DM大鼠HE染色可见神经节细胞减少,内外颗粒层平均光密度减低,有空泡形成,细胞排列紊乱稀疏。葛根素干预组细胞结构好转,未见空泡。RT-PCR可见Bcl-2在葛根素干预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DM组(P<0.05)。结论:葛根素可改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增强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8.
黄泽龙  李月明  姚鹏 《安徽医学》2006,27(4):320-321
目的探讨腋下径路[1]对第一肋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4例第一肋骨病变患者采用腋下小切口行第一肋骨肿瘤切除。结果4例第一肋骨肿瘤均一期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诊30个月,无血管、神经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是巨块型侵及第二肋骨,术中行肿瘤及第二肋骨受侵部完整切除,一期胸大肌胸壁缺损修复[2]。结论经腋下径路第一肋骨肿瘤切除术,能够达到手术切除肿瘤的目的,暴露较好,切口小,对血管、神经处理方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15 min,观察组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室、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10 min、1 h时的OAA/S评分和拔管后1、4、6、12 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 min,观察组的SBP为(124.9±7.7)、(120.3±9.2)、(118.9±9.3)mm Hg,DBP为(73.8±5.9)、(71.8±8.1)、(69.5±8.0)mm Hg;对照组的SBP为(138.0±9.4)、(134.9±11.0)、(132.7±10.8)mm Hg,DBP为(82.3±8.5)、(80.6±9.6)、(79.8±8.5)mm Hg,观察组各时点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4、6、12 h,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0±0.8、1.4±0.7、2.2±1.0、2.8±0.6,对照组为2.7±1.0、3.5±1.1、4.1±1.0、3.2±1.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超前镇痛用于成人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确诊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芬太尼贴治疗组(对照组)与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组(联合组)。对照组对以前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剂量转换,逐渐增量,直至疼痛缓解VAS < 3分或爆发痛 < 3次;联合组在使用芬太尼贴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 mg 3次/日,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但总用量≤2 400 mg/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W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程度、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均有下降(P < 0.05),联合组更明显(P < 0.05);QO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联合组改善显著(P <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联合组为96.7%;联合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