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eetonide (IVTA) for mae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 RVO determined by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and multifoeal electroretinogram (mfERG). Methods TA was injected intravitreally in 28 eyes of 28 patients with mae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determined by OCT and mfERG. The change of visual acuity,the maeular thickness measured by OCT and maeular function by rnIERG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 up. The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 and the aver-age P1 amplitude w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Conelusion Ⅳ-TA could alleviate the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OCT and mfERG were useful means to evaluate the macular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IVTA for BRVO.  相似文献   
62.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上皮和内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转运水蛋白,在眼部组织中大量存在,并参与包括维持眼压、促进上皮修复等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其与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密不可分,AQP0广泛大量存在于晶状体中,其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发生,其后天表达改变会导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加速发展;眼内介导水分运输的AQP表达失调,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水肿、青光眼的高眼压及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等一系列与水分子运输失衡相关的眼病.如果在眼内可以使用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从数量及空间分布上改变AQP的表达,这很可能成为治疗眼科疾病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对于玻璃体切割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眼底血液循环的作用。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60例6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患者术前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30例,空白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于术后第1d起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连续14d,每日术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术后第1d,术后1 wk和2 wk 使用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进行眼底扫描,记录相同部位视网膜微循环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术后1wk和2wk与术后第1d测得的血流参数(Vol,Flw,Vel),空白对照组术后1wk和2wk的血流参数均较术后第1 d明显减少,试验组术后1 wk和2 wk的血流参数均较术后第1d增加,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硅油填充眼患者术后保持面向下体位,可能会造成视网膜供血的减少,继发眼底缺血改变;复方樟柳碱能有效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对减少继发性眼底缺血、增强患者视功能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检测5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日及伤后5日的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改变,同时记录3月后病情转归情况。伤情及预后分别应用GCS及GOS指标量化,对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伤后预后好组的患者第五日血清FT3、TSH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差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异常,密切观察其改变,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5.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HA)和股骨头置换。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以上的患者治疗多采用髋关节置换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1~3〕,本文拟回顾性分析老年THA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硅油注入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经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角膜的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视网膜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术后离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7例(27眼)硅油注入术后的离治性青光眼采用经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滤过泡均扁平,弥散,在不使用降眼压药的情况下,眼压稳定在21mmHg以下,且无一例过多硅油存留前房。结论:该术式不懂降眼压效果好,而且术后硅油不易溢入前房,结论:该术式不懂降眼压效果好,而且术后硅油不易溢入前房,解决了长期以来硅油注入术后难以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18例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44.5岁。所有患眼瘤体位于后极部或视盘周围,呈橘红色,边界清晰。采用OCTA仪对患眼瘤体处6 mm×6 mm或8 mm×8 mm范围进行扫描,系统自动处理图像后提供浅层毛细血管丛、深层毛细血管丛、外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图以及对应的结构en-face像和B-scan像。结果OCTA检查发现,当调整分层线至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周围,血流图可见瘤体边界清晰,瘤体表面血管呈网状纵横交错,粗细不一。B-scan像,对应瘤体处全层视网膜脉络膜呈圆顶状隆起,神经上皮层可伴有增厚,视网膜下积液、渗出及劈裂等。结构en-face像,瘤体边界清晰,周围渗出呈点状或片状强反射,局部色素沉着呈弱反射,信号反射不均匀。结论OCTA可清晰显示CCH表面血管形态。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在抗VEGF药物注射前行前房穿刺收集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患者房水中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和干扰素-γ(IFN-γ)等1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RVO-ME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CMT、BCVA(logMAR)以及其变化值(基线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差值)的相关性;在基线时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分别分析CMT和BCVA(logMAR)间的相关性。CMT、BCVA应答者定义为从基线到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BCVA(logMAR)减少50%及以上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房水细胞因子与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成为CMT或BCVA应答者的关系。结果 与基线时相比,抗VEGF治疗3个月后RVO-ME患者...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疗效。方法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7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成功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翻转填塞16只眼(内界膜填塞组),其余21例(22只眼)行常规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内界膜剥除组)。两组患者均行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内界膜剥除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20只眼占90.91%,黄斑裂孔闭合者7只眼占31.82%。内界膜填塞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16只眼占100%,黄斑裂孔闭合者16只眼占100%;内界膜剥除组术眼Log MAR视力由术前的1.95±0.44增加到术后的1.57±0.46,内界膜填塞组由术前的1.98±0.39增加到术后的1.48±0.33。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填塞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43,P<0.05)。两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内界膜反转填塞手术较单纯内界膜剥除,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均高,但术后两组视力恢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两种眼压测定方法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LASIK)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非接触眼压计(NCT)对LASIK术后57例(113眼)进行眼压测定,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2周及1个月、3个月角膜中心区及旁中心区眼压值。[结果]LASIK术后,角膜中心区及旁中心区眼压测定值均较术前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旁中心区眼压值变异率明显小于中央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术后测定旁中心眼压值更接近于术前,旁中心眼压测定方法是LASIK术后应用NCT随访中较为理想的眼压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